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于“教师”新意涵,达向人生新高度——如皋泗阳北京路实验学校徐国忠校长寄语全体教师

泗阳县东祥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我虽然是你们的校长,但从本质上来讲,仍然是一名教师,我们从事的是同一项事业,有着共同的目标,也有着共同的追求,校长的岗位是暂时的,教育的职业是永远的。四十年的教育生涯,我深深感到:教师职业既辛苦也崇高。 说教师职业的辛苦主要表现在当好一名教师需要有“千万”精神:为了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愉快接受,你需要“千思万想”;为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你需要“千言万语”;为了取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有效配合,你需要踏遍“千山万水”,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你需要吃“千辛万苦”。我们说教师职业崇高,大而言之,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社会的未来离不开教育,教师承载着未来的希望。小而言之,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诲,我们的生命在自然的法则里正一天天变老,但是我们对学生的辛勤教诲也许会成为一棵“常青树”,永远植根在学生的心田里,这不是经济效益可以衡量的,薪火相传,是教师生命的延续。我每当节假日回到家乡,只要有机会总要回到曾经就读的母校,去看看我的老师,亲自为老师点上一支烟、泡上一杯茶、送上一束鲜花,聊一聊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老师依然是一位长者指导我、警醒我、激励我、辅导我,老师那崇高的形象、崇高的境界、崇高的思想都深深印烙在我的心灵深处。我的家族里,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每一个学段都有从事教师职业的,每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候,家人都在醒目位置陈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贺卡,指着贺卡,讲述着那些学生的成长故事,眉宇间总流露出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是纯真的、永恒的、至高无上的,其他行业的人们都是无法体会得到的。 老师们,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能够在这一崇高的岗位上真诚地付出,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不留遗憾。 古代教育家、文学家韩愈对教师曾经阐述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的历史时代,赋予了“教师”更深的意涵,远远超脱了韩愈所讲的“道”“业”“解惑”的范畴,现代教师必须要具有更高的“道”、要掌握更精的“业”、要具备更强的“解惑”能力,行于“教师”新意涵,达向人生新高度。要有更高的“道”,表现在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学校应当是道德修养的高地,无论何时何地,时刻想到我是一名教师,我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把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诚放在第一位,把党的阳光播撒在学生的心坎上,把真理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里,让我们的后代都能够牢记党的恩情、牢记党的教诲、牢记党和人民的希望。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或多或少会有不同的杂音,但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的教育绝对不能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轨道,在教育过程中始终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传播正声音。要有更高的“道”表现在教师有着强烈的爱心,爱教育、爱学生,教师的胸怀应该是“大爱无疆”。大家都知道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关心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只有对学生爱心的付出,才能让学生亲近,只有让学生亲近,“道”的传授才能画出最大的“同心圆”。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对之要付出更多的关爱,不少家庭是独生子女,放弃一个后进学生对学校来讲只是几千分之一的损失,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在父母的眼中就是整个世界,因此教师要让爱心延伸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延伸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让爱心伴随学生成长,教师们不要吝啬你的微笑、不要节约你的“拇指”,用欣赏的目光、语言(包括身势语言)去对待学生,在实践中,你给学生一点阳光,他就会变得灿烂。要有更高的“道”需要教师关心学生的安全成长,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都是一朵朵鲜嫩的含苞待放的花蕾,需要教师们用心去呵护、用真诚去浇灌。随着法制的进一步健全,人们维权意识的进一步增强,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我们安全责任也随之越来越大,组织每一堂课的教学,开展每一项活动,进行每一次谈话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作为学校层面来讲,再大的安全投入都不为过分,作为教师层面来讲,再多的安全教育都不为繁琐,关心的学生安全成长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我们永不松懈的课堂。 要掌握更精的“业”,教师必须站在知识的前沿,努力地学习,呼吸教学改革的新鲜空气,使自己的知识储量不断翻番,知识质量不断更新,唯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掌握更精的“业”,教师必须读书,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了开展“全民阅读”号召,作为教师首先成为阅读的榜样,这不仅是自身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对学生施加影响的需要。最近,偶然间,我读到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所写的一本书《做一个书生校长》,我虽然只是跳着读完,但对我的启发很大,暂且不论“书生校长”这一概念是否完全被人们所接受,可是他读书的那股韧劲、读书的那种情怀、读书的那份渴望着实让人钦佩,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概念移植”,做一个“书生教师”呢?如果大家心里产生这种想法对于教育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绝不是坏事。读的书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增加了知识的厚度,教学中,不仅知识面能够得到拓展,而且思想也能够得到飞扬。要掌握更精的“业”,教师必须在读书中思考,如果把书里的东西作为不变的“现实”,或许就会犯不切实际的毛病,如果把“现实”权当书里的或许会成为理想主义者,所以读书不是电脑的简单“复制”,需要经过我们人脑的加工,取之精华,剔除糟粕,既要用理论来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同时也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提升、创新。要掌握更精的“业”,教师还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特别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需要教师开展广泛的教学研究活动,或观摩、或沙龙、或培训等等,每一个教师要在活动中勇于展示、用心展示,在实践中让大家的思想、智慧得以相互碰撞,以一片云朵推动另一片云朵,在碰撞、推动中让教师掌握更精的“业”,每一次活动都能够诞生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要具备更强的“解惑”能力,教师必须努力研究教育教学艺术,善于观察与思考,翻开众多的教育家的成长轨迹,无一不是在实践中经过潜心研究,并总结中升华为具有独特个性的教育教学艺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将“教育家办学”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不企求人人成为教育家,但是作为教师,人人需要用教育家的教育情怀、教育理想、教育追求去探究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观察我们的学生、观察我们的课堂,以问题导向,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要具备更强的“解惑”能力,教师要深谙学生心理,根据心理特征强化心理疏导。现在的初中学生处于青春萌动期、发展关键期同时又是“危险期”,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让你知道学生存在什么样的“惑”需要你解,倾听同行——让你获取更多更新的“解惑”技能,倾听家长——让你知道“解惑”的要素有哪些,倾听社会——让你知道“解惑”的源头在哪里。要具备更强的“解惑”能力,教师真正站到课程改革的第一线,切实把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涵,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特别是围绕“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导学”课堂,目前教育“双减”是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举措,按照我们作出的课后服务的“八全”承诺,切实履行好,在课后服务中让我们的“解惑”能力得到验证,也得到公认。老师们,把握“教师”新意涵,并没有什么别出心裁,但你如果真正做到“道”高,“业”精,“解惑”能力强,那么你在三尺讲台就会变得风光无限。我,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把心里的话整理成以上文字,作为这次培训的礼物献给您!哪怕您只认同其中某一句,我也感到心安理得了! ——写于2021年培训结业典礼之秋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