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山西铁路建设兵团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展(十二)

孙琨

<p class="ql-block">  开始着手山西铁路建设兵团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展时,简单的文字稿,拉出一个提纲,就面临着一连串问题。这么大的半军事化组织,是哪一级政府指示,什么时间开始动员、报名,是什么原因要一分为二,为什么在71年又要招收近3000名铁建战士,转场古交的真实目的,为什么改名3203指挥部,3203这个代号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都存在一个时间节点和正确的解释。</p><p class="ql-block"> 最近的资料也是最容易查找的资料,是铁建战友王乐意主编的《铁建故事》。这本《铁建故事》有“山西铁路建设兵团一师大事记”,其中详细的列出了我们的大部分重要节点。但对于困扰我们的上述问题,缺乏明显的文献资料支撑。为了满足万余名铁建战士的愿望,搞好战友们期盼已久的这次山西铁路建设兵团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展,我们不敢有半点马虎,一丝懈怠,在文字稿之前,我们先拉了一个山西铁路建设兵团一师简史,这些没有明确资料支撑的时间节点,我向筹备组的杨之、广袤、虎成、志和四位同志汇报,大家明确:凡是有疑问的,我们尽量回避不采用,实在无法避开的,要在将来的展览中注明。尽管这样作有些差强人意,但事关万余名铁建战士,我们不敢大意。</p> <p class="ql-block">  在“速度”一文中我记录了那时杨之、广袤、虎成、志和与我那近乎绝望的心情:“一个完整的纪念展,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一段历史的小结。而缺失了我们这个铁建兵团的组建来源,无疑是一个不完整的展览。面对着这个似乎无法破解的难题,在设计这个纪念展时,常常感到无法面对那些铁建战友们期盼的眼神。我们自己当年的身份都无法说清,又怎么可以将这些单纯的想象留给后人呢。”</p> <p class="ql-block">  在束手无策的时候。是曹虎成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了三张照片。解决了前几个问题。那就是1970年以晋革发【1970】140号、晋军字【1970】183号下发的文件。</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革命委員会 中国人民解放軍山西省軍区,</p><p class="ql-block">关于成立“京原鉄路山西段建設支援指挥部”及有关問題的通知】。</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组建来源有了明确的答案,但后面的走向则又是一团迷茫。指挥部战士张保经的回忆:“1971年,在太原市革命委员会的组织下,由太原市警备区牽头,抽调铁路等各部门工作人员,包括古交武装部,在北城区天主教堂组成了3203指挥部,刘生恺副司令员任总指挥,王殿文副政委及市革委会的郭亮任副总指挥。”在当时成为我们唯一的转场古交的资料依据。</p> <p class="ql-block">  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纪念展一波三折,展馆的每一次变动,展线的更改,就是展板数量的变化,就是展览内容的变化,一次次的更改,对于一些细小的细节,我们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古交的内容在展板的变动中,又是被大幅压缩的对象,我们将转场古交的疑问,暂且放在了一边,集中力量力争将这次纪念展搞好。</p><p class="ql-block"> 纪念展引起了铁建战友们的轰动,引来了太原市各界的关注。在纪念展顺利展出时,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山西铁路建设兵团一师”在京原线之后的几个关键问题,几个我们没有弄清楚的关系我们铁建战士命运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团、二团转场古交后,一直到了下半年,在连队的称呼中才明确出现了“3203指挥部”。那时的我们,朦胧中知道这是原先太古岚铁路的代号,以为这是古钢专用线取而代之的代号。</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以后,我们才知道,这个工程代号是国务院为修筑战备线统一编排的号码。那时的战备铁路立项,保密性质极严。一律以以数字作为工程代号。</p> <p class="ql-block">  参加过修筑太焦铁路工程的原晋中民兵师榆次民兵团团长庞廷清,他曾作过这样的解释:</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条铁路是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第二设计队为山西省设计的第二项工程,故编号为‘3202’。该设计院当时为山西设计的第一项工程是北京到原平的战备线,编号为‘3201’;第三项工程是太原到岚县的太岚线,编号为'3203';第四项工程是太原到军渡的太军线,编号是‘3204’。这几条铁路线当时都属战备线。”</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繁峙转场古交时,还没有“3203”的正式称呼。但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准备修建太古岚铁路的。从当时的连队驻地布局就可以看出。一团二连驻地是古交屯兰川的屯村,位于屯兰川的最东面,邻近汾河。古交的地形是一河三川,太古岚铁路在古交是沿汾河走向。一团十一连驻地是古交镇城底,这是后来太岚铁路一期工程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 一团二连在1971年2元23日开工,工地在屯兰川的南面,紧邻汾河,要求穿过山坡,跨过山涧。第一个施工点就是两个直径6米,高8米的涵洞。这样的施工点在这一段就有三个。共需要料石两百多方,片石近两千方。当时传达的是这段工地要求在40天内完成。我当时的记录是“到达工地后,一看,不禁吃了一惊,这条铁路太艰巨了,远远地超过了京原线。”这个地段的备料在片石任务完成后,就停了下来。在3月上旬,传来准备搬家的消息。一团二连驻地有变动。3月27日,全连准备完毕,集合等待汽车时,团部派人来通知,驻地不变,工地改为古交原平川的梁庄。也就是正式进入到古钢专用线的建设工地。</p><p class="ql-block"> 太古岚铁路在后期统一称为太岚铁路,后延伸至兴县,改称太兴线。在中国的铁路建设史上,这是一条命运多舛,充满神秘的铁路。太岚铁路工程代号3203,全线通车跨度达40年。神秘是在互联网上竟然查不到这条铁路任何具体的数据。在1980年《铁道兵报》的一篇报道中,有这样的描述:“吕梁深处的古交矿区,煤储量多达45亿吨。为开发这一地下宝藏而修建的太(原)岚(县)铁路,沿汾河峡谷,穿行在吕梁丛山之中。仅现已铺轨到古交矿区的53公里线路,就开凿了18座隧道,总长16.7公里。跨越汾河,架设起总长5公里的桥梁。这段铁路的诞生,不仅给重要的工业城市——太原增加了一条钢铁动脉,而且为煤铁资源丰富的吕梁山区增添了无限生机。”</p> <p class="ql-block">  太岚铁路位于山西中部,修建太岚铁路主要是为了适 应开发沿线煤铁矿藏之需要。1972年开探,1975年11月动工,1979年11月铺轨至55公里处的镇城底。因中越自卫反击战争开始,部分铁道兵师被调往前线,太古岚镇城底到岚县停建。再次开始建设已经是本世纪二十年代。</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转场,与太岚铁路的关系,与古钢专用线的建设决策,已经成为尘封已久的历史,知情的师部领导与当初的决策者大都已经离世,我们这些当年的铁建人,只能是以现有的资料与自己的经历来尽量还原。</p><p class="ql-block"> 我们查找到了1972年9月29日太原市革命委员会的并革(72)286号文。《关于撤销3203指挥部的请示》。这个文件中这样说明:“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工业“以钢为纲”的教导,为了发展我市地方钢铁工业。一九七一年初决定恢复古交钢铁厂的生产建设。在大打矿山之仗的同时。组织了3203指挥部(铁路建设指挥部),采取群众运动的办法。吸收三千余名城市知识青年以民兵组织形式修建从厂区至矿山的铁路专用线。从一九七一年二月至今年九月。全长三十三公里的铁路路基修筑工程已经胜利完成。目前因轨枕材料未莸解决。尚不能铺轨。鉴于上述情况。考底到今后铺轨、信号及站房建筑等施工任务不再适宜于大兵团作战,因此我们意见撤销3203指挥部,未完工程由古交钢铁厂组织力量继续完成。”这个报告应该是谢振华批复同意。</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几个关键数据“一九七一年初……组织了3203指挥部(铁路建设指挥部),……吸收三千余名……铁路专用线。”</p><p class="ql-block"> 太原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太原古交铁路修建指挥部”的文件是1970年11月23日。1971年6月24日下文将“太古铁路修建指挥部”改名为“3203指挥部”。1972年的文件解释是“一九七一年初……组织了3203指挥部(铁路建设指挥部),”应该是在当时指挥部的名称上是有争议的,而这个争议的直接原因就是这部分铁建兵团的转场究竟是用于哪条铁路。</p><p class="ql-block"> “太原古交铁路修建指挥部”成立的文件是1970年11月23日。而1972年的文件解释是“一九七一年初……组织了3203指挥部(铁路建设指挥部),”看来一直到1971年,这部分转场古交的铁建战士从当时的建设现状分析,应该是在当初的太岚铁路以外,又增加了古钢专用线的建设任务。这点在文件后面的“三千余名城市知识青年以民兵组织”这段文字中得到了证明。1971年2月,转场到古交的铁建兵团战士已经超过了五千余名。三千余名的任务准备了接近一倍的人员,从一条铁路的修建来衡量,是不符合任何决策者的思维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怀着一腔热血的血性青年,在为了自身的出路,不问前程,不问报酬,投身到祖国急需的“三线建设”中时,我们自身的命运已经不是我们自己所能掌控的。国家命运的洪流中,铁建兵团是必须随波逐流的一分子。在古交的转场,几千铁建战士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太岚铁路的建设如果按原计划进行,我们在古交的时间势必大大的延长,也就不会有1971年开始的分配和1972年全部铁建战士分配工作的最好结果。</p><p class="ql-block"> 这些是我们根据我们能查找到的文件分析的。具体的需要查看当时的太原市革命委员会会议纪要和回忆记录。目前这部分档案不对外开放,需要有市宣传部文件。我们只能尽力至此了。</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在这种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动中,没有任何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是不幸的,我们在需要学习的时候,走上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之路。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在当时那个年代,在无力的奔波中,得到了我们想要得到的最好结果。</p> <p class="ql-block">  古钢专用线的建设,按照当时的太原市革命委员会的计划及安排,铁建兵团一师一团、二团、新三团的战士奋战两年,“全长三十三公里的铁路路基修筑工程已经胜利完成。”铁建战士转场古交的任务基本完成。而太岚铁路的缓建,铁建战士当时的状况,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再存在下去。撤销指挥部,解散铁建兵团是最经济、最明智、最理想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而古钢专用线这条凝聚着铁建战士汗水和鲜血的小铁路,其命运却没有铁建战士那么幸运。在古交有关狐偃山的介绍中,有这么一段:“狐偃山铁矿区,曾有古交钢铁厂开采。自1958年6月兴建到1962年4月停产,共投资74.87万元,采矿24.3万吨。20世纪60年代,从矿区至古交钢铁厂曾两次试建窄轨铁路,因缺乏科学决策,无法正常通行,最终报废拆除,损失数千万元。”这里的60年代应该是撰写者的笔误。</p><p class="ql-block"> 铁建战士的汗水和鲜血修建的小铁路,尽管使用年限不长,但却给太原市及古交留下了一个“之最”。在古交市编的《古交交通之最》中,这样叙述“1976年5月通车,1979年5月停运的古交钢铁厂至狐偃山的铁路,全长33公里,是现今太原市最长的专用铁路线。”</p> <p class="ql-block">  为使纪念展取得更好效果,我们专程去古交看了当年的古钢专用线。横跨大川的铁道桥已经成为人行桥,横跨原平川的铁道桥只有桥墩仍然屹立在河道中,石家河车站和高升车站的站台房屋还在,铁路已没有一点踪迹。铁建战士为之付出汗水和鲜血的铁路,只创造了一个太原之最,我们无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