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西沙河源小记

又逐春风到洛城

<p class="ql-block">疫情防控常态化,虽说也可以出去走走了,但一直时间不富裕,难得找机会带孩子出来走走,刚下车,没走出去几步,戛然而止,就是一个很小的坎,崴脚了,孩子险些从怀里掉下,无奈,养了些时日,望着远处的高山,心想,曾去过那么多崇山峻岭,都没伤过腿脚,这一伤,登山的功力,相当于被废了很多,不知外人能不能理解。</p> <p class="ql-block">单位在县城西沙河岸边,看着这条河已经有十多个春秋了,以前写过县城西沙河的分支南沙河,由于没写源头,故一直想去源头看看。</p> <p class="ql-block">县志记载:西、南沙河之上源出自迎峰坡西北之张家坡,东南流曰郭家河,又东南一水自山口村东北流来汇,又东经响闸南,塔湾北,大弘寺之间,小弘寺东北,经西门俗曰西沙河。</p><p class="ql-block">当代地图所示,迎风坡村西北有水库,按描述,猜测就是源头所在地。实际还得走一趟看看。</p> <p class="ql-block">水库虽地处迎风坡西北,但水的走向是东流,县志描述的起始段是东南流向,询问附近住户是否知道西沙河的源头,回答这里就是。</p> <p class="ql-block">我又问这儿叫张家坡?不是啊,你说的是高家坡吧,北边是高家坡!!!一场大雨突然而至,算了,改天继续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次来实地考察,沿路北行,站在高处向北望去,原来水库北真的有河道汇过来,上游也有一个长方形水池。这干涸的河道应该就是起始段了。</p> <p class="ql-block">绕至长方形水池的西北角,有溪水相连。可以看到水池三面都是坡地,只有南向是河道,基本断定,这里就是西沙河以前的源头,只是现在河道干涸断流了。</p> <p class="ql-block">张家坡的位置,还需再次确认,到旁边的高家坡询问,知情者透露,高家坡还是高家坡,但高家坡也有张家坡,长方形水池后面的坡岗就是张家坡,这里现在有小丽都的加工厂,以前张家坡有燕山副食加工厂,是北京规模最大的厂。</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源头叫做郭家河,而不是张家河或者高家河?当地人也不清楚,但是张家沟那里倒是有条河,不过在山后面,也叫沙峪沟,因为以前有个村叫沙峪,现在叫凤凰亭了。其实,那河就是流经县城的东沙河。</p> <p class="ql-block">在考察过程中,还发现,张家坡并不是独立的一块坡地,高家坡也不是,它们都是彼此相连,从西边的山脉延伸过来的,而张家坡所在的山,被当地人称为大张石!原因是山顶有巨大花岗岩,传说是张果老从此地路过,觉得鞋子里有些硌脚,于是脱下鞋来一磕,就磕出了这块石头,隔沟相望的东山坡还一块小一些的石头,叫做小张石。</p><p class="ql-block">张家坡,大、小张石,张家沟相互之间是否有关联呢?这让我想起燕山东岭的中和峪,曾是明代英国公张氏家族的封地,这里是否有类似情况,不得而知。顺道上山拜访一下大、小张石。</p> <p class="ql-block">燕化炼油厂南罐区位于山下,厂墙巧妙得利用了大小张石,即起到了墙的作用,还将两处巨石分别围在了厂区内。当地也称此山为荆子山,县志同样记载:荆子山 城西北八里,由老虎山西端而南延,经坟山村东,再南即此山,再南又分南东二支,东支留台尖,南支塔山。亦是西、南沙河之上源也。旧志广坦中空,玲珑四达,明人避兵于此,山多荊故名。</p> <p class="ql-block">清代《日下旧闻考·房山》又这样记录:自西北荆山,经塔洼(塔湾)、红寺(洪寺)等村者为西沙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荆子山,再去看西沙河上源的另一支水,县志记载:东南一水,自山口村东北流来汇。未记录名字,暂且记为山口河吧。先行来到迎风坡老村,现在村子搬走了很多人,主要是水资源少,影响了生活,听说老村西坡重修了老爷庙,值得一看,这也是必须要看的,古人建庙,必然有泉,老爷庙绝不会是另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机缘不巧,庙门锁闭,谢绝入内,透过门缝看,规模小,庭院无井,绕至庙后西南角,果然,有泉,砌池不大,立一雕像,是西方文化的特点。搞不懂是为何。</p> <p class="ql-block">老爷庙水,流动细小,循迹穿过村,汇入一河,水势明显大了许多,正是由山口村而来,东北向流动,入西沙河相汇,与县志相符,至此,西沙河上源及分支考察完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