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到底走向何方,谁也不能预测自己的命运到底会怎么发展……</h3> <h3>【引子】</h3> <h3>别看欧阳只比我大十几岁可是在大家的心目中他却是个很老的“老革命”了!尽管我们沒在一起工作过可提起他来我还真的是不太陌生。尤其当我退休以后有那么一段儿時间我俩经常在公园里坐下聊天儿而且相处的还算可以,这只缘于我在解放初期曾跟随父母在欧阳老家短暂的住过一段時间。由于当時年纪尚小只记得胡同有些下坡出来之后就是一条看上去很古老的街道,地上铺的都是青石板凹凸不平的走在上面一点儿都不舒服!不远的地方有个“城门洞”,出了黑乎乎的大门洞好象看着外面到处都是山!而且还听说山上有很多的狼,大人们也经常说起有小孩儿被狼“叼”走的亊,所以家家的院墙外面都用石灰水画了好多白圈儿,据说狼一见到白圈儿就“骇怕”再不敢来了,可既便是画的白圈儿再多也沒档住狼“叼”走小孩儿的亊情发生!因此画圈儿归画圈儿每当黄昏来临時家家还都是院门紧闭小孩儿们也从来不敢到外面去玩儿!谁知道幼年時的这些零星记忆退休后竟会成为了“引子”,弄的我与欧阳还经常会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儿的翻腾出他们老家那些从来也沒人与他提起过的“陈谷子,烂芝麻”来……</h3> <h3>(太行山里的古村落)</h3> <h3>【说些题外话……】</h3> <h3>平時人们一见面都叫他“老欧”,欧阳是他的复姓可是一直也没人这样叫过,其实这並不奇怪有很多复姓都是这样叫,比如有一次在朋友家喝酒有个陕北榆林的老兄姓“呼”我就问他是不是姓“呼延”?他说;是啊,你咋知道?我说那就在酒桌上叫你“呼延”大哥吧。他非常高兴为此还特意的站起来一个人先干了三杯险些把自己“放翻”!当然也不棑除历史上可能有的人家本来就是单姓一个“呼”字,从来就与“呼延”两个字无关这倒也未可知。不过有的复姓在历史上就从来沒有省略过比如说“万俟”(moqi),我也只见过一个叫“万俟朵儿”的北京姑娘,她说这姓名的亊可不能省,一省人们就该喊她“万(Wαn)朵儿”了,这不是整个儿连姓名都改了吗……</h3> <h3>无论是单姓还是复姓我对“百家姓”也从来没有研究过,因此说的对与不对也都是些看到的或是接触过的那些身边亊就是了……</h3> <h3>(欧阳的家乡)</h3> <h3>【只为省亊才改姓“欧”】</h3> <h3>欧阳也是说从前家里本来不是姓“欧”可自打走出了村子因为沒有文化就光图省亊了,从人生第一次填写履历表开始他就把“阳”字给省去了,既然自己都说姓“欧”那就怪不得别人了。可自从离休以后他却认真起来了,虽说户口本已经沒法儿再改了但还是希望有人叫他一声欧阳可就是沒人这样叫,我倒是每次見到都这样叫,他也是显的特别高兴。所以我偶尔也开个玩笑的说他:是不是离休了你才想起来祖宗姓啥?他却认真的而且表情也很凝重的跟我说“还真是”……</h3> <h3>【老兵“欧阳”】</h3> <h3>言归正传欧阳三十年代初就出生在晋冀交界的太行山深处一个千年古县——井陉,这里紧邻石太线,与山西的东大门“娘子关”近在咫尺!厉史上大唐平阳公主曾镇守于此故称娘子关。也许国家地域辽阔很多人对于井陉县这个地名听起来比较陌生。可是如果要提起二千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帐下的大将军淮阴候韩信却是无人不晓!当年这里的微水镇就曾经是一个古战场,战神韩信就是在这里佈下了著名的“背水之战”而一举击败了赵国!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离着享有革命圣地之称的平山县“西柏坡”才有百十多里地,正经的是个红色革命老区!因此欧阳才刚刚十岁就参加了最基层的革命组织“儿童团”。</h3> <h3>(汉淮阴侯背水阵处)</h3> <h3>按说欧阳是幸运的能夠整天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的革命环境下茁壮成长而且也正是处在学习文化和站岗放哨儿两不误的好年龄!可是据我所知道的欧阳却几乎一点儿文化都没有。待到我退休時他己经快七十岁了偶尔坐在公园里跟我聊天儿時还经常会发出“感叹”;这辈子过的也他妈忒快了!我打小儿天生就不是上学的料,整天就跟“魔症”一样光想着放羊的亊!连做梦也总想着如果能有象鸡毛信里“海娃”一样的送信机会该多好!我也能把“鸡毛信”藏在羊屁股蛋儿里让鬼子发现不了!那几年我成天光他娘的坐在山坡上冲着几个羊屁股蛋儿发呆了,净寻思着等有了“鸡毛信”该怎么藏,那儿还有心思上学!可尽管如此至到他离休也沒分清羊尾巴和羊屁股蛋儿有什么区别。看来当年那些好時光他都用来放羊了。</h3> <h3>(太行“古镇”)</h3> <h3>遗憾的是还没有等来送“鸡毛信”的机会全国就解放了。弄得如今除了每次填表時最熟悉的那些字比如象:姓名,年龄,家庭出身,本人成份,政治面貌等等还有贫农,党员,干部这几个字之外其他字别说是写只要一分开连念都念不出来!其实欧阳自己也知道一生中之所以在“仕途”上受影响,最大的“短板”就是沒文化!开始由于沒有文化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那些年轻人都到正式部队当兵走了。村里只剩下他自己由儿童团一直到基干“民兵”整天扛着枪倒是沒少训练至到全国都快解放了才参军离开自己的家乡。尤其是转业到地方后的几十年里也说不上自己具体都担任了些啥工作,反正那時候在印象中凡是沒有正式职称和职务的非“领导”干部,在机关里一般都是叫做“干亊”。比如组织干亊,文教干亊,保卫干亊,宣传干亊……现在年龄一大也记不清还有那些干亊了。总之人们也就顺理成章的都叫他“欧干亊”。可是虽说是干亊有些领导见他沒有文化就啥亊也不敢交给他去干主要也是怕他“砸锅”,导致的他在工作能力上也显的沒有什么“水平”有時难免会出现些鸡毛蒜皮的小差错,但是要论起资历来他又是个从太行山里走出来的“红小鬼”领导们为此有時也感到“头疼”,可最多就是轻描淡写的批评上一句“你这𠆤老同志是怎么搞的”!可是等亊情过后他仍然是“一头雾水”也闹不清自己究竟是錯在那儿了?刚才领导这样批评他到底是为了啥亊儿……</h3> <h3>(未完待续)</h3> <h3>(人物内容均为虛构,请君切勿对号入座)</h3> <h3>(陵水街头邂逅“老兵”)</h3> <h3>海南.陵水.椰林镇.</h3> <h3>2021.11.1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