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耕读文化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时至今日,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依然将“不耕无食,无耕无衣”“以耕养读,勤耕立家”作为祖训, 一辈又一辈地传承着。进入新时代,农村地区已经摆脱了千百年来的贫穷困扰,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把耕读文化传承好、发扬好,尤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耕读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乡村文化,其具有久远的历史文化传承,一代代中国人就是在耕读文化的浸润和哺育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耕读文化的内涵深厚而广博,包含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比如敬天法祖、尊老孝亲、勤俭持家、读书明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都是从耕读之家继承了自强不息、胸怀天下的民族精神,正是在耕读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塑造了人民领袖亲民爱民的为民情怀。</p> <p class="ql-block"> 耕读文化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勤奋朴实,崇知尚贤的优秀传统,具有历久弥新的社会价值,应该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传承和发扬好。</p> <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信息化、智能化日益普及的当下,“耕读传家”渐渐变得模糊,浓郁的乡愁似乎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无处寄托。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勤耕苦读”已时过境迁,但“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的价值追求不能变,这就需要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更多能弘扬耕读文化的资源和人力、财力、物力向农村投入,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农家书屋建成传承耕读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新农民,塑造新乡贤的重要载体。以资源更为优质、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显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新时代耕读文化的“春风雨露”,深耕细耘农民的精神家园,让更多勤耕耘、有文化、善学习、讲文明,有更高精神追求和健康生活情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真正做到“耕读传家”之风不废,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乡村经济社会与精神文明的整体进步。同时,传承耕读文化,更能不断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在增强农村公共服务品质、提升村民自治效能等关键领域上加把劲儿,极大改善乡村面貌,从而展现乡村独特魅力,让农民更加珍惜爱护家园,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品质的生活,让乡村振兴的根基更加牢固。</p> <p class="ql-block"> 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村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民族的振兴。传承和发扬耕读文化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广,更需要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在新时代,只有传承和发扬好耕读文化,真正让耕读文化的“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才能让乡村振兴更有“神”,更有“力”。</p> <p class="ql-block">卢庙赋</p><p class="ql-block"> 书香卢庙,蒲中明珠。承富水之势,蓄县河之力。居岗岭之高,览蒲阳风光。外环达通途,园区现繁华。看物华天宝,稻棉丰产,菜麦兼收,田园阡陌,碧水青烟,萋萋芳草沐春光。拥人杰地灵,六姓庙前,书声琅琅,俊秀儿男,文韵飘香,济济良才誉庙堂。</p><p class="ql-block"> 梦圆小康,引领时尚。村落新舍,鳞次栉比。树成行浓荫似盖,田成方青黄如织。种收不需牛马,出门不踏泥泞,家居乡村,电灯电话太阳能,网络通讯自来水。天涯咫尺路,网络有保证。岁月经年,平安创建,欢声笑语满庭院。生态宜居,文化同行,弘扬时代新风尚。</p><p class="ql-block"> 和美乡村,助推振兴。整合资源,培植功能。产业“造血”,政策“壮骨”,村容村貌焕新颜。事农经商,忙里有闲,农家小院百花香。文化广场舞步俏,男女老少齐欢唱。崇美德,尚节俭,扶危济困,谨言慎行;厚教养,和邻里,文明家庭,乡风淳朴。能工巧匠,书法摄影,石砌木雕,风筝灯笼,旱船舞狮,楚剧小曲,技艺精良,名扬蒲骚。</p><p class="ql-block"> 民富村美,家兴国强。经济与文化齐飞,物质共精神比翼。韶华不负苍天,优良传统昭彰。与时俱进,生态名村盛世续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