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情结永驻我心(2021年11月13日下乡48周年聚会)

寒怡

<p class="ql-block">聚会总是要回忆的。那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1973年11月13日,我们柳州七中的三十个知识青年(后面补充了一个),风尘仆仆的来到柳州地区忻城县马泗公社里苗大队插队。</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我们刚落脚在大队。大队支书应该是在宣布去小队的名单。</p><p class="ql-block">你从照片中每个人的表情可以看出当时大家的心情应该是沉甸甸的。</p><p class="ql-block">这意味着农村生活马上就要开始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理苗小组跟随村民回到自己的“家”。</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月,七中的黄惠娟老师看望里苗知青。</p> <p class="ql-block">下乡一个月了。我们聚在一起开会后留下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冉,日月奔流。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你,我,他,她,我们,毅然决然地,踏入了时代的洪流。那时候,用我们稚嫩的肩头,扛起生活的艰辛,和国家的希望。在那广阔的,可以大有作为的天地里,你,我,他,她,我们,挺直了腰杆,仍然稚嫩的肩头啊,日渐变得结实,丰厚。</p> <p class="ql-block">这是坡贯小组当年的留影。</p><p class="ql-block">七个知青和生产队长,大队支书。</p><p class="ql-block">旁边的那幢房子就是我们的知青房。每人一间,里面有一铺床、一张书桌、一个脸盆架。</p><p class="ql-block">说实话,这样的条件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而且各个小组都是这样配置的。</p> <p class="ql-block">坡贯小组的五个女知青。</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去宜山赶圩在照相馆里拍的。</p><p class="ql-block">真的是青葱岁月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珍贵的劳动现场照片。</p><p class="ql-block">挑的是用清水冲淡后的胺水,去浇灌长在地里的玉米。这个胺水特别养玉米,当天施了第二天就可以见到玉米叶返绿。</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农村所谓的三关:生活关、劳动关、语言关。我们是在艰难困苦中闯过去了。</p><p class="ql-block">我们每天吃的基本上是一种素菜(自己种的如罗卜等)配上当时还享受半年国家补贴的大米(每个人一个月有半斤猪肉)。之后就吃玉米粥了。自己上山砍柴做饭。</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就和村民们一起劳动了。无论是肩挑重担的还是手抓牛粪往地里洒还是背着大背娄往玉米地里收玉米还是上山烧灰。我们都挺过来了…</p><p class="ql-block">壮话,多么难懂的一种语言,我们不仅听懂了,还可以和村民们简单的交流了。</p><p class="ql-block">我们插队的日子总的来说不算长,但是和当地农民结下了终身不忘的情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柳州报社的郑记者和我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当年的知青带队干部韦永和(后排左二)带着大队领导和他的同事来看望我们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理苗组的女知青们多么的清纯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周年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四十周年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加曰队知青回娘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山山水水曾经是我们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此时,里苗的风景特别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竹山知青回乡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转眼之间来到下乡48周年纪念日的今天。</p><p class="ql-block">23名原插队在里苗大队的知青,今天聚集在广东茶楼。</p><p class="ql-block">插友们陆续到来。</p> <p class="ql-block">女知青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男知青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里苗组知靑。</p> <p class="ql-block">坡贯组知青。</p> <p class="ql-block">加曰组知青。</p> <p class="ql-block">竹山组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里苗小学当过老师的知靑。</p> <p class="ql-block">三年一聚,竞有人已去。我们真的很怀念他!</p><p class="ql-block">珍惜我们的每一天。聚会了,大家都来吧!</p><p class="ql-block">愿我们每一次聚会,大家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参加。</p><p class="ql-block">留下这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现在和当年的你、我、他⋯</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我们都收获满满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为我们的健康幸福干杯!</p> <p class="ql-block">坡贯知青回乡留下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回乡的每一次,村民们都是好认真好热情地接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2017年回乡参加村里的祭社活动。</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劳动工具现在是拍照的道具。装满一娄的玉米有差不多90斤哦!当时我们就是从玉米地的那一头摘下玉米一个个往里放然后背到这一头。长的有七、八十米远哦!</p> <p class="ql-block">聚会碎片(2018年11月13日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参加大塘知青聚会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知青生活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曾经是伤痛,因为它毕竟剥夺了很多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但几十年的岁月,我们已经学会用浪漫主义情怀来诠释过去了。知青的题目很沉重,那段艰苦的生活只有知青才最有资格评说!</p> <p class="ql-block">感谢陶晓康同学为这次聚会付出的辛苦!</p> <p class="ql-block">为我们曾经的插队生活干杯!</p><p class="ql-block">为我们每次健康快乐的聚会干杯!</p> <p class="ql-block">附上林志斌插友提供的一段非常精彩的45周年聚会的视频以作结尾,让知青情结永驻我们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