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恩赐”-提森·博内米萨艺术博物馆

曹硯軻

<p class="ql-block">提森-博内米萨艺术博物馆为提森-博内米萨男爵父子的私人收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博物馆之一。</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收藏范围非常广泛,从中世纪的古典主义大师到20世纪印象派、后印象派、德国表现主义先锋派及欧美战后绘画作品无所不包。提森收藏被誉为20世纪无与伦比的西方绘画私人收藏,显示出提森家族父子两代人独到的艺术眼光以及他们对艺术极高的品味与追求。在近一千幅西方绘画作品中,游客可以以时间为主线,欣赏从13世纪到20世纪,近8世纪的西方各个时期的大师绘画名著,通过艺术来了解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在过去八百年间的演变。如今,这些艺术瑰宝属于全体西班牙人民。</p> <p class="ql-block">与以古典收藏为主的普拉多博物馆和以现代艺术为主的索菲亚皇后中心不同,提森国立博物馆更像是一部厚重而生动的西方艺术史。馆内的展厅及绘画作品均按时代次第排列,观赏者可通过各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大师之作领略艺术风格的演变历程:从意大利、荷兰的早期绘画到文艺复兴、洛可可、古典主义,再到印象派、后印象派和表现主义,从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到波普流行艺术、前卫艺术……八百年艺术精品,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参观完博物馆的人,无不为里面收藏的精品所折服,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疑问:提森是西班牙人吗?为什么提森家族的海量收藏会在马德里展出?现在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讲讲提森家族以及他们收藏的艺术精品背后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提森 (August Thyssen, 1842-1926) 是德国的钢铁大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開始收藏雕塑作品,包括著名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的作品,他向羅丹定制的七尊大理石雕塑成为提森收藏的基础。</p><p class="ql-block">而奥古斯特·提森的继承者海恩里希·提森-博内米萨 (Heinrich Thyssen-Bornemisza, 1875-1947)及其子汉斯·海恩里希·提森-博内米萨 (Hans Heinrich Thyssen-Bornemisza, 1921-2002) 才是提森藏品的真正创建者。</p><p class="ql-block">奧古斯特的其中一子海因里希·提森与匈牙利籍妻子結婚並繼承了岳父的爵位,姓氏因此加上妻子的家族名-博內米薩。海因里希在匈牙利進行私人藝術品收藏,1919年,匈牙利爆发革命,他不得不離開匈牙利,並將收藏事業轉移至荷蘭阿姆斯特丹。</p><p class="ql-block">在1928年爆发世界性經濟危机的情況下,海因里希仍持續收藏繪畫作品,並在1930年於德國慕尼黑首次展出藏品,後來又陸續收購雕塑、傢俱、織品、珠寶等各類藝術品。之後,他遷居瑞士盧加諾,1936年,在盧加諾住處花園內的藝術品畫廊興建完成,成為這批藝術品的展示地點,但畫廊隨後在1939年因二戰爆發中斷營運,海因里希也於1947年過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因里希的其中一子漢斯·海因里希·提森-博內米薩在繼承父親事業後,決定延續父親的收藏事业。漢斯購回父親遺留給家族成員的部分藏品,不但讓畵廊於1949年重新開放,同時也讓藏品巡迴各地展出。</p><p class="ql-block">经过两代人的苦心经营,仅用不到一百年时间便汇集了西方绘画史中出自最杰出畵家手笔的近850幅精品,令提森藏品享誉世界。</p><p class="ql-block">有鑒於父親過世後收藏散逸的情形,漢斯決定擴建在瑞士的藝术畵廊來永久保存這批被稱作「提森-博內米薩藏品」的藝術品,但此計劃最後擱置。</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年事已高的男爵不愿看到凝结家族毕生心血的提森收藏因子女遗产继承而分崩离析,产生了将全部家族藏品设立为博物馆的想法,英國政府、德國政府、西班牙政府以及美國蓋提基金會都加入了争取提森收藏落户本国的行动,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而男爵的最后一任妻子西班牙人卡门·瑟维拉,成为将提森藏品带到西班牙并最後落腳馬德里的关键人物,西班牙政府提供的比利亞埃爾莫薩宮(Palacio de Villahermosa),成为这些艺术瑰宝最后的安身之所。这座18世纪的宫殿由建筑师拉斐尔·莫内欧 (Rafael Moneo) 改造,它坐落于马德里中心地带,与普拉多博物馆相对而望,同索菲亚皇后现代艺术中心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马德里博物馆的“艺术金三角”。&nbsp;</p> <p class="ql-block">提森博物馆于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1993年6月,西班牙政府以象征性的3.5亿美元正式购买了提森家族的全部收藏,让提森藏品在马德里永久落户,博物馆不仅见证了男爵和男爵夫人的爱情,也成为上帝馈赠给西班牙的一笔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提森博物馆部分藏品的展示与艺术家介绍:</p><p class="ql-block">巴勃羅·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 年 10 月 25 日出生于西班牙南部海滨城市馬拉加,1973 年 4 月 8 日在法國穆然逝世。</p><p class="ql-block">巴勃羅·魯伊斯·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的藝術家、畫家、雕塑家、版畫家、舞台設計師、作家,在西班牙與薩爾瓦多·達利和胡安·米羅被譽為西班牙後三大藝術家,与喬治·布拉克同為立體主義的創始者,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是一位长寿且多产的艺术家,留下的遺作逾兩萬件, 著名的巨幅画作《格尔尼卡》现存放于马德里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文森·威廉·梵高(荷蘭語: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躋身於全球最知名的藝術作品的行列。他在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排名第十。</p> <p class="ql-block">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 1834-1917) 是印象派人物画家,又是现实主义巨匠。他是印象派中以传统精确素描与印象派色彩风格绝妙结合的画家,被称为“古典的印象主义”。德加自己说他是“运用线条的色彩画家”。德加出身于银行家家庭,极为聪明敏锐,主张靠记忆作画,常用彩色粉笔把那些芭蕾舞演员、浴女画得极为生动。他也画下层社会的生活,如《苦艾酒》、《洗衣妇》等。他技巧的完美与高超是少见的。德加从1865年以后转向现代题材和肖像画创作。最初他描写赛马的场面,继而以极大的兴致描写歌剧院和芭蕾舞的排练场。他的色调温暖、轻快、鲜明。他的画不造作,保持观察的第一印象,他自称,被他摄入画面的情景好像是从钥匙孔里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馬克·夏加尔,<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87 年 7 月 7 日</span>出生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俄羅斯利奧茲諾是</span>白俄羅斯猶太裔的俄法著名藝術家,游離於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表現主義等多流派間,作品形式包括繪畫、素描、彩色玻璃、舞台布景、陶瓷等。他的畫呈現出夢幻、象徵性的手法與色彩,「超現實派」一詞就是阿波利奈爾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創造出來的。夏加尔于1985 年 3 月 28 日在法國聖保羅<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 印象派畫家,大部份藝術史家將他歸於後印象派。</p><p class="ql-block">1848 年 6 月 7 日,保羅·高更生於法國巴黎,1903 年 5 月 8 日,在法屬玻里尼西亞阿圖奧納逝世,去世後,他的作品才開始名聲大噪。&nbsp;</p><p class="ql-block">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除去繪畫之外,在雕塑、陶藝、版畫和寫作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他對色彩的使用導致了綜合主義的產生,加上分隔主義的影響,也為原始主義的產生鋪平了道路。</p> <p class="ql-block">歐仁·路易·布丹1824 年 7 月 12 日出生于法國翁夫勒,被稱為「印象派之父」,是莫奈的啟蒙恩師,其繪畫作品明快而輕盈。</p><p class="ql-block">布丹早年跟隨米勒和特羅容學畫,他熱愛法國西部海岸的景致,创作了大量的風景畫,1857年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并一举成名。 1898 年 8 月 8 日,在法國多維爾逝世。</p> <p class="ql-block">简·弗雷德里克·巴齐耶(法語:Jean Frédéric Bazille,1841年12月6日-1870年11月28日),是莫奈同时代的法國印象派畫家。&nbsp;</p><p class="ql-block">巴齐耶出生于法国朗格多克-鲁西永大区埃罗省蒙彼利埃市的一个富有的新教家庭。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作品激起了他对绘画的兴趣,家庭同意他学绘画,条件是同时也要学医药。&nbsp;</p> <p class="ql-block">1859年巴齐耶开始学医,1862年来到巴黎继续学习。在这里,他加入了夏尔·格莱尔(Charles Gleyre)画室。在那里他结认了克洛德·莫奈、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和阿尔弗雷德·西斯莉(Alfred Sisley)。1864年他的医药考试没有通过,从此就全心绘画。巴齐耶经常慷慨地帮助生活窘迫的同学,分享画室和材料。&nbsp;23岁的时候他画出了几幅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包括“穿粉红裙子的女人”,描绘了他表姐的背影和城区风景。他最著名的作品是1867-1868年创作的“家庭聚会”。&nbsp;</p> <p class="ql-block">1870年8月加入法国步兵团,两个月后普法战争爆发,11月28日他在博恩拉罗朗德战役带领队伍冲锋,不幸身中两弹而亡,年仅29岁。</p> <p class="ql-block">卡米耶·畢沙羅(1830 年 7 月 10 日--1903 年 11 月 13 日)是一位丹麥裔法國的印象派、新印象派畫家。畢沙羅喜好寫生,畫了相當多的風景畫,他的後期作品是印象派中點彩畫派的佳作,此外,畢沙羅的人像畫也有他特殊的風格,从1873年開始,他成為印象派畫家中的中心人物。</p> <p class="ql-block">吉恩-路易·佛蘭 (Jean-Louis Forain 1852–1931)</p><p class="ql-block">印象派,早年毕业于法國美術學院,画了大量以舞女为题材的油画,《粉色舞女》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幅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爾弗雷德·西斯萊 (Alfred Sisley)法國印象派創始人之一,1839 年 10 月 30 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英國人家庭,之後恢復英國國籍,绝大部分時光在法國渡過。</p><p class="ql-block">西斯萊主要創作風景畫,風格受到印象派同道和柯羅的影響,他的畫作在生前並不被人看重,死後才獲得好評。</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現代美術的三大巨擘:達利、畢卡索、馬諦斯,引領二十世紀的藝術創作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p><p class="ql-block">薩爾瓦多·達利侯爵(1904 年 5 月 11 日--1989 年 1 月 23 日),是著名的西班牙畫家,因為其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達利將視覺引入夢境般的精神層面,他與畢卡索和米羅一同被認為是西班牙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绘画大师。&nbsp;</p><p class="ql-block">超現實 (Surreal)原意指的是浮誇,它並不是「現實」的反義字,而是從現實出發,從現實延伸,它是一種流動與自由結合串連的概念,是隨興的,卻是有著豐富的內涵。而「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其理論背景則源自於「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學說和「帕格森 Henri Bergson」的直覺主義,同樣是從現實延伸、自由流動與結合串連,尤其強調直覺和潛意識所發展出來的認知,不需合乎物理科學的論述,也不需經由邏輯的驗證,所以可以充份發揮創作的自由度,因此在許多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中也常能發現驚人的想像力。</p> <p class="ql-block">胡安·米羅(Joan Miró i Ferrà,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加泰隆尼亞畫家、雕塑家、陶藝家、版畫家,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從小時候,米羅就對於大自然的風景非常熱愛,對於自己成長的地方更是如此。畫畫對於安靜及敏感的他來說,似乎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工作。他的父親對於天文很有興趣,而此興趣多少也影響到米羅。同時,他也有著對藝術的敏銳。喜愛繪畫女人、小鳥、太陽、星星等,並以自創符號及色塊構成,成為獨特的個人風格。與畢卡索、達利並列西班牙後現代三大藝術家。蒙特惠奇山有米羅美術館收藏米羅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米蓋爾·拉里奧諾夫 (Mikhail Larionov) 1881 年 6 月 3 日出生于摩爾多瓦蒂拉斯波爾</p><p class="ql-block">1964 年 5 月 10 日在法國逝世,其作品经历了从輻射主義印到象派再到立體主義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尚-巴蒂斯·卡密爾·柯洛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1796 年 7 月 16 日出生于法國巴黎</p><p class="ql-block">是法國著名的巴比松派畫家,也被譽為19世紀最出色的抒情風景畫家,其畫風自然,樸素,充滿迷矇的空間感。&nbsp;</p><p class="ql-block">柯洛的一生都住在巴黎,到26歲才從商人轉為畫家,曾在畫家米謝隆與柏坦的畫室中學畫,相當喜愛寫生與旅遊,追循著他的畫,可說踏遍了全法國,以及英國、荷蘭、瑞士及義大利鄉間等地,1875 年 2 月 22 日,在法國巴黎逝世。</p> <p class="ql-block">安德烈·德蘭:法國畫家,1880 年 6 月 10 日出生于法國伊夫林,德蘭是二十世紀初期藝術革命的先驅之一,他和亨利·馬蒂斯一起創建了野獸派。 1954 年 9 月 8 日在法國加爾舍逝世。</p> <p class="ql-block">瓦西里·康丁斯基 (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俄羅斯的著名畫家和美術理論家。&nbsp;</p><p class="ql-block">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在敖德薩度過童年,1896年在慕尼黑學習繪畫,在俄國革命之後的1918年返回莫斯科。其绘画风格多变,先后经历了表現主義, 後印象派, 現代藝術, 德國表現主義, 青騎士, 幾何抽象主義, 新藝術運動,等不同时期。</p><p class="ql-block">1944 年 12 月 13 日在法國塞納河畔訥伊逝世。</p> <p class="ql-block">皮爾·波納爾(1867-1947)是一位法國畫家和版畫家,也是後印象派與那比派創始成員之一。</p><p class="ql-block">皮爾·波納爾使用素描當作參考,特點是夢境。皮爾·波納爾被形容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異質畫家」,而他的作品具有較少傳統圖案結構模式,充滿妖嬈的色彩、詩意的典故、視覺。其艺术风格先后经历了後印象派, 現代藝術, 那比派, 溫馨的家庭場景也許是皮爾·波納爾最有名的作品,通常包括妻子瑪爾特德。&nbsp;</p> <p class="ql-block">詹姆斯·恩索爾(1860-1949)是一位比利時畫家及版畫家,常被當作代表性的象徵主義、表現主義畫家,他雖然最初在自己的時代顯得特立獨行,但後來仍然受到了同時代畫家的尊敬,對後世超現實主義也有很大影響力,現在許多現代藝術博物館中都收藏有他的作品。&nbsp;時期: 表現主義, 印象派, 象徵主義, 超現實主義, 現代主義, 現代藝術。</p> <p class="ql-block">埃裏希·赫克爾 (Erich Heckel) 德国著名画家,1883 年 7 月 31 日,生于德國德伯爾恩,</p><p class="ql-block">1970 年 1 月 27 日,德國博登湖畔拉多爾夫采爾逝世。</p> <p class="ql-block">卡爾·施密特-羅特圖夫 (Karl Schmidt-Rottluff 1884-1976) 德国表現主義畫家。</p> <p class="ql-block">讓·多米尼克·安東尼·梅金傑是一位法國藝術家、藝術評論家和作家。&nbsp;</p><p class="ql-block">出生資訊: 1883 年 6 月 24 日,法國南特</p><p class="ql-block">逝世: 1956 年 11 月 3 日,法國巴黎</p><p class="ql-block">時期: 立體主義, 分色主義, 新古典主義, 點彩畫派, 野獸派, 印象派, 立體未來主義, 綜合立體派, Section d'Or, 新印象派</p> <p class="ql-block">羅伯特·德勞內(Robert Delaunay)是一位法國藝術家,1904年19歲時作品已在獨立者沙龍參展,早年旅居英國,受阿凡橋派的後印象派畫風影響較大,1910年代早期與他的妻子索尼婭·德勞內一起開啟了奧費主義運動。他生平大部分時間呆在巴黎,一戰期間則前往西班牙和葡萄牙。晚年則走抽象主義路線,風格近似保羅·克利。&nbsp;</p><p class="ql-block">出生資訊: 1885 年 4 月 12 日,法國巴黎</p><p class="ql-block">逝世: 1941 年 10 月 25 日,法國蒙彼利埃</p><p class="ql-block">時期: Section d'Or, 現代藝術, 後印象派, Abstract art, 立體主義, 表現主義, 分色主義, 奧菲主義, 新印象派。</p> <p class="ql-block">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 原名埃米爾·漢森,是德國著名的畫家,表現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生於德國和丹麥邊境的村莊諾爾德。漢森早年當過木匠,1898年,他在被慕尼黑美術學院拒收之後,開始到各地遊學,參加私人的繪畫培訓課程,這時期他開始接觸當時非常流行的表現主義,1901年移居柏林。 他擅長水彩,他獨特的用色方法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資訊: 1867 年 8 月 7 日,丹麥</p><p class="ql-block">逝世: 1956 年 4 月 13 日,德國Neukirchen</p><p class="ql-block">時期: 表現主義, 現代藝術</p> <p class="ql-block">馬克斯·佩希斯坦 (Max Pechstein)德国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時期: 表現主義, 後印象派, 野獸派</p><p class="ql-block">出生: 1881 年 12 月 31 日,德國茨維考</p><p class="ql-block">逝世: 1955 年 6 月 29 日,德國柏林</p> <p class="ql-block">海因里希·坎彭東克:德国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出生: 1889 年 11 月 3 日,德國克雷費爾德</p><p class="ql-block">逝世: 1957 年 5 月 9 日,荷蘭阿姆斯特丹</p><p class="ql-block">時期: 青騎士</p> <p class="ql-block">西奧·范·里斯爾伯格 (Théo van Rysselberghe) :點彩畫派, 後印象派, 印象派, 現實主義, 新印象派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出生: 1862 年 11 月 23 日,比利時根特</p><p class="ql-block">逝世: 1926 年 12 月 14 日,法國瓦爾</p> <p class="ql-block">雷金納德·馬什 (Reginald Marsh):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出生: 1898 年 3 月 14 日,法國巴黎</p><p class="ql-block">逝世: 1954 年 7 月 3 日,美國佛蒙特Dorset</p> <p class="ql-block">奧古斯特·馬克是一位德國表現主義畫家,藍騎士的領袖人物之一。他是德國最早的表現主義畫家之一,推動了其在德國的發展。 他出生於德國梅舍德,但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在波恩創作,亦曾短暫地前往圖恩湖和歐洲其他地區尋求靈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軍,兩個月後死於法國香檳前線。</p><p class="ql-block">出生: 1887 年 1 月 3 日,德國梅舍德</p><p class="ql-block">逝世: 1914 年 9 月 26 日,香檳</p><p class="ql-block">時期: 表現主義, Section d'Or, 野獸派, 現代藝術, 青騎士, 德國表現主義, 立體主義, Luminism.</p> <p class="ql-block">拉烏爾·杜菲,又譯杜飛,是一位法國畫家,他擅長風景和靜物畫,早期作品先後受印象派和立體派影響,終以野獸派的作品著名,其作品運用單純的線條和鮮明的色彩將物體誇張變形,追求裝飾效果。他的作品除了繪畫,還在掛毯、壁畫、紡織品和陶瓷設計中被廣泛採用。</p><p class="ql-block">出生: 1877 年 6 月 3 日,法國勒哈佛爾</p><p class="ql-block">逝世: 1953 年 3 月 23 日,法國福卡爾基耶</p> <p class="ql-block">貝絲·莫莉索(Berthe Morisot)是一名法國畫家,也是巴黎印象派團體中的一員。法國評論家j将她與另外兩位女畫家瑪麗·布哈可蒙、瑪麗·卡薩特並列為印象派三姝。&nbsp;</p><p class="ql-block">1864年,也就是莫莉索23歲那年,她首次在聲譽卓著的學院派巴黎沙龍裡展出作品,被選中的作品是兩幅風景畫。&nbsp;</p><p class="ql-block">出生:1841 年 1 月 14 日,法國布爾吉</p><p class="ql-block">逝世:1895 年 3 月 2 日,法國巴黎</p><p class="ql-block">時期: 印象派, 現代藝術, 現實主義</p> <p class="ql-block">此外,提森博物馆里还有很多的人物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雕塑等,每一件都出身显赫卓尔不群。</p><p class="ql-block">现撷取其中一小部分,供大家欣赏,虽管中窥豹,亦可收获乐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