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秦始皇亲自祭祀的地方是泰山一处。千百年来,皇帝在这里祭祀,僧人道士在这里修行,善男信女在这里烧香许愿,名人雅士也喜欢登临,在这里赋诗作画,给五岳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为五岳增辉添彩,难怪人们登五岳后,会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慨叹。</p><p class="ql-block"> 我去恒山可能比较早,那时还用胶片,2007年后底片扫描成像,今时有80,逢美帝兴风新冠作乱,恐无再登五岳的机缘,只有图游作个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 北岳恒山</p><p class="ql-block"> 恒山,即“北岳恒山”,主要由天峰岭、翠屏山相对的两峰组成。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 ,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p><p class="ql-block"> 恒山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山间河谷处的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恒山道教始于西汉,北魏始兴盛,成为主流全真派圣地。</p> <p class="ql-block">绝塞胜景</p> <p class="ql-block"> 恒宗殿是北岳恒山的主庙,又名“北岳庙”、“贞元殿”。</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天汉三年春三月(公元前98年),至泰山修封后,又亲临恒山进行祭祀,举行了“埋元玉”的典礼,并将恒山第一次封为神,后来的历代帝王也效仿汉武帝,不断对恒山进行封禅。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登恒山,用牲牢、玉帛祭祀,并在主峰天峰岭创建岳庙,唐贞观十九年,太宗李世民亲笔撰写祭文,清康熙皇帝为北岳恒山亲题御匾“化垂悠久”,明清两代,几乎所有的帝王都曾遣使专程来恒山祭祀。</p> <p class="ql-block">在北岳大帝金身神像神座上方恒宗殿正梁上,悬挂着清康熙皇帝赐予恒山的御制九龙鎏金御匾“化垂悠久”题额。</p> <p class="ql-block">恒宗殿的山门是崇灵门,过了崇灵门就是通往恒宗殿的陡峭的103级台阶路。</p> <p class="ql-block">至于台阶为什么是103级?有关资料介绍,佛家台阶本应108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应36天罡、72地煞,</span>道家认为天地之奇数偶数相加为100(河图奇数25,偶数20;洛书奇数25,偶数30),再加上道家至上的三清,共为103。“道可道,非常道”,这就是“道”的玄妙。</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上走来到一座木制牌楼,上面写着“人天北柱”四个字,这是清代道光皇帝御笔亲题,这便是恒山庙群区的山门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 ,这是北岳恒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形容。</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呈“一院两楼”布局,总长约32米,楼阁殿宇40间。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余米。其中的力学原理是半插横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回廊栏杆、上下梁柱相接,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整个木质框架式结构,也增加了抗震度。</p> <p class="ql-block">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