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刘政委

夕阳无限

<p class="ql-block"> (2021.11.13.晴)</p><p class="ql-block"> 前些天,在战友群里阅视刘海群、赵四峻两位战友撰记的青藏公路指挥部原政委刘玉虎首长,在部队的光辉业绩,看了之后,我很感动,尤其是看到老政委近期照片,更是感慨万千。在部队时,他正当年,军人气质,一直在线,可如今老人家有些木讷,看不到高龄老人精神矍铄的痕迹。这,难道就是咱们的政委吗?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威武霸气的政委吗?从照片里,他的眼神中,已看到了他的无助,行为能力的迟缓,当年的锋芒,已经不复存在,余下的是风烛残年,不免有些酸楚。</p><p class="ql-block"> 回忆在刘政委部下工作的那些年,仿佛就在昨天。在部队首长里,和刘政委接触的比较多,也许是从一个部队来的缘故,或许在机关卫生所,接触的都是首长和机关干部。政委给我的印象是:严肃且平易近人,诙谐且不缺幽默,是一个以身作则,无私无畏的好首长,好军人。</p> <p class="ql-block">——平易近人,可亲可敬</p><p class="ql-block"> 认识政委是在1979年十月,我记得是在新疆部队政治部,有一回去政治部办事,碰到过政委,他好像是刚调上来的师政治部副主任,他主动问我“听说你调到青藏公路指挥部去了?”我说“是的”。他说“很可能我也会去”,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对着政委笑了笑说“那太好了。”</p><p class="ql-block"> 我到了青海格尔木时,青藏公路指挥部正在修建营房,我临时落脚在851卫生队。大概是,是年十二月回的青藏公路指挥部。</p><p class="ql-block"> 这支部队,是新组建的,担负着修筑青藏公路的任务,部队有851、103、299三个基建工程兵团组成,师机关人员基本来自三个团和新疆部队。我们卫生所,当时也就两三个人,两个来自新疆部队,一个来自851卫生队。</p><p class="ql-block">刚组建的部队,条件差,供给不足,加上恶劣环境,实在艰苦。我是坐了三四天部队敞篷车,翻过传说中文成公主路过的,海拔四千四百多米的“日月山”,路过寒冷的“青海湖”和“盐湖”,灰头鼠脸,到达格尔木。格尔木三个字,有两个木,可惜那里一棵木也没见到,见到的是荒漠无边的戈壁滩,灰蒙蒙的风沙遮望眼。</p><p class="ql-block"> 部队营盘驻扎在格尔木,格尔木的海拔3300 米,也是这条漫漫又长远的路海拔最低处,最高的唐古拉山5400多米,如何让这世界屋脊天堑变通途,别提有多难。战士们每年是五月上山,十月下山。“山”就是高海拔、高缺氧地带。这就是我们要打通的雪域高原的青藏天路。</p><p class="ql-block"> 修筑青藏公路不同于天山公路。天山公路以险峻为基,而青藏公路则是</p><p class="ql-block">以高海拔,高缺氧为准,就是站着不动,也是气喘吁吁。</p><p class="ql-block"> 部队刚组建,人生地不熟,政委一到任,不畏身体的不适,司、政、后挨个看望,问候大家身体状况如何?是否适应。到了我们卫生所,他说“你们卫生所担子重,既要自己适应环境,又要帮助其他干部、战友适应环境,你们很辛苦,要注意保重身体,才能更好的为机关人员服务”。我们说请首长放心,我们年轻,适应环境快,保证做好机关干部,战士医药供给和保健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政委总是在山上,战士们上山,他上山,战士们返回,他下山。那时他已经五十多岁,高血压,高血脂,我们很担心他身体,劝他少上山,可他说,“战士们没日没夜在唐古拉山,五道梁,沱沱河,为修复青藏公路而战斗,我能待得住吗?作为领导干部,不和战士们在一起,怎么知道他们的疾苦,他们的困难,他们的需求?谁让我是政委呢,必须待在一线啊”。所以当部队首长们下山,我们都会为他们补充一些缺氧和营养心肌的药。那时最好的补给药物,也只有刺五加和丹参。其他师领导,都比较瘦,静脉穿刺不难。唯有政委比较胖,血管细而深,加上高原缺氧,静脉比较难找。有时要扎好几针,而且越紧张,越扎不进去。可政委却笑着对我们说“别紧张,你们就把我当靶子练。”有时为了缓解我们紧张情绪,政委把从家里带来的果脯、麻花拿给我们吃,一吃忘了紧张了,一针见血了。我们任务是,首长们上山,卫生所一般都有医护人员跟随,大部分都是男医生上去,我就上去过一次,驻扎在沱沱河。在山上,经常氧气供给不足,氧气袋不够用,政委总是把氧气袋省着,让我们先吸,还幽默的对我们说“我在部队是吹小号,肺活量大,底气足,不缺氧”。我们知道,那是首长关心我们,其实他是最需要的,他是在用生命保护着我们。可他那轻描淡写的一句幽默风趣的话语,却让我们笑不出来,反觉得老首长太可亲可敬。</p> <p class="ql-block">———以身作则,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刘政委的儿子当兵在我们部队,按道理,政委的孩子安排在机关,无论做什么,别人都不会有异议的。就是不在师机关,最起码安排在团机关也是不为过的,可政委没给儿子机会,直接把儿子送到连队。连队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与打眼放炮打交道,与沙石,钢钎,铁锹,小推车握手。在一般的环境下锻炼锻炼是可以,可这是在高原,是很危险的。政委却说“我的孩子命值钱,人家孩子命就不值钱吗?”,每次他儿子来看他,不敢直接去,先到我们卫生所转一圈,问问他爸身体状况,看他爸是否在开会,不开会才能去。虽然儿子有点怨气,但还是理解他的父亲。他们没把孩子在这里当跳板,提完干部就调走。听说政委和主任的儿子,也都只干到连级就转业回去了。那时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了这个词,压根在他们那里不起作用。只觉得这个小老头挺厉害,被他大公无私的精神感动。可见那时,风气正,人心齐,部队有战斗力、号召力,这就是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他像慈父,关爱士兵</p><p class="ql-block"> 我常说部队给予我的一切,让我终身受益。我在部队一路有贵人的相助。他们有首长,有干部,有战友,有老乡,我在部队所取得的一切,都是贵人、恩人携手相扶。我从战士成为一名护士,从护士成为一名军医。</p><p class="ql-block">当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政委是我的高级参谋,有他像父母般的关怀、掌舵,我的婚姻幸福美满,感恩一路有您。</p><p class="ql-block"> 记得1980年部队调级,那次调级不是普调,好像有比例。我们卫生所一个名额,整个后勤部大家在一起评比,一致推荐我,从二十一级调至二十级。我还蛮高兴,可没几天政委找到我说“小谢,你条件好,常医生爱人刚随军,还有两个孩子,生活困难,你的这一级是否让给他?”,当时,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不是我觉悟高,而是我真的看到了常医生的难处。虽然失去了一级,但我不后悔。不久组织又安排我去内地进修了两年,我不能说是政委安排的,但一定与他有关,回部队后,我从护士提为了军医,堤外损失堤内又补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回想起这些,政委对我们点点滴滴的关心和爱护,又浮现在眼前。我一直想去天津看望政委,可就是没成行,是我的懒惰,是我的不近人情,很对不起政委,在此说一声抱歉。</p><p class="ql-block"> 如今,战友们为他的光辉业绩而忙碌,我才猛然回首,政委的往昔,往事历历在目。转眼间我转业已快四十年了,政委已是耄耋之年,我也从青年走向古稀之年。忆往昔,一路坎坷一路歌,一路风雨一路阳光,政委的光辉业绩,我们终将不会忘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