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回顾总结了建党一百年来的历史经验。</p><p class="ql-block">这个周末,我来到古都西安北新街的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学习当年革命前辈的奋斗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p> <p class="ql-block">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北新街的七贤庄,1934年由陕西省银行投资兴建,用作房产生意,1936年春竣工。</p><p class="ql-block">建筑群为10个“工”字型四合院组成。西安知名人士成柏仁先生取魏晋时代"竹林七贤"的美传,题书七贤庄,镶嵌于庄首门楼。</p> <p class="ql-block">1936年初,中共在此设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秘密转运站。</span>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转变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负责人为叶剑英。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先后由林伯渠,董必武负责。</p> <p class="ql-block">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采购,转运物资。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任弼时,刘少奇,叶剑英等人曾多次来此处并指导工作。1946年9月,内战爆发后办事处撤往延安。</p> <p class="ql-block">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36年,周恩来指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我党联络代表刘鼎租下七贤庄一号院,在德国牙医博士冯海伯牙科诊所的掩护下,建立秘密交通站。</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后,1937年2月6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从张学良公馆迁入七贤庄一号院,正式成立"红军联络处"(又称工农红军西北办事处)。</p><p class="ql-block">经与顾祝同、杨虎城协商,联络处公开挂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第三十八教导队通信训练班"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年8月25日“红军联络处”正式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p><p class="ql-block">9月11日,按照国民政府各战区的编制序列,八路军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遂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国民党管辖区西安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办事处平面图,一共10个院子。</p> <p class="ql-block">一号院是八路军办事处的主要办公地点。</p> <p class="ql-block">联通各个院子的月亮门</p> <p class="ql-block">鲜红的党旗,庄严的入党誓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理想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接待室是接待各地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和各界采访人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会客厅是中央首长和办事处负责同志接待国际友人、中外记者、各界知名人士和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副主席、朱总司令曾在这里会见白求恩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接见李公朴、闻一多等爱国知名人士,及国民党第17军军长胡宗南。</p> <p class="ql-block">时任联络处处长李克农住室</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驻陕代表住室。中央驻陕代表主要负责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指导"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中央农委和陕西省委的工作。林伯渠和董必武曾先后在此工作生活。</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住室</p> <p class="ql-block">1937年4月,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办事处合影。</p> <p class="ql-block">朱德总司令住室</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邓小平住室。抗战期间,刘少奇6次途径西安,在这里办公居住。1939年5月,在这里修改完成了著名文献《论共产党员修养》初稿。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也曾经4次入住这里。</p> <p class="ql-block">叶剑英住室。西安事变爆发后,叶剑英来到西安担任联军参谋长,协助周恩来协调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关系,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周恩来(左)、博古(中)、林伯渠(右)与国民党政府谈判期间,由南京返回西安,在八路军办事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朱德(右)和叶剑英(中)、博古(左)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朱德给办事处工作人员和即将奔赴延安的青年做抗日形势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1937年春,红军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前排右)辗转来到西安红军联络处时,与宣侠父(前排左)、陈赓(后排左)、左权(后排右)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林伯渠(左)与准备赴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朱德(中)、吴玉章(右)在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过道门厅,门口有地下室入口。</p> <p class="ql-block">地下室楼梯</p> <p class="ql-block">地下室是警卫战士宿舍。中间有一个地洞,底下放着供发报机使用的手摇马达发电机。</p> <p class="ql-block">地洞底下的发电机。夜深人静之时,战士们用木板和棉被把洞口盖住,减轻机器噪音。</p> <p class="ql-block">秘密电台</p> <p class="ql-block">理发室</p> <p class="ql-block">厨房。为办事处工作人员和过往留住的各级首长、客人供餐。</p> <p class="ql-block">鍋灶</p> <p class="ql-block">餐桌</p> <p class="ql-block">位于墙角的水井。这是一口苦水井,办事处用它洗衣、淘菜,饮用水要到西门附近的甜水井去拉。</p><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办事处的迫害变本加厉。为减少摩擦,办事处开始饮用这口井的苦水。</p> <p class="ql-block">1942年,办事处积极响应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组织大家在门口开荒种菜,在院内纺线织布。</p> <p class="ql-block">贺子珍、蔡畅等住室。抗日战争期间,许多八路军女干部和爱国青年途径西安,安排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薛明、刘英、林月琴、丁玲、江青等都在此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和夫人住室</p> <p class="ql-block">洗星海和夫人钱韵玲合影</p> <p class="ql-block">救亡室。类似现在的俱乐部。办事处在此召开学习会、报告会,组织大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林伯渠在此为办事处工作人员和进步青年做形势报告;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此举办音乐讲座,并演奏《黄河大合唱》片段《黄水谣》。</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办事处工作人员在这里开会、学习和讨论。</p> <p class="ql-block">学习资料</p> <p class="ql-block">《共产党宣言》</p> <p class="ql-block">《新青年》杂志</p> <p class="ql-block">电台室。这里设有办事处的公开电台,这部电台是由重庆军政部批准使用的,保持了办事处与延安及各地办事处的联系与沟通。很多重要的战略情报和中共中央对各地办事处的重要指示,都是从这里及时准确传递的。</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信笺</p> <p class="ql-block">二号院的地下室是临时手术室。</p> <p class="ql-block">印度援华医疗队支援中国抗战。</p> <p class="ql-block">白求恩大夫的住室。1938年2月22日,白求恩在去延安的途中经过办事处,受到周恩来、林伯渠及全体同志的欢迎。为了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白求恩在这里留住近10天,后由警卫排长白天顺护送他和三卡车药品器械北上延安。</p> <p class="ql-block">白求恩在留住办事处期间,多次为办事处工作人员及附近群众治疗伤病。在这间临时手术室里,白求恩曾为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西北军高级将领张克侠做了急性阑尾手术。</p> <p class="ql-block">自制的沙坑和单杠,工作人员在这里锻炼身体,保持强健的体魄,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外出办事的代步工具</p> <p class="ql-block">自制简易的乒乓球台</p> <p class="ql-block">木板球拍</p> <p class="ql-block">组织乒乓球比赛</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办事处经常举办各种体育活动,丰富业余生活。</p> <p class="ql-block">由八路军办事处去延安的国际友人白求恩、史特沫莱、埃德加.斯诺夫妇等。</p> <p class="ql-block">经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奔赴延安的魏巍、贺敬之、马可、刘炽、张学思、张露萍、华君武等人。</p> <p class="ql-block">接待各地奔赴延安进步青年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在办事处修改完成的《论共产党员修养》手稿</p> <p class="ql-block">徐特立(左)与谢觉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38年夏天,西安各界妇女代表向朱德赠送绣有“为国干城”四个大字的锦旗。</p> <p class="ql-block">办事处的红军小战士</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小轿车,曾转运过大量的重要物资和资料。</p> <p class="ql-block">办事处将从各地购买的医疗用品和军需物资运往陕北</p> <p class="ql-block">卡车上装满运往延安的物质</p> <p class="ql-block">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p> <p class="ql-block">她热爱中国,旅居中国十年期间,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她积极投身和全程报道了北京学生“一二.九”爱国运动。她冒着生命危险,两次奔赴西北考察,向中外介绍陕甘宁边区的真实情况,她写的《续西行漫记》和丈夫写的《西行漫记》鼓舞了无数青年奔赴延安。</p> <p class="ql-block">海伦.福斯特.斯诺使用的收音机</p> <p class="ql-block">写作用的打字机</p> <p class="ql-block">斯诺夫妇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除了西安之外,八路军还分别在重庆、武汉、桂林、南京、洛阳、新疆等地设立办事处 ,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从1936年到1946年,十年斗争史,千秋七贤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前辈在七贤庄这处红色堡垒上,为我们留下了深厚的红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当年革命先辈们那种矢志不渝的理想与信念,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当代人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源泉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