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等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一、不要让暴力教育主导孩子</p> <p class="ql-block"> 孩子犯了错,很多父母都采用打骂的方式。然而打骂孩子不但不会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破坏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感情,特别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对一些性格较为外向的孩子采用打屁股等暴力手段进行教育,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还会让孩子模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对于胆小的孩子采用暴力教育手段,会使孩子变得更缺乏自信、充满挫折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p> <p class="ql-block"> NO.1 耐心倾听孩子,真正放下身段 </p><p class="ql-block">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孩子,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p> <p class="ql-block"> NO.2 多多了解孩子,同孩子做协商 </p><p class="ql-block"> 家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也能“对症下药”,更快速的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NO.3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p><p class="ql-block"> 对孩子太过于严厉、苛求甚至是打骂,这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养成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甚至严重的出现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p> <p class="ql-block"> NO.4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p><p class="ql-block">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这样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更有效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心理问题</p> <p class="ql-block"> 孩子在生活中多多少少会出现心理问题,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不必要太紧张,但也不应不管不问,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疏导。</p> <p class="ql-block"> NO.1 情感咨询疏导,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p><p class="ql-block">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父母要对孩子观其颜、察其色,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p> <p class="ql-block"> NO.2 要关心孩子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 </p><p class="ql-block"> 通过谈心、做朋友形成更密切关系,从解决矛盾着手,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p> <p class="ql-block"> NO.3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p><p class="ql-block"> 家长可以通过有益的故事、电影、电视的某些片段,分析情节中蕴含的道理,使他们看到现实社会真实的一面,帮助他们做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准备,发展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力。</p> <p class="ql-block">三、有趣的绘本推荐</p> <p class="ql-block"> NO.1 《我的情绪小怪兽》 </p><p class="ql-block"> 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有助于幼儿用不同颜色来表达喜悦、愤怒、哀伤、害怕等情绪,了解并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对情绪的敏感度逐渐加强。</p> <p class="ql-block"> NO.2 《神奇的色彩女王》 </p><p class="ql-block"> 绘本《神奇的色彩女王》有助于幼儿理解人的情绪变化用颜色来描述也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一起做色彩的主人,更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拿起彩笔来描绘今天的心情。 </p> <p class="ql-block"> NO.3 《生气汤》 </p><p class="ql-block"> 绘本《生气汤》有助于让孩子认识到生气事正常的情绪,我们不应该害怕这种不良的情绪,而是应该很好地面对它、处理它。</p> <p class="ql-block">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细心教育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要及时加以解决,把心理问题造成的危害扼杀在摇篮中。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有必要多学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以便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加以合理的疏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