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这满载硕果的季节里,为了规范学校常规工作,促使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着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理念,我们学校迎来了又一次的教研活动,听从校领导的安排,二年级数学组进行了教研听课评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耿翠霞老师所执教的《认识时间》,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虽然在一年里有所初步了解,但要想让孩子真正掌握还是有一定难度。课堂上耿老师充分利用精美而又清晰的钟面具体演示,引导学生非常直观形象的认识时间,体验一小时,一分钟的实际长短,建立相映的时间观念,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p> <p class="ql-block"> 孙照杰和李九丽老师分别执教了有关乘法口诀的课,这两位老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都注重了创设情境,引导观察,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让学生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时帮助学困生。以多种形式巩固所学口诀,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p> <p class="ql-block"> 梁晓宇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在这节课中,梁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到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练习中突破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教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低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弱,对于学过的一些简单加法和乘法应用题往往模糊不清,甚至颠倒运算,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吴丽苹老师精心设计,预设到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先引导学生独立试做,把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分析出错根源,并用规范数学语言描述自己的思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张艳玲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先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盲人摸象的故事和大头儿子的照片作为导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教学中通过四个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对玩偶的观察,得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再分组轮流交换位置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得到的图形放到相应的位置,突破了左右观察时易混淆的难点,整个教学环节清晰,环环相扣。</p> <p class="ql-block">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王晓婷和高艳华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直角时,通过找、折、说,拼、比、画、制作学具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丰富学生感性经验的同时,提升了他们对角的认识。操作过程中两位教师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能促使我们组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客观的审视自己的课堂,也深层次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为提高学生全方面的发展而不断努力改进。本次活动我们都觉得受益匪浅,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等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强化了自身对教学工作的严格要求,相信我们组的老师能够在这样丰富的交流中,快速的成长,快速的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