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不经意间我们高中毕业已悄然走过了半个世纪。为再叙校园情,重温同学梦,国庆前夕我们在诸暨大酒店举办了毕业五十周年的同学聚会。</p> <p class="ql-block"> 在酒店大厅的报到处,在酒店秋风微熏的露台上,望着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脸庞,同学们紧握的双手犹言不知如何是好。五十年啦!流逝的时光,虽洗尽了我们的天真浪漫和青春年华,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份深深的同学情怀。今天,打开尘封的日记,翻到桑场的页面,你的笑,我的闹,一切恍如昨日。细数岁月的沧桑,回忆一起走过的日子,思绪慢慢的把我拉回到了这个梦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O年初,已是文革后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在复课闹革命的号召下,中断了多年的高中也恢复了招生。因牌头中学原校区在文革期间已被工厂征用,故高中的办学地点成为一大难题。当时在牌头教育负责人张建根老师的运筹下,借用了新民公社桑场的几间蚕房开办了“诸暨县五七桑场高中”(即后来的七二届牌头中学校友),当时牌头、越山、新民、西山四个公社120多名学子由村贫管组推荐(也有个别可能是走关系入学的)有幸地成为了文革后首届高中学生(其实我们这届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具有很显明的时代特色,他(她)们来自上下五届学生在一起同窗共读,因此年龄差距也在五岁之间,其中有不少大姐大,也有不少小弟弟,能在桑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不期而遇,真的是一种缘分的使然,一份命运的恩宠)。</p> <p class="ql-block">桑场高中原校区和校舍</p><p class="ql-block">当年此初见,分飞五十年。</p> <p class="ql-block"> 因办学时间仓促,所以学习条件非常简陋,两间空荡荡的教室除了黑板粉笔,其他教学器材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我们的活动场地亦然,只有一个老旧的篮球场,两个篮架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一只篮框还是个歪脖子。当时同学们的生活条件也极其艰苦,女生宿舍是铺上稻草,摊张拼簟(由竹子编成)打地铺,男生是密密麻麻的高低床全部挤在一间蚕房里(记得张老师也跟男同学睡在一起),夜间经常是呼噜声、梦呓声组成了别具风味的交响曲。在三九严寒的日子里,早晚有一竹管热水都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正如柏均同学所说“一杯咸菜一礼拜,半缸冰水洗冬天"。在这样寒碜的学习环境下,令人欣慰的是机缘巧合让我们碰上几位德高望重的高中老师,他们是学校负责人张建根老师,数学但效先老师,语文楼统澄老师,物理周兆万老师,英语顾宝元老师,得遇良师,何其有幸!在几位名师的教导下,我们极大多数同学都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当时又刚好碰到教育回潮,所以两年高中生涯确实让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比如我们语文课写作文,因当时的社会主流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以写作也基本上都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我记得当年写作最多的是大批判文章,就是这样的批判文章,同学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也慢慢的把握了写作要领,就是要抓住论点,把握论据,再展开论证。那时一篇篇批判文章的范文一期期张贴在教室门口的墙壁上,这样既迎合了当时口诛笔伐封资修的社会潮流,也让同学们有一个展示文采的舞台(当时部分同学琅琅上口的文笔,刚劲秀丽的字迹我内心还是挺钦佩的)。由此学校还衍生出了好几个大批判写作小组呢。</p> <p class="ql-block">这次聚会前后,同学们去探望九十三岁的但校先老师和八十四岁的张建根老师,祝他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当年学习的课本和作业簿</p> <p class="ql-block">朱门鱼肉臭,路有冻死骨。当年忆苦思甜作文的片段和楼统澄老师的评语。真是难得!</p> <p class="ql-block"> 学校为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丰富大家的写作内容,当时组织了多个调查小组赴附近好几个村庄进行社会调查,调查主题是农村民兵工作有关三落实的情况和三落实的重要意义。在调查的过程中,让我们逐渐地意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开展民兵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国际上美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台湾蒋介石也狂妄地叫嚣要反攻大陆。所以“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思想从上到下贯彻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角落。我们去调查的一些生产大队都有民兵连组织,一般家庭出生好,年满18岁的青年都要求加入基干民兵,有个别村还有武装民兵组织,有的是一个排,有的是一个班,武装配备差不多都是三八步枪,也有少量的机关枪。在水霞张大队调查时,我们发现该大队民兵连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在当地驻桥部队的指导下,在各种大比武活动中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并多次得到诸暨县人武部和绍兴军分区的表彰。为协助守桥部队保护浣江大桥,他们有一个武装民兵排,武器装备也比一般的民兵连要强一些,开始是三八大盖加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后来配备五六式步枪和五八式连用机枪。他们民兵三落实工作也一直走在其他村的前列。在徐何村调查时,发现该村民兵连长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比较强,他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村开展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情况,也比较系统的讲述了民兵工作三落实的重要意义,让大家深受启发。通过调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民兵组织是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产物,是国防建设的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也认识到全民皆兵的伟大战略意义。回来后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纷纷上交了一份份调查报告。大家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也为以后熟悉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经张建根老师的牵线搭桥,学校邀请了从北京回故乡,专程为张秋人烈士扫墓的红军女战士,全国政协委员的钱希均(注一)同志为我们作红军长征的专题报告。她给我们讲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情节,特别提到了她们女战士在长征路上遇到各种困难,也着重告诉我们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险阻。记得她说在爬雪山、过草地时,大家把捉虱子作为日常的必修课,女兵为了方便还剃了光头。记忆更深的是她说有很多迷路或丢队的战士,他们是把战友的尸体作为路标继续前行的。她演讲中这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听了让人肃然起敬。通过她的报告,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长征精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主义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是我们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从弱走强的精神力量。也让我们从中充分地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 在两年学习期间,虽然条件简陋,但各项活动却开展得有声有色,记忆犹新的是为了让我们学哲学,学校成立了许多哲学小组学习辨证法。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学校开遍哲学花,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情景到现在还让人意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 在校期间,除了正常学习文化科之外,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因此我们雷打不动的每周都有一个下午是劳动课时间,劳动课主要是到桑园地里松土锄草,帮助桑场割麦子、採桑叶、喂蚕宝宝等等。当年作文中“立足桑园地,胸怀全世界"的豪言壮语可能也由此而来。(其实那时候大家思想都非常单纯,你说桑场有那么多的地,我们又有那么多的劳动时间,再说也不缺肥料,就是没有想到可因地制宜多种些蔬菜瓜果,改善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p><p class="ql-block"> 学军内容就丰富多了,在“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下,挖地道,修战壕,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记得在一排的教室背后我们连续挖了好几天的防空洞,这种防室洞现在开句玩笑不打紧,其实跟小孩子玩游戏躲猫猫差不多,在当时可是严肃的政治问题。还有“练好脚底板,打击帝修反"!(脚底板现如今差不多变成了健身走路,帝修反似乎也不提或不见了)这句口号当年可是响彻神州大地,我们学校也闻风而动,有模有样地组织过几次拉练活动,我印象较深的就有两次。一次是到枫桥的栎江中学,回来时特意途经浬浦中学,在该校参观了浬浦惨案遗址,“冤魂长逝,警策永存",让我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次是远赴杭城,(当时差不多是一半走路一半坐火车)我们住宿在浙江医科大学,在杭期间,参观了杭州民生制药厂,还参观了杭州都晶生丝织厂,该厂当时是丝织各种毛主席伟人像的著名企业,不少同学还购买了小型的毛主席丝织像予以珍藏。现在想想,年青真好!当时走那么多的路也没有感觉到有多少累,现在还能给我们带来一丝丝甜甜的回味。</p> <p class="ql-block">当年毛主席的丝织像风靡祖国大地</p> <p class="ql-block"> 为了挖掘我国中草药的这块瑰宝,我校以顾宝元老师为主多次组织学生到植树王村化机厂背后去採集一支黄花(注二),并到溪口小山村的一个院子里建棚搭灶,同学分批住在哪里昼夜烧火煎熬(期间得到了周光达同学俩个哥哥的热情支持,才使这项活动能够顺利的展开)经过几个星期的辛勤劳作,药是熬出来了,但这一瓶瓶,一罐罐中草药当年是否治了病?是否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种社会实践却值得充分的肯定,特别是这个锻炼的过程,这种艰辛的付出,相信经历过风餐露宿的同学们应该永远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 为活跃文体活动,学校组建了“浣鹰"男女篮球队,那时学校经费少,我们男队的一套球衣还是经王才康同学联系,我们全体队员去化机厂挖土方挣来的,当时穿着一身球衣去参加比赛感觉还是挺神气的。记得那次我们拉练到栎江中学后,还没好好地喘口气就和栎江中学开展了一场你争我夺的篮球友谊赛,那种生龙活虎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一起浪</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再同框</p> <p class="ql-block"> 学校也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除了跳当年盛行的忠字舞以外,在徐新良老师的指导下还学演了现代革命京剧《红灯记》,排练成功后经常到附近村庄去演出。乐队是四把胡琴两支箫,铜锣鼓板笃笃敲。前台郭丹枫的李铁梅,王婉英的李奶奶表演得唯妙唯肖,特别是周仲坚饰演的李玉和唱得有板有眼,圆润清亮,获得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遗憾的是在我印象之中这一出《红灯记》好像从来没有在自己学校演出过一场。</p> <p class="ql-block"> 在临近毕业时我自己还碰到了两件有趣的事情,至今还记忆颇深。 </p><p class="ql-block"> 第一件事:因当时学校对大家学业的要求不高,所以我们毕业除了数学,语文,物理要进行真正考试外,其余都是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评议的。我们的班组长是楼水法同学,当时祝学忠、宣忠波、王婉英、杨慧应该是我们一个组的。评议标准是优秀,良好,及格等。在评英语课时,我不谦虚自荐报了个良好。(刚开学时,我英语成绩还不错,顾老师教的英语歌到现在都还有丢丢会唱。可到高中毕业时英语荒废的比较多,其实连良好的资格都木有)。可在同学评议时,王婉英等同学硬塞给我一个优秀。就这样我以名不符实的英语优秀,记录在我的毕业成绩单上,说来真的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啦!不过内心还是有点点窃喜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事:毕业考数学,上午我到学校,说要下午才进行考试。因在学校无所事事,我与郦剑明,周泉潮三人悠哉悠哉到拜曲泉潮家,并在他家吃了中饭后来到学校。到学校后,真的吓了一跳,惊悉数学考试上午己经完成。这如何是好?我们赶紧找但老师(但老师宿舍就在我们二排的教室旁边),当时他正在下象棋,我说“但老师,我们不知道上午考试,现在刚回来,要不我们三人补考一下好了”。谁知但老师很慷慨地说“不用考,你们三人全优秀”。就这样没参加考试?,我毕业成绩单上又多了个数学优秀。(不过如果我们三人参加数学考试的话也差不多应该全是优秀)。 真是临了临了似乎把自己变成了活宝。</p> <p class="ql-block">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寒往暑来,两年艰苦的学习,给同学们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虽然在当时的客观情况下,学习氛围欠缺,同学们普遍学业基础较差,作业好多都是抄抄写写。但由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文化教育断层,社会急需有文化的有志青年填补缺口,因此我们是学逢其时,给有限的学识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同学们毕业后有推荐或经考试继续上学深造的,有响应国家号召应征服役的(先后有19位同学在海、陆、空三军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有在广阔天地闪光发热的,特别是有好多同学角色转换成为了辛勤的园丁(共有20名同学成为人民教师或曾经是人民教师)。大家在各行各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同学慢慢的脱颖而出,有的成为人民的公仆,有的成为大学的教授(这里稍微累赘一下,我们有两位同学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诸暨市教育局和诸暨中学的主要职务。还有一位同学在筹建绍兴文理学院时是筹备组的重要成员。他们呕心沥血,分别为绍兴和诸暨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的在浴血的战场上成为老山前线的英雄(也有不少同学在部队的大溶炉里入党提干,立功受奖),有的锻炼成长为企业的厂长经理,有的在商海博击中创业致富,还有不少同学成了农村的当家人,更可喜的是我们有俩位同学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并享受国家的荣誉津贴。还有三位同学上了母校(牌头中学)的名人榜。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纷纷为桑场高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七二年一起入伍的部分同学</p><p class="ql-block">年少英姿飒爽 老骥气宇轩昂</p> <p class="ql-block">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五十多年前的相遇,两年同窗共读,两年生息相通,在那浅色的流年里,每天眼望着满天的小星星,歌唱着不落的红太阳,肩负着接班人的使命,大家把青春的誓言用钢笔坚定地刻划在各自的练习簿上,把希望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桑场这所简朴的校园里。虽然那时候还有许多的不如意,生活中也缺少诗情画意,但岁月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最美好的回忆。从教室的朗朗咏读到宿舍的喃喃夜语,从球场的骄健身影到蚕房的悉心喂养,从田园村道的闲情小步到杭州拉练的长途跋涉,从舞台上的红灯高举到桑树下的挥汗如雨,青春在这里给我们累积了一篇篇优美的日记。三年前受老同学邀请,到桑场故地重游,眼前的旧校舍虽破烂不堪,但一种亲切感却油然而生。当年此初见,归来非少年!多少年过去了,虽然寄托我们饥肠辘辘的食堂已不见昔日的袅袅饮烟,那堆满了少女遐想的女生宿舍楼也已渺然不见,但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篮球场依然在那里热情的翘首以待,那见证我们激扬文字的墙面仍浓缩着当初挥斥方遒的底片。触景生情,让大家激动不已,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的相聚,给大家营造了一个既温馨又热烈的平台。岁月虽远,情却正浓,从上午在诸暨大酒店签到后茶歇交流,下午去十里坪观光游玩,再回大酒店联欢晚宴,一天的时间似乎要把几十年的离别补回来。大家抚今追昔,倾吐衷肠。签到报名处,那一次次紧握的双手泪化着大家心中的万语千言 ;联欢晚宴上,那一杯杯佳酿诗化着大家多年的情感和期待 ;音乐相册中,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勾起了大家深深的怀念。当年同窗共读,今日济济一堂 ;彼时生气勃勃,尔今白发苍苍。回眸红尘渡口,已是“半江瑟瑟半江红",未来不知我们还能有几次这样激情的握手和聚会?感恩相遇,感恩相聚,期待再会是参加本次同学聚会的共同心声。</p> <p class="ql-block"> 历尽坎坷多淡然,陶令田园少俗虑。在这半个世纪的磨砺中,大家经历了太多太多!有喜乐,有悲伤,有辉煌,也有过跌撞。我们苦过,累过,我们也失联过。因此在往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虽然各有渡口,各有归舟,但再忙碌也要微信互动多多联络,再忙碌也要捕捉日常的幸福和快乐。常言道,所谓岁月,一岁有一岁的味道 ;所谓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风景。又有人说,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分外香。因此在秋意氤氲的一程山水,半亩方塘里,望同学们老有所乐,用素笺淡墨画一幅夕阳诗意,书一卷余生风雅。心中有梦,各自精彩!</p> <p class="ql-block">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p><p class="ql-block"> 情倾雅好自精神</p><p class="ql-block"> 淡墨素笺吟日月</p> <p class="ql-block">伟成笔下的美女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注一:钱希均1905年出生于王家宅村,在还未满月时被抱养到我村(水霞张)张秋人家做童养媳,17岁时在张秋人的引领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是红军长征30名女战士之一,也是长征路上难得的一对亲兄妹战友(哥哥钱之光〉,当时作为毛泽民的妻子,一路上与贺之珍、邓颖超、康克清等其他女战士一起互相搀扶,携手共进,最后胜利抵达延安。全国解放后,从事轻工工作30余年,82年以副部级待遇退休,是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87年我有幸和我村张伟良一起在她北京演乐胡同的寓所拜见了她老人家,并与她一起共进晚餐。她虽身居高位却非常平易近人。当时她还十分健谈,在谈话中,她对张秋人烈士的钦敬之忱和情义至深袒露无遗,对家乡的一片关爱之心溢于言表。她的那种乐观主义精神和音容笑貌我至今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注二:一枝黄花的主要功效为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止咳化痰。</p><p class="ql-block">注三:老照片中出现新民高中字样,估计是我们桑场高中地处新民公社辖区而误题。</p><p class="ql-block">注四:在编撰过程中,部分同学和乡友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和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录: 同学聚会诗文摘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伟成 音乐像册留白:</p><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岁月如歌,转眼间我们走过了五十个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又一次欢聚一堂,共寻纯洁浪漫的时光,找回失落的梦想和记忆。</p><p class="ql-block">人生不老,只是成熟,时光无言,洗净铅华。</p><p class="ql-block">岁月可以带走我们的青春与激情,却带不走我们的思念与回忆。无论你我是否依然记得当年彼此的容颜,母校都是我们青春飞扬的回忆,那一间间陈设简朴的教室,那一位位慈祥和蔼的恩师,那一件件雅嫩淘气的趣事。五十年后的今天,让我们暂停忙碌留空白给心灵,让我们彼此抚慰斑白和沧桑容颜,为蹒跚之年留下更多难忘的絮叨…</p><p class="ql-block">生活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与秉性,却改变不了我们的纯真和友谊。昨日的回忆,我们珍惜,因为她曾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我们铭记,因为她又拉近了我与你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明日的憧憬,我们向往,因为同学间相互牵挂的日子更加温馨,更加绚丽…</p><p class="ql-block">愿纯真美好的同学情谊,会随着这次聚会更深,更远,更久的延续!</p><p class="ql-block">同学再次相聚,我们不再分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宣柏钧</p><p class="ql-block">桑场高中50周年同学会即景:</p><p class="ql-block">浣江长流,岁月如歌。人生沧桑,翻开的是生活,合拢的是记忆。45周年同学会恍如昨日,厉厉在目。星换斗移,转眼间50周年又在眼前。小诗记之。</p><p class="ql-block">五载别梦浣江风,</p><p class="ql-block">五十周年再相逢。</p><p class="ql-block">须翁雀跃高声唤,</p><p class="ql-block">银妪童呼执手拥。</p><p class="ql-block">琅琅追忆桑场事,</p><p class="ql-block">嘤嘤细寻青春容。</p><p class="ql-block">凝眸静视岁月痕,</p><p class="ql-block">唯愿健康仍追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吉伟</p><p class="ql-block">干杯,同学:</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前的桑场邂逅</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来的情深谊长</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起的藕断丝连</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后的激情碰撞</p><p class="ql-block">今晚</p><p class="ql-block">我们笑了</p><p class="ql-block">今晚</p><p class="ql-block">我们唱了</p><p class="ql-block">今晚</p><p class="ql-block">我们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p><p class="ql-block">当讴歌我们的青春</p><p class="ql-block">讴歌我们的历程</p><p class="ql-block">讴歌我们的欢乐</p><p class="ql-block">讴歌我们的不易</p><p class="ql-block">还有人生无限的感慨……</p><p class="ql-block">今晚</p><p class="ql-block">全融在这擎起的一杯杯</p><p class="ql-block">香醇浓郁的酒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干杯!</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同学</p><p class="ql-block">祝福我们的相聚</p><p class="ql-block">祝福我们高中毕业的五十周年!</p><p class="ql-block">莫失莫忘</p><p class="ql-block">热血澎湃的青春</p><p class="ql-block">五彩迷幻的梦想</p><p class="ql-block">还有而今难觅的纯真笑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日江</p><p class="ql-block">为牌头中学(桑场高中)七二届同学毕业五十年聚会留言:</p><p class="ql-block"> 桃李春风共黉舍,</p><p class="ql-block"> 寒窗秋月伴桑田。(注)</p><p class="ql-block"> 两载相守各西东,</p><p class="ql-block"> 望眼生花五十年。</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金漫匆匆,</p><p class="ql-block"> 今日相拥情绵绵。</p><p class="ql-block"> 心曲倾尽举一杯,</p><p class="ql-block"> 祝酒放歌唱明天!</p><p class="ql-block">注:我们学校当时是借用一个乡间桑场作校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