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不是奇迹的奇迹——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三辑“学校即社会”有感

李海超

<p class="ql-block">  读第三辑《学校即社会》部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罗恩老师的教育奇迹》这一篇,文中向我们提供了一些非常宝贵的教育经验。</p><p class="ql-block"> 创新无止境,快乐每一天。学生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学习,时间长了自然会倦怠,如果知识本身没有趣味性,那么学生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躲避惩罚而学习,离开教师的督促或“逼迫”便“放飞自我”,何谈终身学习?教师应给课堂不断添加一些变化的元素,让学生有新鲜感,感到学科或知识的与众不同,对每天的课堂充满期待,让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给予高期待,收获大进步。克拉克学校在面对调皮捣蛋的、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家庭问题导致心理有障碍的等这样一些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时,不是教给他们中等水平的内容(以便让“差生”能够跟上来),而是以最高的标准要求学生,绝不降低期待。经过尝试,发现学生就如同时刻面临一场挑战,当呈现给他们的是积极的鼓舞,而且让他们感受到被鼓舞时,他们就会愿意奋力一搏。想到班里的皓同学和轩同学,头脑灵活,却每天无所事事的样子,是否可以给予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期待,提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其探索,培养兴趣的同时锻炼思维,或许可以一试。</p> <p class="ql-block">  信任添力量,细节显功夫。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学生。”书中乔治同学的例子在我们的班级中同样存在,或许是因为长期处于“弱势”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便没有了上进的动力。联想到班级中的浩同学,虽慢且错误百出,但一直坚持着,努力突破自己,甚至在一次公开课中作为小组代表汇报,面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不厌其烦。正如罗恩老师所说,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比孩子自己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发现他们内心蕴含的巨大潜能,坚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好。</p> <p class="ql-block">  家长齐参与,共聚教育力。每当看到班级中问题学生背后的家庭背景时,心中的无力感和无奈便愈深。教育如果仅凭学校一方的努力,远远不够。当家长和教师互相接纳,共同形成助推学生成长的合力时,学生在学校才会得到更好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教书就是制造惊喜,就是制造令孩子难忘的经历。”越读书,越发觉自身的素质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学习和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成为怎样的老师?教育怎样的学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孩子只有一次成长的机会,我们马虎不得。希望自己能用更积极的生活态度来面对学生,更智慧的专业成长来完善自我,创造不是奇迹的奇迹!</span></p>

学生

奇迹

学习

教育

同学

班级

教师

学校

课堂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