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立冬那天下了一场大雪白茫茫的一片,气温骤降冷风习习,提前供暖的屋里却暖意融融。抹去玻璃上的寒水隔窗望去雪还在不停地下着,覆盖了小区原本还有些绿意的草坪,顽皮的孩子们堆着雪人打起雪仗尽情地玩耍着,马路上汽车轱辘打着滑缓慢地行驶中,路边的行人踏着没过脚踝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中间我仿佛找到自己年轻时的身影,唤起我对往事的回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变迁的岁月中改变着,最大的变化要从搬家说起。记忆中我搬过六次家,每次都是带着喜悦来到新家。</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家住的是平房,那是解放初期父亲单位福利分给职工的,我就出生在那间低矮的平房里。记得那片家属区居住环境很差,窄窄的胡同中房子紧挨房子终日不见阳光,冬冷夏热阴暗潮湿,有的房子两户人家仅以木板墙相隔 (俗称“对屁股”房) 隔音很不好。生活用水要到公用水管去挑,我家挑水的活儿都是哥哥们的事,一到冬天水管周围结成大冰坨子,哥哥挑水时稍不留神就滑的人仰桶翻。胡同口几十米外有一个公共厕所,夏天蛟蝇围着人转,冬天冷风嗖嗖吹的直冻屁股。虽然居住条件简陋可邻里关系却很亲近,邻居之间不管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上前搭把手,无论哪家做了好吃的也会分享给左邻右舍,相处的跟一家人似的。后来我家因为人口多父亲单位给调配了房子要搬走了。搬家的那天邻居们都过来帮忙,搬的搬、扛的扛不一会儿就把屋里全部家当装了满满一平板车。父亲在前面拉车,热心的邻居帮忙推车,剩下的零碎物件孩子们拿的拿、拎的拎跟在车后面“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家。</p><p class="ql-block"> 那是建在上海道路边上的一排三层新楼房,推开新家的单元房门,哇塞,好宽敞豁亮啊!两个房间每间足有15平米,雪白的墙壁上镶嵌着横平竖直的电线板一直连接到吊着电灯的屋顶中间,浅灰色的水泥地面平平整整,木质门刷着淡黄色的油漆,明亮的玻璃窗可以看到窗外远处的海河。独立卫生间 (那时称厕所)虽不大却有冲水蹲式恭桶,冬天再不用蹲那冻屁股的旱厕了。进到三平米的厨房里一眼就看见安装在陶瓷洗菜盆上方的自来水龙头,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瞬间流出来哥哥一下子就乐了“哈哈!这回再也不用去排队挑水了”。厨房外面还有一个两平米的小阳台,居家过日子免不了放些杂物。那个年代做饭取暖都烧煤球,父亲在阳台砌了一个煤池,煤池下方开一个小方口,煤球从上面倒进去在下面小方口处用煤叉子就可以取出来,既方便又免得将煤灰弄的到处都是,这是爱干净的母亲最得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在那个温馨的房子里一直住到结婚,才依依不舍地搬出娘家。</p> <p class="ql-block"> 刚结婚时单位还没分房,我们的婚房是婆家六平米厨房改造而成,进屋就上炕,下地就出门是刚结婚时的住房状况。那年夏天出奇的热,屋内狭小的空间,屋外临时搭建的灶台做饭时的烘烤,这内外夹击热的让人简直喘不过气来。白天上班还好晚上进屋如同进了蒸笼,暑热难耐时我俩只好卷着凉席来到胡同口席地而睡。记得有一天他下班回来手里拎着一个大纸箱,进屋就拆开纸箱露出一台崭新的12寸电风扇,可把我高兴坏了,那个年代家里拥有一台电风扇真是很奢侈也很享受的。从此我俩晚上再也没睡过露天。</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六平米的小屋里我们迎来儿子的降生,儿子两岁时终于等到单位分配的住房我们搬家了。</p><p class="ql-block"> 新家安在紧临新华路的老式楼房中,一个单元里住着三户人家,(简称“伙单”) 三家各有厨房却共用一个厕所,一米宽的楼道两边堆满了邻居们的杂物使得本不宽敞的过道变得更加狭窄,每次从此经过都要侧着身。夏天家家都开着门,厕所骚臭气味直往屋里飘,邻居们早就习以为常,可我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卫生状况决定自己动手对厕所进行清理。我从单位灌一瓶工业浓盐酸,全副武装地戴上眼镜口罩和手套,小心的把浓盐酸倒入裹满厚厚尿碱的恭桶中,只听“刺啦”一声响同时冒出一股白烟,找根长棍一头儿绑上布条蘸着浓酸对着恭桶里外使劲地蹭着,终于露出恭桶的本色,再往厕所周围洒上消毒水楼道里再也没有了异味。邻居表示谢意时我顺势向他们说明楼道堆放东西的危害并劝说他们清除各自的杂物,邻居们也很配合的还原了楼道的畅通。</p> <p class="ql-block"> 我家离单位很近也就5~6分钟的路下楼过一条马路就到。那时家里没通煤气做饭用煤油炉喝开水就去单位打,周围有商店买东西很方便,附近有学校我同事的孩子就在那上学。同事跟我商量想用她稍远的一间半单元房与我居住的一间“伙单”房对换。当时我想儿子还小暂不考虑上学问题,受一间半单元房的“诱惑”便一口答应互换了房子,我们搬到新港路那套32平米的四层单元楼房。</p><p class="ql-block"> 新家比“伙单”多出一个小房间而且有独立的厨房和厕所,楼下有存车棚下班回来自行车不用往楼上搬,家里通了暖气和煤气管线,从此我们过上冬天再不用买煤取暖、划根火柴就能做熟饭的日子,我真的好高兴啊。</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间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就读在婆婆家附近的一所小学,虽然儿子中午吃饭有了着落但每天早送晚接的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我家距离儿子学校骑自行车至少要半个多小时,尤其是冬季早上天不亮就从家里出来,晚上下班天都黑了才把儿子接回家。那年冬天的一场暴雪覆盖了整个大地,清晨上班的人们已分不清机动车道和边道,踩着厚厚的积雪推着自行车艰难地行走在路上,公交车也小心翼翼地跟在行人后面不住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鸣着笛</span>开的跟牛车一样慢。那天我推着自行车走了一个多钟头才将孩子送到学校,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居住位置的重要性便向单位提出调房申请并耐心的等待着,这一等就是八年。儿子上初二那年我们终于等来在学校附近的新兴里住房,兴奋之余简单拾掇一下房子我们又搬家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四十平米新家比原来的家多了一个小厅可以当作餐厅,厨房安装了油烟机做饭时就不会被油烟熏着,卫生间贴磁砖安一个花洒终于能在家里冲澡了,我很满足心想这辈子家就安在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一座座现代化住宅楼群拔地而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在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家庭告别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老房迁入了新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再也不是梦想,那种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早已成为现实。</p><p class="ql-block"> 回头看过,我曾经多次搬家住过的老房子早就没了综影,如今花甲已过的我也住进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物业管理的新楼房,我的心再次搬到安享晚年的新家,这回要在幸福的家园里永远住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