<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集邮之路</p><p class="ql-block"> -----兼贺我集全了新中国邮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开始喜欢邮票,那还是1957年上初中的前后。</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我那时学习不错,老师课堂讲的,我都能及时消化,做完作业我有很多闲暇时间,就去离家不远的(沈阳)铁西文化馆看书阅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报刊杂志上,认识集邮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是一项高雅时尚的精神文化情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代人说集邮,它有四大功能:怡情、益智、交友、贮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年对贮财没有概念,只觉得一枚小小的邮票,它是知识的窗口,学习的向导,把你带入一个知识的海洋、变幻莫测的神奇世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说集邮,确实很难。</p><p class="ql-block"> 当时家境贫寒,没线去买邮票,全靠以亲朋好友來往信件中采集,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信销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邮票逐渐多了,要有邮册分装。还是因为家穷,就自己动手做邮册。</p><p class="ql-block"> 简单地备上玻璃纸、黄纸壳(马粪纸)和用过的图画纸反过來用,加上麵粉熬成浆糊,自制薄厚两本邮册。</p><p class="ql-block"> 其中厚册,为自藏所用;薄册安放多余邮票,用来与邮友补缺交换之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p><p class="ql-block"> 经过3年的努力,我已把1949至1959十年间新中国纪念、特种邮票(现在邮友们统称"老纪特")基本上攒全了。</p><p class="ql-block"> 其中纪念邮票76套262枚、特种邮票40套200枚,总计116套462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可是个很大的成功,为初始集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p><p class="ql-block"> 1960年7月,我正准备功课,迎接还有一段时间高考之时,突然间,空军某院校,从我们这批高中学生中特招入伍,一下子打乱了我的平静生活,也影响了我的集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入伍18年來,我随着空军部队多处转场、轮换地方。</p><p class="ql-block"> 先下部队当兵锻炼。先在辽南瓦房店、金县澄沙河机场;根据时局变化,参加过1962年6月入闽备战,反击蒋介石窜犯大陸的阴谋;后转往大西南,参加过援越抗美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3年当兵锻炼结束,又折向大东北开始了紧张繁重的4年航校学习生活。</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又去了大西北的新疆戈壁滩,在英雄航天员杨利伟学飞行的空军八航院工作了11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部队的流动生活,周边环境闭塞,远离城镇与邮政网点,邮票大量缺失,极大地影响了我的集邮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在那个年代,一个革命军人的天职,只能以革命亊业为重,服从党和国家需要,别无他想。</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第一套(纪1)纪念邮票,1949年10月8日发行。</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特1)第一套特种邮票,发行于1951年10月1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退休生活,使我扬起集邮的风帆。</p><p class="ql-block"> 近十几年来,一旦有空,我都要翻翻年轻时自制的邮册,尽管工艺粗糙,年久逊色,但也经常激起我对年轻时光的留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1月18日,在我补买2012、2013年邮票年册后,引我突发奇想:为啥不从现在起圆一下"集邮梦"?</p><p class="ql-block"> 把我年轻时积攒下来的新中国邮票整理出来,补齐缺漏,寄希望用两年或三年时间,把建国60多年以来的新中国邮票,完整系统地呈现在我的邮册中……</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纪2)第二套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纪3)第三套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纪4)第四套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纪5)第五套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圆梦",我还以《圆梦》为题,写了一首短诗來鼓励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年少喜集邮,痴情五十年;</p><p class="ql-block"> 一生多动荡,邮票有缺失。</p><p class="ql-block"> 今圆集邮梦,"淘宝"在行动;</p><p class="ql-block"> 只要功夫深,"圆梦"能成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年初开始,我充分利用沈阳集邮的有利条件,每逢周六、周日正是沈阳与外地邮友重聚的机会,我先后数十次地去中街、鲁园古玩城,机电大厦邮币卡大市场等多家集邮超市、地滩,不厌其烦地选择我多年缺失的邮票。因为去的次数多了,与许多邮友都成了好朋友,真是达到了交友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5个月的“淘宝",先后配齐了13年年册;基本配齐了380套1616枚缺失邮票;重新更新了四大本高档时尚的定位性大邮册,分装了1949年10月到1984年12月35年间的老纪票、老特票、文字编号票、JT字头票四大类;加上1985年至2019年35年间的邮票年册。完全配齐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所发行的全部邮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很自豪地宣布,我的"集邮梦"己经真的实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只用5个月时间,而不是原来设想的二至三年时间,真是可庆可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更多邮友分享我的快乐,我还以《一位74岁老兵的集邮梦》为题,向《沈阳日报》"鉴宝收藏版"投稿,庆幸该稿刊于2014年5月22日该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热诚欢迎各位亲朋好友抽空來我家做客,翻看我的新中国邮票大册,与我共分享新中国建国70周年邮票中的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5月初稿,</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2日略加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22日《沈阳日报》刊登我集邮体会文章。</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纪6)第六套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纪7)第七套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纪8)第八套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纪9)第九套纪念邮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