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勤的美篇

郭勤

唐风雅乐 <p class="ql-block">“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霓裳羽衣舞歌》,曾用此句描述道《霓裳羽衣曲》当年“一曲动天下”的场景。作为唐代著名宫廷乐曲,《霓裳羽衣曲》中所承载的,还有人们对于盛唐气象的道不尽的留恋与向往。“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似乎从白居易所描述中、从舞伎轻盈柔软的身韵中,人们得以窥见那个歌舞升平、盛世繁荣的唐朝。</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朝慢慢走向衰亡。这些美丽的音乐与舞蹈,也随着战火纷飞而流落不知所终。但同时值得庆幸的是,在包容的蜀地之中,还能找到这些美好事物的历史存留,还能看到这些带着唐代繁华的盛景。在成都永陵博物馆之中,雕刻在棺床壶门之内的“二十四伎乐”,就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晚唐五代宫廷宴享乐的乐舞场面。</p><p class="ql-block">“二十四伎乐”表演的正是中国盛唐著名宫廷大曲《霓裳羽衣舞》入破时,音乐与舞蹈开始的那一动人瞬间。唐宋时代,入破是大曲音乐的一个专用术语。大曲又称法曲,一种源自西域,带有浓厚胡风的大型歌舞曲目。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曾是大唐将领,唐朝灭亡后自立为帝。据推测,王建称帝之后将流落的宫廷乐师聚集,组成宫廷乐队,让大唐余韵和古蜀风情结合而得以绵延。</p><p class="ql-block">  王建墓棺床东、南、西三面有石浮雕伎乐图二十四幅, 其中东、西各十幅, 南面四幅。南面中线左右两幅各刻一舞伎,其余二十二幅均雕刻乐伎一人。二十二乐伎席地盘膝而坐, 持乐器作演奏状。</p><p class="ql-block">  棺床南面的正中间是两名领舞的舞伎,她们跳着唐朝时就流行的软舞,体态优美、舞姿柔曼。二十四人中,除两名舞伎外,二十二位乐伎手持的乐器达20种23件,分为弦乐(琵琶、坚箜篌、筝)、管乐(觱篥、笛、篪、笙、箫、贝)、打击乐(拍板、正鼓、和鼓、齐鼓、毛员鼓、答腊鼓、羯鼓、鞉牢鸡娄鼓、铜钹)三类,另有吹叶1种,包括了源自印度、伊朗、阿富汗,以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p><p class="ql-block">  永陵“二十四伎乐”石雕风格以写实见长,刻画细致生动。横笛上的竹节,几件鼓上丝绳的不同联结形式,还有单案的哨嘴与管身的衔接,乃至横笛伎吹奏时两颊形成的酒庸都得到十分逼真的表现。管弦丝竹一应俱全,雕刻格局紧凑,歌舞伎身形灵动。游客站在旁边,似乎眼前浮现出了当时莺歌燕舞的盛景!</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