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形势下家长怎么做?

🌸蒲公英🌸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家庭教育明确立法了。</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双减”也是家庭教育一个重要内容哦!</span></p> <p>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通过,并自2022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p><p><br></p><p> 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从此“有法可依”;双减实施后,家长不能再当“甩手掌柜”,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加凸显。对于父母来说,如何更好地为孩子减负增效,是现阶段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们总结了“双减”之后的“四不减”,与家长们共同探讨。</p><p> </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双减”具体措施:</b></p><p> </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双减”,不减父母的担当</b></p><p><br></p><p>➢父母的认知要提高。 双减,减的是孩子的压力与负担,不减父母的责任。双减以后,孩子之间会拉开更大差距,未来教育也会为社会分层。家长真的要成长起来,跟上时代的步伐,顿悟双减的本质,提前为孩子做好规划。</p><p><br></p><p>➢父母的责任不能减。 育儿,挣再多的钱,抵不过孩子败家一年。教育孩子不能只有简单的经济投入,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智力、陪伴、学习、沟通的投入。孩子学业上松绑了,这对父母是极大的考验,必须履行好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p><p><br></p><p>➢父母的教育要全面。 教育,不能光靠老师,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双减以后,父母不能再唯分数论,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创新意识等等。一个家庭就是一所学校,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任重道远。</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双减”,不减习惯的培养</b></p><p><br></p><p>➢孩子优秀与否取决于习惯。 陶行知说过:“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古往今来,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由他们的好习惯所成就;失败人士之所以失败,是由他们的坏习惯所导致。一个自律、爱学习、勤于反思、积极进取的孩子,他的未来不会差。</p><p><br></p><p>➢减负增效从培养习惯开始。 双减后,孩子没了补课,少了作业,多了自主时间。不想孩子荒废学业,就要抓住这一“空档期”,着重给孩子培养习惯。减负的最优方式就是培养习惯,在好习惯的帮助下,即使没有“外力”帮助,孩子也能不断进步。</p><p><br></p><p>➢家庭教育重点是培养习惯。 小学阶段,父母应该重点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自觉学习、专注做事、学会坚持、做事有计划、学习有方法、注重时间观念等习惯。从小为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家长最应该做好的一件事情。</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双减”,不减陪伴的质量</b></p><p><br></p><p>➢给孩子多一些理解。 少一些唠叨,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倾听,多一些理解。成长阶段的孩子,每每遇到难关与险阻,都希望有父母在身旁扶一把。</p><p><br></p><p>➢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父母早期的陪伴与爱,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双减”后时代,更需要给孩子高质量陪伴,让陪伴变得更有针对性。</p><p><br></p><p>➢给孩子正面的示范。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三观形成、习惯养成、品行修炼都需要父母的全程参与和正确引导。</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父母好的示范,就是摆在孩子面前最直观的教科书,家庭生活的每一点滴都是教育。</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双减”,不减家校的配合</b></p><p><br></p><p>➢请善待对孩子严格的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请理解与善待每一位老师,尤其是对孩子严格的老师。他们顶着风险去管教,不辞劳苦地鞭策,付出的时间与心血难以估量,值得我们的理解与尊重。</p><p><br></p><p>➢请尽力配合好老师的工作。 关注孩子的学习,积极参加家长会,主动与教师沟通,支持学校的工作。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又可以和老师有更多的沟通机会,给孩子更好的教育。</p><p><br></p><p>➢请担负起家校共育的责任。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三位一体。老师承担学校教育的责任,家长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真正做到家校共育,受益的就是孩子。&nbsp;</p> <p>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既拥有恪守职责、眼中有光的老师,又拥有以身作则、永不缺位的家长。</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 希望我们第三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接力中,一步步摆渡到真正的人生高地。</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