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2021年萍乡市省级基础教育课题结项线上答辩会顺利举行</font></h3> <p class="ql-block">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p><p class="ql-block"> 11月16日,由市教研室主办的2021年萍乡市省级基础教育课题结项线上答辩会顺利举行。此次线上答辩会分为A、B两个会场同步进行,各县(区)、市直学校课题办负责人、在研省(市)级课题组成员及全市有意向做课题的老师积极观摩线上答辩会。市教研室高度重视此次线上答辩会,主任黄萍同志、副主任汤华同志出席了本次线上答辩会,并邀请到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贺芳,省学科带头人张威亮,省教育科学成果奖获得者黎艳琴等8位优秀课题人组成课题结项评审委员会,市课题办主任朱红梅、课题办胡斌分别主持A、B会场。</p> <p class="ql-block"> 汤华同志强调:网上结项答辩工作,既是两年来全市课题研究成果的检查汇报,也是对热衷科研老师的示范培训。评委组肩负萍乡课题人的信任与重托,既是无尚光荣, 更是责任重大。希望大家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做讲原则、有水平的评委。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不负重托,出色完成这次工作任务。</p><p class="ql-block"> 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育质量,更成就不了一流的学生。教师队伍建设是最基础的工作,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萍乡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的“四有好老师”,要成为好老师,需要深耕课堂、深研课题,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研究+实践”这一发展“等式”,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尤其是在高中教育阶段“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和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要跟上时代步伐,对标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聚焦教研支撑引领作用,潜心研究,主动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破解作业管理难题,打造课后服务全面育人“新天地”,提质增效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营造新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 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继续奋斗,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之态度,始终走在“研究的路上”,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答好“立德树人”必答题。</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43位省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依据抽签顺序,分A、B两组依次就自己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路径、成果提炼、创新特色、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线上展示。线上结项答辩包括课题汇报和专家提问两个环节。</p><p class="ql-block"> 参与本次结项答辩的课题,研究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的学段齐、学科全,参与的区域广,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典型性。虽然只是短短的线上六分钟,但每一位答辩者都非常珍惜这饱富仪式感的庄严时刻,充分准备,精心提炼,答辩过程或深情并茂、或慷慨激昂、或风趣幽默,选手们通过PPT展示、视频展示、码书分享、课题故事等多种途径向评委展示自己的课题特色。面对评委们富有专业性、理论性、针对性的提问,选手们对答如流,彰显了课题人真课题、真研究的务实作风和较真精神。</p> <p class="ql-block"> 除了选手的精心答辩,评委会成员对纸质材料的结项报告、成果简介、成果目录、美篇目录等都细致评审,并进行合议讨论,定档定分,分门归类,并统一由市课题办上平台提交所有课题的市级评审意见至省课题基地办。</p> 评审委员会根据线上答辩及纸质材料的审核情况,将43个课题的整体情况对所有答辩选手作了及时的反馈。既肯定了课题组的优点: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过程扎实,活动多样,资料详实,成果丰富,成效显著,促进了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助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同时,指出了部分课题组的不足,“线上答辩”方面:时间把握不当,重点不突出,汇报与研究关联度不高,成果理解不到位;“纸质材料”方面:资料填写不规范,内容表述不清晰,研究成果未提炼等。并针对性的提出4点建议:1.线上答辩汇报把握重点,合理分配时间,精心制作汇报课件;2.理清汇报思路,精选与课题研究关联度高的过程性资料;3.研究报告撰写需靶向精准,一要抓住课题关键词;二是对照课题申报书中的研究内容来写,有效提炼课题的理论性成果和实践性成果;成果表述建议多采用图示法;4.要勤于学习,摒弃“等靠要”思想。多向有经验的课题人学习;多读课题专业书籍;多参加课题专题培训。<br> <p class="ql-block"> 市教研室课题办主任朱红梅对所有课题组的深耕、坚持表示感谢,表示结项不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重新出发的起点!希望萍乡课题人不要怕不要停,不懈怠不松劲,学习成长永远在路上,大家相约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市教育局、市教研室高度重视教育科研,以课题为引领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内涵的提升,从平台打造、过程管理、培训指导、机制创新、成果推广等方面激发研究动力,提高研究能力。同时,<b>针对日益变化的科研发展趋势和更大范围的基层教研需求之间的矛盾,市课题办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小课题申报备案制度,2021年全市申报备案小课题数量达到250多个,在全市范围内逐步营造出一线老师人人学会做课题、人人参与做课题的氛围。</b></p><p class="ql-block"> 萍乡课题研究工作一年一个台阶,近年来的省、市级课题申报量逐年递增,课题质量逐年提高,并实现了学段、学科、区域、类别“全覆盖”。<b>2021年,萍乡课题研究工作再续辉煌:全市有53项课题获省规划课题立项,9项为重点课题,创历史最好成绩,立项率在全省遥遥领先;立项47项省级基础教育课题,按省定指标,成功率达94%!积极培育基础教育成果,大力推广课题成果应用,“芦溪县构建提高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教研+’联动模式的成功实践”入选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b>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萍乡正由“课题大市”向“课题强市”迈进。</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爱因斯坦</b></h1> 2021年萍乡市省级基础教育课题线上答辩会链接:<div>https://pan.baidu.com/s/1WTTY-r6Q3WVrttjydA4eDg<br>提取码:6666 </div> <p class="ql-block">撰稿:朱红梅、胡 斌</p><p class="ql-block">审核:黄 萍、汤 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