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他,网名“姚言诗语”,笔名“姚言”。我理解所谓“姚言”者,老姚之言也,自成一家之言;“诗语”者,诗一样的语言。</p><p class="ql-block"> 这个老姚,低头不见抬头见。路遇之,明晃晃的额头,笑嘻嘻的脸,当一双小眼睛滴溜溜转时,“姚言”就顺口成章如天花乱坠般散发出来,远古的、现代的、经典的、通俗的、高雅的、幽默的、调侃的……皆成一家之姚言,若是与他同行在上班的路上,保准让你一路高兴、一路收获满满。那些“之乎者也以言哉”,游走在远古和近代边缘的话还好理解,但不时冒几句生熟的《周易》《诗经》《春秋》里面的词语,着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难堪。感觉此人怪怪的,好像穿越时空隧道的远古圣人。总觉得,他这姚言极不匹配那一身笔挺的蓝西装,或许他应该着古装、挽发髻、留长须、拿折扇以游走天下才合其言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样说不是损人,是我这个造诣不深、自觉浅陋者在他面前无处遁形人的感觉。对于学者,我向来尊敬,但敬而远之。因我语无伦次,因我词穷理屈,觉着无法交流。</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经过了他办公室,门半开着,正好能看见他正襟危坐,桌上一书一本,鼻上一镜,手中一钢笔,俨然一老学究的姿态。他从眼镜的上框露出了那双探究的眼睛:“进来么”。</p><p class="ql-block"> 我怯怯地进了他的办公室。确切说,这应该是我第二次进他办公室。记得第一次进他办公室,是因为一个亲戚娃要上幼儿园,我知道他对公事很原则、秉公办事,但还是没忍住前去一试。当时他很耐心、很认真地给我讲了幼儿入园政策,我听得心里直犯嘀咕,灰溜溜地逃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进他办公室,看见办公桌前的墙旮旯里码了一堆书。我说:“祝贺老姚,新书出来也不送一本?不让我也拜读一下您的大作?”</p><p class="ql-block"> 老姚精气神十足地说:“当然,当然,你不来,总不能让我叫你送给你吧?这样的话,人还说……”</p><p class="ql-block"> “这不就来了吗?哈哈……”,他拿出一本他的新书——《诗一样的教育》,用精美的小篆给我签名。同时,他又滔滔不绝地给我讲怎样修德悟道,怎样读书记笔记及“不动笔墨不为读”之类的诫语。当然,也不忘引用《诗经》里我难懂的词语。还打开他的读书笔记,一页一页给我展示。在《周易》笔记的其中一页上面手绘着一头牛,牛角上横着一木杠。看着我的疑惑,他解释:“这叫童牛桎梏,知道什么意思吗?”当然不等我回话,他就讲起来了:“童牛桎梏,就是于小牛角上系一横木,使无法以角顶人,逐渐改变其习性、防患未然、安分自养。”</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撰写读书笔记的法宝之一,为了形象,常常绘图示意,一目了然……”,再翻翻他的笔记本上确有许多手绘的图画,大多是我认不得的符号。老姚同志这独到的读书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又给我实实地上了一堂生动的课。</p><p class="ql-block"> 再说说老姚学习篆体字。见他的笔记本上记录了很多篆体字的写法、用意。一字多形、一字多意、一字多音,他都用红黑两种颜色标记着,密密麻麻如排队过路的蚂蚁,也有挤不进队伍在行列外面插队的标注。老姚说,他学习篆体字有个好工具,即是《汉典》,手机下载,学习汉语很方便,借助《汉典》才可以了解每个字的前世今生,才有可能洞察汉字中的文化密码、文化基因,从而成为真正的识字人、读书人、文化人。说着,他打开手机,让我看他的《汉典》。我说,那你给我查一下“润”字有几种写法,他熟练地在手机上点画着:“润,泽也、滋也、益也。《易.说卦》雨以润之”,又给我在纸上写了“润”字的三种不同写法。对于学习和求教,他是热心、很耐心的,他总是说个不停,想把自己所知全都倒出来。</p><p class="ql-block"> 他严谨的治学精神,成就了诗一样的语言,最终凝炼成《诗一样的教育》。他说这书相当于阿Q画的那个圆圈。我不敢妄论书的内容如何如何,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有各的看法和评价,不是我等凡人所言。就这研学的态度,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感谢老姚,感谢你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人生、《诗一样的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