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碾子和石磨<div><br></div><div> 文/春华<br><br>说起碾子和石磨,四十多年前村里还是很多的,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就少多了,这些年更少见了,也不知道都跑到哪儿去了。有时候从城里回老家在村街上走看见碾盘扔在村街上,倒是觉得很新鲜,真是稀罕物了。<br>我们村子大,六十年前就有上千户人家了,是个千年的老村子。老村子当然碾子是很多的,我家院子里有碾子,附近好几个街坊家也有碾子,有时候家里的碾子坏了就到附近人家那里推碾子磨面。碾子多,石磨也有不少,但毕竟没有碾子那么多。那时候村里基本是“十家一盘碾,百家一盘磨”,富裕点儿的人家有碾子,大户人家又碾子又有石磨。我们家过去也算个大户人家,碾子和石磨都有,专门有自己的磨房。<br>碾子的用途多,过去没有电,村里也没有磨房,打下的粮食都是皮粮,都得要磨成面,所碾子还是很忙的,家家户户推碾子磨面。即便是把谷子和稻子的壳脱下来也得上碾子压压,这样稻壳才能脱下来。而石磨的用途没有那么广泛,只能用来磨豆腐,哪家平常也不会磨豆腐,只有到快过年的时候石磨才忙起来,所以石磨平常都是闲着的。<br>推碾子得围着碾子转,甭管人推碾子还是毛驴推碾子都得围着碾子转,碾子都用了几百年了,自然也就形成了深深的碾道,就像山上被人们踏出的小路一样,那是日月经年才形成的,看上去有一种沧桑感和历史感。<br>自打我五岁的时候村里才通了电,我们的村子属于北京近郊,过去属于河北省宛平县,离京城这样近的地方六十年代初才通上电,过去都是点煤油灯的生活。村里有了电才有了电磨房,也就是磨个玉米面和白面,稻谷也可以到碾米房去碾了。平时主要还是上大队磨房磨面,磨十几斤二十斤的面花个一两毛钱加工费。但磨个棒茬儿或者磨个豆面什么的还得自己推碾子磨,磨榆皮面更得自己推碾子磨了,大队的磨房不磨这些,所以村里的碾子到七十年代还是闲不住的。<br>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生产队也没有了,村里碾子越来越失去了它的作用。再加上生产队撤销之后我们这里就改成种菜了,也不分什么粮食了,也没什么可磨的了,也就没有什么人推碾子了,再加上生产队没有了,也没有毛驴推碾子了,碾子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再说那么大的碾盘摆在院子里太占地方,很多人家都在盖房,碾子太碍事,也就拆了扔到村街上去了,时间久了村街上的碾盘也就逐渐少了,大概都让开农家院的弄走了。如果在村子里转转,仔细找还是能够看到的,但毕竟很少了。碾盘还没有找到,找个磨盘就很难的,石磨太少了。<br>在我们村里五十岁以上的人对碾子和石磨都不陌生,五十岁以下的知道碾子的多一些,但知道石磨大概寥寥无几了,四十岁以下的基本连碾子都不知道了,更甭说见过村里的碾子了。因为碾子和石磨毕竟都是乡村历史的记忆了,都是属于岁月的东西了。<br><br>2021-11-17<br><br><br></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