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临县一中赴山大附中跟岗培训第八天

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二期跟岗培训 <p class="ql-block"><b>  来日十余天,太阳展笑脸,像她一样,老师们也喜笑颜开,耕耘着……</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听了三节课,其中两节都有化学实验。其中一节是学生在实验室完成的,课题为酸碱中和滴定。谈谈我的几点感受!</b></p><p class="ql-block"><b> 1.理论知识再好,实验也不一定能做好。这次实验在课上完,题练了很多,而且又写了实验报告,并且实验老师又做了具体的讲解,发现学生第一次滴定时还是不会操作,但后来就熟练操作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需要磨合。</b></p><p class="ql-block"><b> 2.做实验很有必要,现象直观,记忆深刻,容易理解。本实验考题中经常考查滴定终点的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能直观的看到,不像我们的学生死记硬背!</b></p><p class="ql-block"><b> 3.通过做实验可以观察到一些特殊现象,提出猜想,再通过实验得到验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p><p class="ql-block"><b>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更好、更直接地把难理解的理论知识解决掉,值得提倡。</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听了李学军老师的课——《力的合成》。李老师用自制的教具动态地展示了在分力的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合力的大小随两分力的夹角大小的改变而变化情况。李老师专业知识功底深厚,教学水平高超,他把教学内容穿插在生活与习题当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下午第三节,李欣老师带着学生到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李老师在实验之前明确了实验的目的,说明了实验当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而且要求实验要做出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做到了有的放矢,学生学生心中目标明确。据了解,山大附中的初高中物理实验课题可以开齐39个,高中物理实验课题19个,涵盖了高考实验的所有考试内容。真的很令人羡慕……</b></p> <p class="ql-block"><b>  今日所听是师傅谢美凤老师的两节新课“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以及应用。</b></p><p class="ql-block"><b> 同样在配套导学的基础上,做到了“以学定教”。结合椭圆与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从周长,边长到面积做了全面探究。每一步都从图形观察,几何到代数,再回到几何图形中,运用多种方法证明,得出结论,都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再加上她抑扬顿挫的讲课语调,想不听都做不到。</b></p><p class="ql-block"><b>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三大附中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浑厚的数学文化底蕴,值得我们羡慕,更值得我们去学习,钻研。</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上午听了高一贾永生老师的一节课,贾老师上的是必修1第5单元。这个单元的内容是与友谊有关的,蒋老师把starting out和 Vocabulary的两部分内容整合到了一起。用一个问题:“谁能告诉我一些与友谊有关的歌曲谚语或是诗歌呢?。”导入了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贾老师又举出了很多唐诗的例子,贾老师渊博博的学识引来学生阵阵欢呼。随后播放了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让学生听,熟悉的旋律让学生更好的进入了本节课的话题。随后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a friendship soup。在贾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加入不同的ingredients创作出了各自不同的 Friendship soup,加深了对友谊的理解,也明白了如何才能maintain an ever-</b></p><p class="ql-block"><b>lasting friendship。这节课容量大,形式多样,气氛活泼。</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听了三节课,分别是不同年级的。高一的老师比较年轻,讲课生动,善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善于与时事想结合,讲课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第二节是刘军民老师的课,老师今天讲的是南亚,除常规内容外,老师对政治时事的了解,对地理知识的把握十分令人佩服,刘老师讲课不用课本,知识体系却了然于胸,经验丰富。最后一位老师非常惊艳,虽讲的是习题课,却对知识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习题的改编也有独到之处。</b></p> <p class="ql-block"><b>  上午听了两位高二老师的试题讲评课和预习课,下午听了高一老师的阅读写作课和新授课。总结起来有以下体会:</b></p><p class="ql-block"><b>1.学生课下几乎没有时间预习,老师们会在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预习。他们的大课(两节课挨着)一星期有两次,其中有一节课预习了半个小时(让学生读《乡土中国》所讲章节)</b></p><p class="ql-block"><b>2.课前会对上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知识点检查落实,对没达成者课下去办公室继续落实。</b></p><p class="ql-block"><b>3.所谓的“高效”,并不是形式上的空框架,也并非固定的少的课时结束多篇课文,更没有一节课必须要完整,没有那么的机械,反而常常是讲到哪里,学生只要有疑点,就搞明白哪里,从不考虑时间,也不担心赶进度的问题,而是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真正掌握了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能独立解决相关问题。老师们大部分都是“满堂灌”式入,但学生能“高效式”出。</b></p><p class="ql-block"><b>4.每位老师的板书都美观大气且字迹工整,边讲课边板书,最后形成一份像是提前精心设计过的板书。</b></p> <p class="ql-block"><b>今天为止,已经听了二十多节课了,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虽然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量已经完成,但总是想去听,意犹未尽,尤其是我的导师——王星老师的课。王老师上课极有条理,她的板书和我的笔记就是最直接的证明。王老师擅于使用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链接到下一个知识点。这让我想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助产术。通过提问先抛出一个与本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后,继续反问一个既相关本知识点,又能链接下个知识点的问题。由此及彼,发散思维。中国的伟大教育家,孔子也曾使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他的学生。但是,这种方法不是任何人想用,就能够有效果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本课知识,甚至本单元知识,更甚至对于横向和纵向一整个历史时期知识的熟练掌握并建立知识体系,明确相互关系,才能在各知识点之间任意穿梭。其次,要设计合理的问题,这一点不比第一点简单。好的教学方法需要相应的能力,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和摸索。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只要我日日行,时时学,一定会日有所得、积微成著。</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对我而言仍然是收获满满的一天。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柳絮老师在讲选择题的同时,进一步向学生讲授了作选择题屡试不爽的方法。第一,看材料主旨,即要分析考点是什么,这个考点的考法角度是怎样的以及会用什么材料去考察。第二,积累哲学中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注意其主、谓、宾的应用搭配。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因为判卷,意外结识一位高三牛俊兰老师,让我领略到了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轮复习的授课。就授课形式来说,课堂讲授分为三步走,导学设计、体系建构、跟进练习,主要是先进行知识梳理,再进行体系构建,最后完成巩固练习,整堂课环环紧扣、循序渐进。就课堂内容来说,牛老师对高频错题、易考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总结,这样既夯实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拔高拓展,堪称完美。</b></p> <p class="ql-block"><b>  教育的领航人大大小小有很多,其成功的方法跟过程看似各不相同,其实却极致相似。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基础,认真的从业态度是底线,坚持的进取精神是保障,对学生源源不断的爱是成功的关键,这些在赵晓燕老师身上都那么满。今天我的指导老师没课,我从昨天开始就思思谋谋想去听赵晓燕老师的课,今天成功的听到了。听完后的感受还是:好,尤其酶的本质部分,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把学生积极性瞬间拉满,短时间内效果翻倍的掌握知识点,令人佩服。今后我的教学中,首要需在课容量加大上下功夫,从容流畅保质的完成预估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越是接近尾声,老师们越是珍惜光阴,珍惜机会,更加努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