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儒回忆录(一)

辉哥谈天摄水

<p class="ql-block">  杨子儒,1914年7月出生于吴川塘缀低岭村。抗战时期任吴川世德中学党支部书记,曾任南路抗日解放军第四政治处主任。解放后首任吴川县委书记、吴川县县长。1953年任黎湛铁路修路办公室副主任;1955年初任湛江行政公署民政处处长,1955年秋任茂名县第二书记;1956年秋任海康县委书记;1958年任雷州青年运河修建副总指挥、青年运河管理局局长;1960年夏任茂名贸易部长、统战部长兼宣传部长;1975年任湛江港建港指挥部副总指挥;1979年任湛江党校党委书记、校长,一直至1985年离休。2009年病逝于湛江,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 今把《杨子儒回忆录》载于此,以飨读者。一一编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章、青少年读书生活</b></p><p class="ql-block"> 我1914年7月生于广东省吴川县塘缀镇低岭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在家乡读过几年私塾,念些古书。14岁那年,我考上了吴川在黄坡镇的县立第二小学。</p><p class="ql-block"> 在黄坡镇读书期间,正值湛江地区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法斗争。那时广州湾地区(现在的湛江市)已沦为法帝国主义的租界地。之后,法国鬼子又占领了坡头。他们收人头税、船头税,欺压百姓,无所不为,激起群众愤怒而起来攻打法帝国主义的公局和驻扎兰带兵的“番鬼楼”。经过群众齐心协力的艰辛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迫使法国占领当局取消了强加于群众头上的人头税、船头税。这给我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然而,学校的教育主要是封建主义教育,在黄坡二小,除了学习文化以外,受到的还是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小学毕业时,我家的经济情况有了变化,父亲除了耕田还做贩卖布匹、洋纱和蒸酒生意赚了些钱,家庭比较富裕。我是家中的长子,父亲要我帮他做生意,不同意我升学。但我一心想读中学,便与同学偷偷去考吴阳中学。那时,吴阳中学是吴川县唯一的一间中学。由于我考了第一名,学校烧炮竹给我家送喜报,在叔伯们劝说之下,父亲无可奈何,只好让我继续上学。</p><p class="ql-block"> 过去,吴阳是个封建堡垒,是地主、恶霸、绅士等封建头子集中的地方,当官的也很多。可以说,吴阳的地主统治了全吴川,因为全吴川都有他们的租田。每逢六月、十月,他们便撑着船到各乡镇去收租。吴阳中学校长林其秀是霞街人,教务主任梁慕鸞是茂名兰石人,中大毕业,人很好。他教育学生很尽职,大家都爱戴他。在吴阳中学期间,我们开始接受社会上一些新思潮,如反对留辫子等反封建思想并进行斗争。后来,又知道社会上有共产党。吴阳学校旁边有个监狱,有几百犯人,听说其中有的是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的共产党人。不久,李志毅调到吴川县当县长。他是张世德的部下,据说这个人思想倾向进步,同情共产党。他到吴川当县长后曾释放两个叫麦子兴、麦欧阳的共产党人。我们这时开始知道共产党人是为穷人打天下的。</p><p class="ql-block"> 1935年初中毕业后,我不想去梅菉升高中,于是十几个人相约去广州考高中。结果,考上了第二职业土木工程专科学校。但是父亲不同意我到广州读书,不肯给钱。我只好找开染布坊的堂兄润儒商量借钱,并嘱咐他待我走后再说服我父亲让我读书和还钱给他。他欣然同意,借我一百大洋,这样我才得以继续读书。</p><p class="ql-block"> 当时,广州有个吴川学会,在广州读书的吴川人都可以参加。于是我参加了吴川学会,有时参加学会活动,由此认识了不少人。1935年12月北京掀起“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并迅速扩展到全国。广州学生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发动下,举行了“一二一六”示威游行。以中山大学(包括中大附中)、市一中、广雅中学为主,广州许多学校的学生都踊跃参加,有几千人。游行队伍从中山大学开始,经中山路到越华路。我校是军阀陈济棠的爪牙当校长,他知道学生游行后下令紧闭校门,禁止学生出校参加抗日游行。游行队伍到我校也不得进门。当游行队伍到荔枝湾时,军阀陈济棠大开杀戒,出动便衣警察抓学生,开枪扫射学生,当场打死学生一百多人,捉去一百多人,一时满街都是血。他们把尸体推进河里,致使河水也染成了红色。可见,地方军阀与蒋介石一样反动。爱国学生要求抗日,保家卫国,何罪之有?反动派的倒行逆施震撼了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学生,更加激发我们对反动派的仇恨。在同乡会中,我除了结识一些进步同学以外,还读了不少进步书报,如“民族周刊”“生活日报”等。“生活日报”是邹韬奋编的,他是七君子之一,积极主张抗日。学习进步书刊和目睹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被反动派镇压的残酷现实,深深教育了我,促使我决心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章、投身抗日战争洪流中去</b></p><p class="ql-block"> 1937年秋,日本鬼子轰炸广州,陈济堂下令学校全部停课,学生疏散回家。同年冬季,我从广州回到梅菉,并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7年10月,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肖光护受党组织委派回到梅菉开展和领导抗日救亡运动。我们就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演街头剧,唱革命歌曲,并成立梅菉义务宣传队,肖光护为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炎将军回到梅菉。张炎将军是吴川县塘镇樟山村人,原是十九路军中将师长,著名的淞沪抗战英雄,被迫忍痛撤离上海后,1933年参加了李济深、蔡廷锴等人在福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出任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宣布联共,反蒋抗日。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被蒋介石推翻后,张炎将军被迫出国考察,游历了德国、法国、丹麦、加拿大等国,而后又到苏联考察。在苏联他受到很大启迪,觉得社会主义制度很好。</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出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他变卖家产,筹集抗日经费,并在梅菉设立办事处,与南路共产党领导人彭中英、陈信材合作领导抗日。</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们宣传队每天早上都在梅菉运动场教唱歌。有一天,张炎将军经过这里,询问我们是什么组织,我们说是梅菉抗日义务宣传队。张炎很欣赏,让队长肖光护到他家,要求宣传队参加他的抗日队伍,并任命我们宣传队为“梅菉抗日第七宣传队”(高州6县成立6个宣传队,梅菉为第七宣传队)。委任肖光护为队长,苏翰彦为副队长。同时还成立了自卫剧团,符汝榆为团长。张炎亲自带苏翰彦到湛江募集经费。由许爱周召集广州湾十几个富商座谈,宣传抗日,为宣传队募捐。许爱周带头捐了一千大洋,其他人也捐了一些,共募捐两千多大洋。有了经费,便购置服装、道具。张炎夫人郑坤廉亲任剧团顾问。话剧排练好后张炎观看演出,并带剧团到高州各县及湛江演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和支持。(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