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记忆——农民工

裴洪斌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为了补贴家用,农民开始到外地打工挣点钱,流向城市,在那里搞建筑、作家政服务、当小工……</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人们叫他们“盲流”(盲目流动的人们),这就是第一代农民工。因为那个年代出来打工者大多都是五十年代左右出生的人,农村的文化水平低,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干一些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但收入低,地位低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大量需要用工,工作岗位多,有些岗位需要有技术的工人,这群在外打工的人们得到了国家重视,对农村富裕的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专门的技术和技能的培训,他们在各行各业不同的岗位,地位不断提高,到后来才有了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成为一支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技能的各行各业主力军。</p> <p class="ql-block">期盼</p> <p class="ql-block">向往</p> <p class="ql-block">等待</p> <p class="ql-block">春天,农民工从家乡出发去打工。</p> <p class="ql-block">带上简单的行李,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侯车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歇息</p> <p class="ql-block">进站准备上车</p> <p class="ql-block">憧憬着外边美好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排队上火车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1983年,我探亲回天水老家,按规定我坐硬坐车厢。在返回新疆时,火车站广场坐满了候车到外地打工的人。我乘上西去新疆的火车,火车上去新疆打工的民工很多,车厢内拥挤的水泄不通,过道里、车厢的连接处全坐满了人。</p> <p class="ql-block">有的小倆口出来打工,还带着小孩子。</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在工地上干活,一壶水,一个干囊,就是一顿饭。</p> <p class="ql-block">在工地上捡砖</p> <p class="ql-block">建筑行业,通过培训有技术的农民技工,可以砌墙、扎钢筋、浇筑水泥、开吊车……</p> <p class="ql-block">天要下雨了</p> <p class="ql-block">打工的人们,有的去了农村,干农活。这是摘棉花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收葵花籽</p> <p class="ql-block">摘红花</p> <p class="ql-block">枣园摘枣</p> <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火车南站返乡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带着一年的收获返乡,该回家过年了。</p> <p class="ql-block">等侯买车票</p> <p class="ql-block">从春天到了冬天,回老家了。</p> <p class="ql-block">冬天到了,辛苦了多半年的农民工准备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冬天来临了,新疆冬天寒冷不能施工,工地干活的人们回老家待来年再来。</p> <p class="ql-block">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社会主义祖国发展日新月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