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民俗~斗鹌鹑

sufen

<p class="ql-block">  秋冬季节,随着北方农忙结束,皖北,豫东的农村乡集里把鹌鹑和斗鹌鹑便十分常见了。 </p><p class="ql-block"> 每年霜降过后,到了鹌鹑繁殖的季节,为了获得较多的交配权,野生雄鸟变得十分好斗。常年玩鹌鹑的老手大都会捉鹌鹑,夜间用鹌鹑哨模仿母鹌鹑的叫声将公的吸引过来捉住,好的自己把玩,其余次日拿集市上卖给其他把玩者,根据个头和胡须,售价三四十元至一百元不等。</p><p class="ql-block"> 把鹌鹑和斗鹌鹑,据传从唐宋起开始起步,到明清时,已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在黄河流域一带盛行,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市井小民,没有年龄限制和男女之别,老幼皆爱,<span style="font-size:18px;">爱好者人手一只或数只,叫做“把鹌鹑”,</span>冬季用鹌鹑暖手是最简单不过的理由了。除手把之外,每只鹌鹑还需配有特制的笼子,别在把玩者的腰带上,有特爱鹌鹑的主儿,甚至都悬四五个鹌鹑笼于屁股后面。把鹌鹑<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终的目的是斗个输赢,当然也不乏胆小会过的乡邻,即使把上很久也不舍得让自己的鹌鹑“破嘴”,因为鹌鹑一旦上阵斗败了,便终生再也不会争斗,皖北地区方言里常用:“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来描述软弱败象便是这个道理。这一点也是斗败的鹌鹑一般不会放生,会被当场处理的主要原因,为的是来年不会被再次捕到,也许这就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道理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只希望斗鹌鹑活动能够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范和引导下,从依法保护的角度出发,兼顾传统文化的生命延续,从而使这项皖北地区古老的民俗,积极向上,健康长久的保留下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