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张珏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底,原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7618班的山西同学作为东道主发出了到太原聚会的邀请,我们在内蒙古的同学分别从包头,乌海,呼市和乌兰察布赶往太原,也有从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贵州等地赶来参加聚会的同学,毕业42年后再相聚,同学之情,难以言表,我们一起唱歌跳舞,把酒言欢,游览山西的名胜古迹,高高兴兴地相聚了6天。</p> <p class="ql-block">我是山西人,好多旅游景点是去过的,但这次旅游中,有一个地方是我初次游历,那就是雁门关。</p><p class="ql-block">雁门关,雄踞于忻州市代县县城西北20公里处勾注山之巅,主峰海拔1800多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烽堠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陉口、匕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为历代兵家征战之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万里长城“外三关”。长城以北是古代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长城以南是农耕民族修养生息之地,雁门关是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通道,天下九塞,雁门为首,自古就有得雁门关者赢中原;失雁门关者失天下之说。</span>它经历了数千年的风吹雨打,见证了从西周以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因此人们说“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铁打的雁门关,流水的王朝”。在这里周穆王、李牧、蒙恬、刘邦、卫青、霍去病、李广、隋炀帝、薛仁贵、杨家将…你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足迹。有数据统计,在雁门关这个地方从古至今发生过一千七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战争。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战争,被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万里长城最具代表性的军事要塞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p><p class="ql-block">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戍守北疆,精忠报国,在这里大战辽军,书写了许多豪迈、激动的历史。尤其是金沙滩战役,是杨家将打得最为惨烈的一仗,兵困行宫,战车交错,刀光血影,杀声阵阵,大郎二郎三郎战死,四郎五郎失踪,七郎被万箭射死,只有六郎返国归来,后人常以“七子去六子回”讲述那一段及其悲壮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雁门关景区大门有纪念杨家将的雕像,左边是以余太君为首的杨门女将,共13人;右边则是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共11人。</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上有600多年间清晰车辙。</p> <p class="ql-block">东门称为“天险门”,石座砖券,门洞上方匾额书刻“天险”二字,据说“天”字是武则天所创异形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中间是田地的田,下方是大动干戈的戈,表示马有草,田里有粮食,还有武器,这样才能行走天下,天险门上建有城楼,即关楼,也称为雁楼。雁楼上巨匾“中华第一关”格外显著。雁门关是中国北方最重要、最雄伟的长城雄关,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西门也叫“地利门”,地利门洞上方的额匾刻有“埊利”二字,那个“埊”字也是武则天所创,同“土地”的“地”字是一个字。上面一个“山”字,中间一个“水”字,下面一个“土”字,表示有山有水有土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瓮城门俗称小北门,砖券门顶,明代时镌刻的“雁门关”三个字,两侧镶嵌砖刻楹联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据说这是明清之际大学者傅山先生的手笔。</p><p class="ql-block">楹联中“三边”是指古代幽州、并州、凉州,也有人说是指明代北边、东北边、西北边三大防区,“九塞”是说战国时就名闻天下的九大关塞,雁门关被推崇为“三边冲要”“九塞之首”,这副楹联形象地道出了雁门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三边”“九塞”无论从军事还是历史文化考究,都彰显着雁门关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等历史故事都跟雁门关有关系。</p> <p class="ql-block">“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我站在雁门关上,品味着唐朝诗人李贺那首荡气回肠的《雁门太守行》,这里就是诗中描绘战争场景的古战场。</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之上筑有杨六郎庙,二层歇山顶结构,所建门楼为杨六郎祠,两侧塑孟良、焦赞像,供设杨六郎铁刀一把,城楼上供设大炮两尊。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听杨家将的故事,杨家一门忠勇,抗辽保宋,守卫边关,深受广大人民的崇敬。遥想杨家将当年镇守边关的悲壮故事,高同学情不自禁挺胸远眺,持刀存照。</p> <p class="ql-block">孙同学擂鼓助威,颇有当年佘太君百岁挂帅时,先锋穆桂英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雄关雁门是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攻防的前线,军事要塞;但更是一条闻名天下的商贸之道。</p> <p class="ql-block">穿过重建的边贸街。遥想古时,这里也曾经车马喧嚣,连接着中原与外族的茶马交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清代至民国初年,由江南经中原入山西输往内、外蒙古,抵达中俄边贸口岸恰克图的“茶叶之路”。新疆和田,也从天山南麓,经阴山南麓越过大草原,进入山西北部,然后转输各地的“玉石之路”。</p> <p class="ql-block">看似平淡普通的一段石子路,但当年晋商的崛起,像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为代表的晋商们都是这段石子路,从雁门关走出去的。</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围城与关城之间,有一座典型的边关古村落,称为雁门关村,也曾名曰明月村。雁门关村依山而建,中间是一条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石子路,明月楼位于路的北端。走西口的人们就是过了明月楼,向西奔杀虎口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之一。</span>雁门古道上,山西人经忻州至代州,过雁门关,走西口至呼和浩特和包头,“远离家乡忻代州,学会蒙话草地走。换回皮毛赚大钱,千里迢迢奔包头。”包头也有一句老话叫做: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复盛公”是山西乔姓商人的商号之名,他们之于包头城的形成和发展,凸显了昔日晋商与边塞城镇繁荣的密切关系。</p> <p class="ql-block">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山西人从雁门关出发,走西口到塞北草原,沟通内地与塞外、中原与漠北,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p> <p class="ql-block">“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雄伟险峻的雁门关,昔日的边防要塞,如今已是旅游胜地,游人如织。愿我中华大地,和平永驻。</p> <p class="ql-block">谢谢分享(拍摄于2021年6月2日,11月12日整理,部分介绍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