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记忆——拧麻绳

静夜思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拧 麻 绳</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七斤</div> 绳子,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发明之一。在人类开始使用最简单的工具时,就用草或细小的树枝绞合搓捻成绳子,用来捆野兽、绑草屋、织蓑衣、系草裙。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就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结绳 记事的方法表明了绳子在远古年代的重要意义,绳子就好比后世的书写工具,可以传递信息、处理事件,更为重要的是记录文明。《说文解字》说:“绳,索也。”《急就篇注》说:“绳 谓紨两股以上。总而合之者也。一曰麻丝曰绳,草谓之索。”《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 <br>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绳子的制作材料从最早的藤条、树枝、蓑草到后来的皮革、大麻、胡麻,再到现在的化学纤维等不断更新。绳子的制作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变化。尽管 如此,但绳子的捆、绑、织、纳、系、编的作用却一直没有变。绳子是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古今中外,陆地海洋,从缝制衣物,到连接、绑扎各种物体无所不能,真乃绳束天下。<br> 六盘山区的人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绳子,拧麻绳是当 地村民曾经离不开的生存技能。于是,就有了一套制作绳子的传统方法。麻绳在六盘山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细麻绳,用大麻拧成,用作纳鞋底、上布鞋、扎扫帚等。一种是粗麻绳,用胡麻拧成,用作捆绑柴草、驮田(骡马驮麦子)、辘轳 汲水、拉车、套牛耕地等。因此,当地人把拧车拧细麻绳的过程叫拧绳,把绳车拧粗麻绳的过程叫打绳。<br> 细麻绳用的材料是苴麻(大麻),以前村民自家种苴麻,苴麻籽可以榨油或磨成麻麸做麻麸馍馍,麻秆沤成麻叶拧麻绳。<br> 沤麻时,先将成熟的大麻连根拔起,搓掉麻籽后,将麻秆晒蔫,放在水池里用石头压好,不能让麻秆漂上来。一般情况下,大麻需要沤两个星期,再从水里捞上来。剥麻时,要趁着没干的时候剥,从根部剥开,一手拿麻秆,一手剥麻叶,把白白的麻秆儿放在左边,把剥下的麻叶甩直后放在右 边,不一会儿,剥麻的人左边一堆麻秆儿,右边一缕麻叶。麻剥好后放在太阳底下晒,等晒得干松后,像梳头发似的捋得顺顺溜溜的,以备拧绳用。沤麻剥麻,也是有讲究的,须掌握火候。当地有顺口溜说:“拔麻连根儿要,晒蔫用水泡,泡不透剥不了,沤过了全糟掉。” <br> 拧细麻绳用的拧车,形状像一个“平”字。而“平”字的 两点是竖直连接两横的。拧绳时,将整股的麻叶一头固定在拧车上(“平”子上面一横的一头),用拧车一面拧一面缠在拧车上,单股的拧满一拧车,再把两股合拧在一起。所有做布鞋、缝麻袋等用的麻绳都是用拧车一根一根拧出来的。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拧麻绳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六盘山区的大人小孩都穿布鞋。布鞋的鞋底都是用拧车拧的麻绳纳的。现在很少有人做布鞋了,几乎见不到拧麻绳的情景了。 粗麻绳用的材料是胡麻,村民自家种胡麻,胡麻籽用来榨胡麻油,胡麻秆碾成胡麻毛,用纺车纺成麻线用来打绳、织口袋(织口袋与民间织布一样,将织成的麻单用细麻绳缝制成口袋)。<br> 打绳有加工胡麻毛,纺线、清洗、打绳等几道工序。先将沤过的胡麻秆晒干,摊在大场中,牛套上碌碡碾压,胡麻秆被碾碎脱落,剩下胡麻茎,再拿麻棒反复击打胡麻茎,一 边打一边用竹棍挑抖胡麻茎,使之成为絮状。这种絮状的麻茎被称之为胡麻毛。用纺车将胡麻毛纺成麻线,将麻线放在木板或石板上,浇上水用麻棒击打清洗,再将麻线晒干,就可以用来打绳、织口袋了。<br> 打绳的工具是绳车,由拧车、木滑子(合股器)、绳桩、长条板凳组成。绳桩两根,用木棒制作,一端削尖。拧车两个,一个为单柄拧车,一个为三柄拧车。拧车用木板、铁柱轴制作,木板呈长条形,长约 60 公分,宽约 10 公分,厚约 3 公分。单柄拧车用一块木板,在木板中间打一个孔,扦入一 端带有弯钩的铁轴摇把,摇把约呈“S”型。三柄拧车用两块 木板,两块木板对齐均匀各打三个孔,一块为固定板、一块为摇动板、中间穿进三根带弯钩的铁轴摇把,摇把同样约呈 “S”型。木滑子一把,用木头制作,呈圆锥形,直径约15公分,上面均匀刻着同三股麻线绳子粗细相等的三个木槽。木槽沿合股器的锥形表面呈放射状。<br> 打绳的场地需要长度,所以场地要选在开阔平整的大场院。20世纪80年代以前,六盘山区人们打绳时,在大场中栽上两根绳桩,将三柄拧车固定在两根木桩上。按照需要的长度,在一端的地上反扣长条板凳,在四脚朝天的板凳一端的两条腿上,固定一柄拧车。将纺好的麻线一头分别挂在拧车的三个摇把弯钩上,另一头挂在可移动板凳的一柄摇把弯钩上,把板凳一端向后拉紧,摇拧车的人坐在仰翻的板凳上,不让麻线从弯钩里挣出。三股麻线反复折合粗细合适时,从线绳被固定的一头转动绳车的摇把,随着三股麻线被拧得越来越紧,待火候成熟,从可移动的长条板凳那头开始,将拉直在两端之间的三股麻绳分别卧进木滑子的三个木槽里。然后绳子两头同时同方向摇动拧车把柄。麻线绳子先在木滑子的木槽中三线合股,随着木滑子由板凳一端向三柄拧车一端缓缓移动,已经合好股的粗绳部分,会推动木滑子前移,这时一定要把握好木滑子,保持它的稳步向前。三股麻绳最终在被固定的摇把前全部合拢,一根粗麻绳就拧了出来。这样由三股麻绳合成的绳子叫三劈绳。<br> 绳打成后,从拧车两端弯钩上取下捆紧绳头,防止松股。如果要打两劈绳,拧车上只有两个摇把、木滑子上只有 两道槽。如果要打四劈绳,拧车上须有四个摇把,合股器上要有四道槽。<br>  打绳一般需要三个人才能完成。三人配合栽绳桩、安绳车、拉麻线(拉线依所需绳子长短、粗细而定)完成后,就各有分工,一人在中间按住木滑子,两人在两端绞绳车(以拧紧为主),随着两边拧车摇把摇动,中间麻绳被拉紧,长条凳就会 被拉得向前慢慢移动,尽管长条凳上还坐着摇拧车的人。 <br>  21世纪开始,麻绳的手工制作技术,在六盘山区彻底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技术与流水线作业,无情地冲击着古老的农耕文明,彻底更改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商店买的化学纤维绳子。没有拧绳、打绳的必要了。那拧车、绳车该是民俗博物馆的宝贝了。可当年农村人打绳时,那长长的阵势,围观的人群,绳车发出的“哐当!哐当!”声,以及老奶奶坐在土炕上用拧车“咯吱!咯吱!”拧绳子的情景仍然让 人难忘<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