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文/宋伟</span></div><br>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意思是过了三十就不要东想西想,老老实实干好眼下的营生。可在2017年5月,马上快52周岁的我,却并非头脑发热一时兴起而跳了槽。<br>为什么在52岁还要跳槽?这都源于自己当初的选择。<br>2004年3月,服役22年,即将年满39岁的我申请转业。是计划安置还是自主择业?是每一个符合自主择业条件的军队干部非常艰难的抉择,是自己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让我举棋不定。<br>在等待填表的一个个夜晚,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计划安置吧?地方政府安置压力大,自己学历和年龄没有优势,不一定能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岗位。自主择业吧?官本位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从军22年的那一点点资历和荣誉将前功尽弃,一切都得从头再来。<br>记得有几个同学出于好心劝我,宋伟,你选择自主择业就相当于年纪轻轻就退休了,去参加一个活动或者饭局,我们怎么介绍你嘛?人家不晓得情况的,以为你犯了错误才离开部队的。而且你以后就是一个无业游民啊!<br>是啊,体制内的职业生涯不到40周岁就戛然而止,说实在话,还是于心不甘!离60岁的退休年龄,还有20年呢!这种想法我纠结了一段时间。<br>但我经过反复学习文件后,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优惠政策措施还是感到十分欣慰,觉得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基本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加上我自认为有从事新闻报道和机关文字工作的经历,凭着自己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拼搏奋进的干劲,自主择业后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完全可能的。<br>经过深思熟虑和听取前3年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建议并与家人充分沟通后,我终于作出了这一生中目前为止最难的一次选择——放弃计划安置,选择自主择业。<br>自主择业后,我始终牢记“自强不息”四个字。在就业或待业时,遇到困难问题,我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天尤人。在坚信自主择业政策会越来越好,落实会越来越到位的同时,以积极进取的勇气、敢于拼搏的精神去直面现实,想方设法解决面临的困难问题。<br>其间,我也有过失落和苦闷,也有过自卑和懊恼,但我没有让这种情绪蔓延开来,更没有让这种情绪充满了自己的全部生活。我拿着自己的简历资料跑遍了泸州市级和主城区大大小小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填写了若干求职表格,参加了多次初试、笔试、面试,动用了亲戚朋友熟人战友等关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就是没有等靠要和坐而论道。<br>从2004年10月开始,我先后在泸州晚报社、泸州中云房地产集团公司、泸州远行投资公司、泸州天之骄子酒业公司等任采编人员、总裁办秘书、办公室主任、车间负责人等。<br>2006年8月,我在天之骄子酒业公司工作期间,经一名安置在某局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提供信息,在不认识该局其他任何人的情况下,我拿着自己的简历和各报刊台采用稿件的复印件以及有关荣誉证书,去应聘宣传信息员岗位,当年12月4日得到通知去面试,并于当年12月5日正式上岗。<br>从2006年12月5日至2017年5月,我在该局从事新闻报道、政务信息以及文秘、内勤等工作。在10年半的时间里,我先后为多名市领导以及该局领导、该局组织的重大活动撰写各类讲话材料、媒体署名文章、公开信以及政务信息、新闻稿件不下3000余篇,先后被《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泸州日报》《泸州电视台》等报刊台采用稿件900余篇,摄影作品被采用800余幅,有多篇新闻稿件和摄影作品获奖,并被该局公开出版物收录。我先后多次被国家有关报社、省市有关单位等评为政务信息、新闻报道以及年度工作先进个人,获得的荣誉和证书数量、规格超过了部队的22年(除二等功外),实现了我人生的又一次华丽转身。该局大多数领导和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呼我为“宋老师”,我觉得这是他们对我工作和人品的最高褒奖,我十分欣慰和满足。<br>当时从我内心来讲,我还是想在该局一直干到60岁,不再换单位,不再东奔西跑去折腾。也许是我的命运使然,我就是一个苦命的人。有一天,该局新来的某人对我说,宋伟,你在经济上没有吃亏哦,你一边拿着退役金,一边又在我们单位拿工资,两份收入加起来比我都多。<br>我一听这话感觉有点不对头。我为什么就该吃亏呢?我堂堂一个正营职少校军官,参战的二等功臣,转业是因为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公务员安置选择自主择业,减轻了国家的安置压力,每月那份退役金是国家给予我应有的待遇。还有,我在贵局工作,不论政治表现还是业务能力和水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完全是胜任这份工作的,是干出了较大成绩的,那一篇篇稿件和一幅幅图片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台上,一个个领导的讲话材料也是在每次会议上念得沫星四溅的。难道我在这里白吃干饭了?<br>有一件事终于成为了我跳槽的导火线。因为当时局里发放绩效奖,我们临聘人员按之前党组研究的是干部职工的60%。但这人来了后说,像宋伟这样的人,拿着国家的退役金,这边还要拿绩效奖,多了,所以他就压着迟迟不发给我们。<br>我有一天见他在办公室,就过去和颜悦色地问他,我说临聘人员的绩效奖什么时间发呢?他轻蔑地说,有干部职工反映,我们单位临工的工资比很多单位临工的工资都高,还要给你们发绩效奖,难道让我的事业单位人员的奖金比你们临工的还低吗?言语间充满了轻蔑。<br>我见他是这样的态度,肯定不能谈出什么结果,就说,你们研究来看嘛,绩效奖是原来党组研究决定的,要改变,也要重新研究啊。<br>5月27日下午,是一个周五,局里面连续开了4个会议。按照惯例,我就要写4篇稿子,往往都是干到半夜,根本就没有什么周末。再想到6月份的活动月又即将来临,一个个活动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篇篇要写出来,要发在报刊网站上的稿子啊!还要上报国家和省市有关单位,编辑简报,真的是磨人和费功夫的事情。想起自己这样苦干实干,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该局打工10年来各种心酸的往事一起涌上心头,我心里就有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想法。<br>散会后,我在办公室收拾东西,见那人正好在我对面办公室和一个科长谈事情。我便走了过去,没好气地对他说,某某某,今天的4篇稿子你安排其他人写,我不干了,明天来收拾东西。<br>时过境迁4年多了,回想我说出“我不干了”4个字时,可以说,那人等被我突如其来的袭击搞得不知所措。用我们泸州话来说就是:哑起了!那人总爱说“分分钟的事”。那天,我让他见识了什么叫“分分钟的事”。刚刚还在会上认真笔记、拍照,跑前跑后的,怎么突然就不干了!<br>当天晚上,有几个领导劝我继续回去上班,不要走。我说,谢谢你们的好心劝告,我决定了,给自己放放假,学会放下,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br>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 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br>我如果继续在该局干,可能肚子也会痛的。他以为我会欲罢不能!戏剧的是,苦命的我,毫无打算的我,在休息了两个多月后,又在一个党群部门上了岗。<br>2017年6月23日早晨,我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回复一个微友:感谢生命中的那个人,使我有了放慢脚步和思考人生的时间。匆匆挺好,但用一些时间来放空自己也不错。捋一捋自己从参军到现在的30多年,才发现自己曾经拥有过、曾经失去过,曾经快乐过、曾经痛苦过,曾经踌躇过、曾经后悔过……但如今,我,还是原来那个我,还是那个没有失去血性的宋伟!谁叫我这个伟是伟大的伟、伟岸的伟,而不是尾巴的尾、萎缩的萎。好险,差点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差点以为自己会成为那个为了五斗米折腰的唯唯诺诺之人!<br>辞职这件事过去4年多了,我自主择业也17年多了,从39岁到如今56岁,从全家3人靠退役金生活的窘境,到如今国家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定期增资领取不菲的退役金,爱人光荣退休,女儿大学毕业找到满意工作,过上愉快开心的生活。想起这些,我由衷感叹,我没有辜负自己和家人,没有辜负喜欢我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br>自主择业17年多来,我先后应聘在9个单位工作过,在这里我可以自豪地说,每一个工作的单位,都是我选择老板,而不是老板选择我。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是因为我有自己的底气,底气源于国家为我们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解除了基本生活的后顾之忧,因此在职场上少了几分低三下四和唯唯诺诺;底气源于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单位绝大多数领导和企业老板都比较满意,都乐意用我。也就是说,17年来,我始终牢牢掌握着干事就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br><br> <br><br><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