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寒冷的冬天来临了,天气温差起伏较大,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散在病例,水痘、流行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高峰期也随之而来。为防止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局部暴发流行,切实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请师生家长增强防控意识,密切配合。做好疫情防控。</p> <p class="ql-block">一、新冠肺炎</p><p class="ql-block"> 新冠肺炎病毒传播能力强,变异迅速,患者、无症状感染者都是最直接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所有人群都易感。</p><p class="ql-block">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p><p class="ql-block">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在无风的室内,气溶胶悬浮时间长,具备强大的传播能力。所有的室内和密封环境,都是气溶胶传播的良好伙伴。</p><p class="ql-block">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p><p class="ql-block">主要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控制传染源:发现患病人员,必须即时、即地隔离,上报疾控中心,通知120送去诊治,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治、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p><p class="ql-block">切断传染途径:专业人员对患病学生所在班级,经过的所有场所进行环境消杀,所有接触人员集中隔离。</p><p class="ql-block">保护易感人群:所有适宜人群必须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外出佩戴口罩,科学方法正确洗手,日常生活场所勤通风换气,密集场所不聚集,疫情地区不前往,外出必报备,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进行流调。</p> <p class="ql-block">二、水痘</p><p class="ql-block">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p><p class="ql-block">主要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p><p class="ql-block">2、冬季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p><p class="ql-block">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持医院诊断方能复学(自发病起,隔离期为21天)。 </p><p class="ql-block">4、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p><p class="ql-block">5、学校发现水痘患者后,其生活、学习用品等应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加强通风换气,学校班级教室必须进行消毒。 </p><p class="ql-block">6、班级发现一例水痘患者,班级要密切观察其他学生21天,发现有学生有感冒症状,就不能带病上学。要居家观察彻底排除感染水痘,方能来校上课。</p> <p class="ql-block">三、流行性腮腺炎</p><p class="ql-block">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流行性腮腺炎通过空气借飞沫传染。传染源为早期和隐性感染患者,自腮腺肿胀前6日至肿胀后9日均有高度传染性。临床表现病初先发热,有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腮腺肿大,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甚,肿胀于1-3天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10-14天可痊愈,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有并发症,如脑膜脑炎、心肌炎、睾丸炎等。</p><p class="ql-block">主要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1、发现腮腺炎患者,应立即隔离,其生活、学习用品等应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加强通风换气。</p><p class="ql-block">2、在冬季要注意学生们的饮食营养和保暖,加强耐寒锻炼。</p><p class="ql-block">3、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发病后可口服板兰根冲剂,并常用淡盐水漱口、冲鼻。</p><p class="ql-block">4、腮腺炎流行期间,教育学生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p><p class="ql-block">5、腮腺炎患者,需持医院诊断方能复学(无医院证明:自发病起,隔离期为21天)。</p> <p class="ql-block">四、流行性感冒</p><p class="ql-block">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空气、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对流感普遍容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2天,典型症状有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全身酸疼、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传染期5-7天。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 </p><p class="ql-block">主要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1、大力宣传流感预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防病知识和意识;开展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和抗病能力。</p><p class="ql-block">2、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晒衣被,随气温变化,注意添减衣服,避免熬夜过劳。</p><p class="ql-block">3、公共场所要常开窗通风换气。</p><p class="ql-block">4、流行期间暂停大型集会及娱乐,尽量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不到疫区。</p><p class="ql-block">5、有发热感冒症状的应及早就医,已便及早排查、诊断,对流感病人就地隔离治疗一周或至热退后二天,以防止扩散。</p><p class="ql-block">6、必要时可注射“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p> <p class="ql-block"><b>学生患病和在校期间发现异常,处理办法:</b></p><p class="ql-block">第一、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学生在家严格监测体温,不外出、不聚集,出现发热、乏力、腹泻、味觉减退等症状的,立即由家长带去医院就诊,按照医院建议休息,治疗,把诊断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并且持医院提供的医学证明,方可返校。学生不要带病上学。</p><p class="ql-block">第二、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出现发热,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宽城区疾控中心汇报,按照疾控中心指示,由120急救车送至发热门诊就诊。班主任在第一时间通知家长来校,随同120急救车一起,护送该生去发热门诊。学校在疾控中心指导下,进行环境消毒,并做好后续工作。</p><p class="ql-block">第三、学生因病缺课,需要家长及时报给班主任学生缺课原因,<span style="font-size:18px;">班主任需要填写病缺记录,</span>如果因传染病旷课,班主任要立即上报校医,以做到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控制。</p><p class="ql-block">第四、家长对于学生病情不得隐报、瞒报,以免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对其他师生身体健康造成影响。</p><p class="ql-block">第五、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要求:非新冠肺炎的类似症状人员,症状消失48小时后;呕吐腹泻者症状消失72小时后;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报复课单,</span>方可返校。患传染病学生复课时,必须有市级以上医院康复证明,填报复课单,经校医复核无误后,方可返校。</p><p class="ql-block">第六、希望家长和学生共同了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同时要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免疫能力。</p><p class="ql-block">最后:希望家长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家长及学生或与学生同住者从外地归来时,及时联系社区,按照社区要求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并及时将社区意见告知学校。</p><p class="ql-block">希望家校紧密联合,筑起防疫疾病之墙。共同维护学生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