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魁星楼,一一我母校的前世今生(下)

七月白荷74339290

<p class="ql-block">文字:七月白荷 </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和网络 </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八十年代,我母校所在地西安菊花园的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  梅兰竹菊,各有干秋。菊花细细的茎,小小的叶,瘦瘦的花,淡淡的香,如同小草,但它在清瘦的身躯内,却蕴藏着天地的精华。1984年借教育体制改革东风,西安二十一中由普教转为职教,更名为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为西北地区首家兴办旅游教育的专门学校和首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p><p class="ql-block"> 在菊花园校区,当时有28个教学班,1500余名在校生,104名教职工。比我们在校时多了4个班、300多名学生。初期开办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烹饪,幼儿教育四个专业。当时正值国内旅游大潮刚兴起,社会急需旅游专业人才,毕业生备受青睐,就业前景十分好,广州、深圳等地都来学校招聘毕业生。</p><p class="ql-block"> 从普教转为职教,周俊安是第一任校长,他潜心硏究两种教学的不同,广招有职教经验的老师,琢磨新的教学方法,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周俊安校长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模,陕西省劳模和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西安旅游职业中专领导成员及优秀教师在菊花园老校区门口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西安旅游职业中专菊花园校区宿办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老二十一中位于西安市中心,离钟楼步行也就几分钟。1958年以后,按行政区划就地招收家住附近的学生,不存在住宿问题。1984年变身为职业中专后,要从外县外省招生,住宿成了大难题,东大街寸土寸金,想进一步拓展,的确很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九十年代初,原长安师范停办,市上就将该校划入西安旅游职业中专,两校合併。长安师范地处中国佛教华严寺旁,华严寺历史悠久,景色独特,它俯瞰樊川,西望神禾原,南望终南山雾岩、玉案诸峰。宋名相寇准在《游华严诗》诗中说到:“寺对南山积翠浓,水村鸥鹭下遥空。层楼望尽樊川景,恨不凭栏烟雨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为华严寺留诗:“南登北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从菊林寺到华严寺,我的母校从普通教育的佛场步入职业教育的庙堂,总是和佛结缘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西安旅游职业中专师生在长安校区操场上做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长安新校区的学生餐厅和多功能厅。</span></p><p class="ql-block"> 西安是历史名城,我的母校就活在历史里。西安旅游职业中专后有两个校区,韦曲西原长安师范为教学校区,菊花园里原二十一中为实训校区,建有大酒店供实习培训。</p><p class="ql-block"> 1987年母校己变换了容颜。回想五十年前,即1937年菊林学堂被中央军占用,老校长惠春波亲自前往天水行营面见程潜主任交涉,才使部队迁出,学校恢复上课。当年全国两大行营,北是天水行营,南设桂林行营,统一督导南北战场作战。天水行营统辖冀、察、豫、鲁、晋、绥、陕、甘、宁、青等十三省区。东厅门原西安高级中学曾是天水行营驻地。</p><p class="ql-block"> 惠公馆当时是菊花园最亮眼的豪宅,后门在社学巷,毗邻西安高级中学(二十中前身),惠校长走后门,一趟趟去找程潜。程潜当时还兼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他下令让胡宗南部搬走,将教室连桌椅板凳归还给学校。胡宗南后接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幸好菊林学堂已要回来了,否则后事难料。</p><p class="ql-block"> 1954年,惠公馆这所院子交给了当时民革陕西省委员会,作办公场所,院子黑漆大门两边白牌子,天天路过,老同学们可能都还有印象吧!</p><p class="ql-block"> 惠老太太带女儿惠钰搬到了西柳巷,和我班柳巷人,陈德利成了邻居,还有外班的李钟一等同学。那时巷子里是公用水管,咱们同学冬天怕地滑,给老校长家提水,端蜂窝煤……真正是有缘来相会,让人感觉西安城这么大,又这么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二十一中老校长张效臣1978年就任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专修科校长,(中)集用的是数学二班合影照,这集用数学三班的合影照更清晰,图中第一排居中白发人即老校长张效臣,位置就在两位拿奖状的女生后面。男生中后排右8是校友林伯君,右10是校友薛顺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校友林伯君是六六六班第一任班长,1966年的初中毕业证书和时隔十四年的大学毕业证书居然是同一位校长签署的。时光荏苒,时代变迁,师生情缘,始终没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张效臣校长1980年7月给彩贤姐签发的陕师大西安专修科毕业证书,巧的是彩贤姐的父亲曾是我母校菊林中学学生,1942年从军。</span></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一生中能两次分别在两所学校拿到同一校长签发的毕业证书,这事不太多。林伯君同学就是这样一位幸运的人。他是六六六班第一任班长,下乡插过队,进厂务过工。1978年6月考入陕师大西安专修科,分在数学三班,同班薛顺民同学原是二十一中政治教师,结果又成为张效臣的弟子。</p><p class="ql-block"> 张效臣是位很务实的校长,中集说到三年困难时期,他带领师生在环城林中种麦子,后来经济形势好转了,他依然让每个班保留一块地,那时学生小,给麦地浇水浇粪,都是两人一组抬的。后来参加建校劳动的同学加餐,吃的馍和肉菜让老同学记了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在学南京路好八连时,学校号召学生穿草鞋。有老师就提出让各班列队统一穿着草鞋,挽起裤腿,扛着劳动工具由和平门走进来,在和平路上照几张像,这建议让张校长否定了。他说勤工俭学低调些,“悄悄地,打枪的不要。”仍让同学们下工后分散钻城墙洞,各回各家。</p><p class="ql-block"> 1965年秋,中日青年五干人大联欢,有个分团到西安来,学校让我们班穿着整洁的服装,从尚德路市人民体育场东门进去,在球场一侧装着跳绳,做游戏,没有和日本青年直接交流,好像去过两趟。</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那个时段,张校长召开全校大会,站在东院土台子上讲,西院八角楼是日式建筑,日本青年随时可能进来参观,万一来了,要热情接待。校长苦口婆心,可有的同学就是不听,那天在东大街见了日本人,大喊一声:“八格牙鲁”,结果被笼住了,这事“老三届”的同学可能还都有点印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2009年,母校建校一百周年!旅游职业中专的年轻校友向老师问好的同时,响亮的口号是“担当育人使命,赓续百年初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做为百年名校的学生,学姐张蔚芳说:“二十一中的老师是我们一辈子的老师,他们太好了!认真的教我们做人,做事。……至今我无法用语言形容他们给予我们的一切!一切!当时不知,现在揣在怀里,深深的抚摸和流泪。……同学!老师!好校长张效臣!谢谢你们!语言仅仅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心中镌刻那是永存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2019年元月,母校“老三届”400多同学聚会,因天气太冷,没敢请年事已高的老师,后李青国和张秀麟借老同学李西兴从新西兰回来之际,又召集四十余位同学与张东良老师举办了师生会。张老师是校医,后随张效臣校长调入陕师大西安专修科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逢年过节请老师团聚,六八级中6810班行动的最早,1993年他班在西安的同学,就在和平门外西安建筑设计研究院会议室请班主任朱时春和大家一起欢度春节。</p><p class="ql-block"> 朱时春是美术教师,苏州人。他舅舅吴湖帆,是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朱老师从小和表哥一道跟着舅舅学画,抗战时投笔从戎。建国后辗转来到二十一中任教,后还教过英语。</p><p class="ql-block"> 学校当时按学生的天赋和特长,成立不少业余兴趣队伍。张引顺老师带的蓝球队,梁忠民老师带的体操队,宋兆雪老师带的合唱队等,都以队冠名,只有朱时春老师带的图画组,是以组命名。朱老师精心育才,从绘画基本功教起,后来走上社会,许多同学办板报,办展览,成为企业人才,底子都是少年时在学校打下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校在美术界人才辈出,原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油画院副院长郭北平是63级学生。巧合的是另一位陕西省美协副主席,西安美院院长,陕西省油画学会副会长王胜利也是二十一中校友。</p><p class="ql-block"> 学哥毛庭征、毛庭遂在“老三届”中名气很大,但校友高民生、高民权兄弟俩在陕西省乃至全国美术界,名号更响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校友高民生,兄,原21中61级学生。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陕西省艺术馆研究员。西安市徽设计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校友高民权,弟,原21中68级学生。中国美协会员,陕西省美协理事,作品曾参加全国、省部级各类大展,获奖多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这是1993年,6810班同学在和平门外西安建筑设计研究院会议室和朱时春老师一起欢度春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朱时春老师和6810男生合影。前排右一是6810班长任俊明,右二装得一本正经的是我好友魏占。</span></p><p class="ql-block"> 朱时春教学之余画了几十本连环画,大都出版了,运动一来便成为活靶子。记得工作组有位姓蔡的女老师,是在区体委工作的,将朱时春的连环画分给学生中的积极分子,让写批判稿,我也分了一本小金魚跳出鱼缸差点被太阳晒死的童话小人书。后写了篇稿子连小人书又交回工作组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小学五年级时就认识朱老师,当时他是665班初一班主仼,我六姐是班长,朱老师家访来过几趟。上身着黄呢子旧军装,脚下黑皮鞋,我家房前是几阶青石板,朱老师走起路来特别响。八十年代后期,朱时春在美协担任什么委员,6810班在西安能联系上的同学,先后两次去探望班主任,请朱老师吃饭。为我们六八级十二个班,登门拜访老师开了个好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2017年7月,672班同学将90高龄的班主任梅仲玉从武汉接到西安,让老师旧地重游,图为部分学生在车站与梅老师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坐在梅老师左边的是672班班长张振林。</span></p><p class="ql-block"> 上学时。张振林家住柏树林3号,和我们家属院隔一条马路,那时邻居们都叫他“狗娃”,现在我叫他“张哥”,这哥用西安话轻轻念出来,比兄亲切多了。</p><p class="ql-block"> 672班主任是梅仲玉老师,中集有一张拍摄于1972年5月18日的欢送照片,中间坐着的是梅老师,前排左一是我班第一仼班主任朱曼莉老师,后排左五就是“端尿盆”的张惠民老师。张老师人高马大,喜欢打篮球,三步上篮手捧篮球动作跟端尿盆一样,我们插队时有三名校蓝球队队员,那年头在农村学哥们常諞此事,所以我收集到这张照片看见张惠民老师就想笑。</p><p class="ql-block"> 言归正传,梅老师离开母校四十多年了,我张哥听说老师想回西安看看,便专程去武汉,将老师接了过来。由于事先做了安排,在西安的同学在大聚会后,又分头陪梅老师去华清池、兵马俑及西安新景点参观游览,一路上,老同学们抢着推轮椅车,游人都纳闷,这老爷子怎么有这么多儿女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672班师生西安大团聚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上面这张照片是1991年,665班学哥学姐南门外围城巷看望班主任郑秀琴老师后,在郑老师住的小区内合影。郑老师后来搬到八中东边巷子后,665班同学多次去看望她,直到临终,病榻边还有老同学在守在她身旁。</p><p class="ql-block">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老师是树,学生就是鸟。我写我的母校,还有很多班师生情的故事未能写全,像674班同学和佟老师欢聚的事,还有舍静安老师与校办工厂等都还未写,只能向校友们道个歉,日后写来更精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这张魁星楼下学哥学姐留影,人有点模糊,我还是用了它,因为意义不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六六二班老同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六六六班老同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的母校,现西安旅游职业中专2002年12月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示范点和示范点联系单位。学校也被授予西安德育十佳学校,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0届毕业生上台领取毕业证书后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西安旅游职业中专办学20余年,为社会输送了两万多名合格毕业生,遍及全国30多个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  到2021年,重组后的学校面积增加至120亩,教职工队伍248人,其中有高、中级职称185人;另有外籍教师,研究生和留学回国人员39人,己基本形成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学资源充足,教学设施先进,教学水平一流的教育环境。</p><p class="ql-block"> 母校发展成今日这个模样,让人高兴。菊林寺、华严寺,菊花园、韦曲西,在我们心中早已不光是地名。它是一段光阴,一份思念,一种情怀。</p> <p class="ql-block">  校园啊,我们的摇篮。这家酒店的内景大家都不陌生,各个班聚会都喜欢来这里,因为这里原本就是我母校八角楼魁星阁所在地。时过境迁,它静静地搁置在时光里,等待着学子乘风而来,回首往事,将抖落一地的故事,慢慢拾起。(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