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

小马🐎

<p class="ql-block">叛逆</p><p class="ql-block">落日的斜阳倾泻在熙熙攘攘的街口,光影斑驳的墙上印刻着南风的痕迹,晚霞熏染天空,暮色霭霭。</p><p class="ql-block">信号灯上数字变换,流云拖着长长的尾巴,一步步迈向车潮如水,路遥马急的凡世。我立于车水马龙间,等待红绿灯,跨越人行横道,机械地向某个方向行走。远处高楼似乎近在咫尺。</p><p class="ql-block">进入小区,拉开大门,到了家门口的那一瞬间,翻找钥匙的手却哆嗦了起来,我没有勇气拉开这扇门,源于一场冲突。</p><p class="ql-block">记忆翻涌,仿佛又回到了昨天的傍晚。</p><p class="ql-block">商场灯光白得刺眼,母亲在衣架前挑选,时不时向我身上比一两件。我两手尽是大包小裹,店内冷气吹得我阵阵头疼。母亲微微侧身,把两件衣服搭在手臂处说:“衬衫还是裙子?”“衬衫。”话音未落母亲就拿起那件裙子,向我身上一比说:“裙子适合你。”我默默地把视线投向那件裙子,瞳孔刹然地震——粉底白花碎花裙,泡泡袖,白网纱,裙摆微蓬,蕾丝勾边。看到这件大码童装,我不禁扶额,声音颤抖却坚定:“我不穿。”母亲只看几眼,就抢过裙子径直走向收银台:“小姑娘就改穿裙子。”“我不喜欢穿……”“你穿好看。”“既然你心里有了固定的答案,那就不要再给我选择,我不喜欢裙子!你为什么不能理解我!”这话激起了母亲的的火气:“你一点也不听我的话!你怎么这么叛逆!”她转身就走,我顿时慌了,费力地拎着购物袋赶上她刻意加快的脚步,步伐仓促,有几分滑稽。一直跟随她到商场地库,母亲重重摔上车门,我慌忙坐上后座。</p><p class="ql-block">我心中不服气,为什么?又凭什么?母亲的审美令我完全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她的意愿去选择?为什么每对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我不是母亲,不想以她的审美改变自己。这种偏执的控制欲令我喘不过来气,这是两代人审美和观点的碰撞,我无力改变。</p><p class="ql-block">一路无言。</p><p class="ql-block"> 一场争论勾起了我的回忆,那些琐碎的片段蜂拥出脑海。母亲干预我的选择,论书包,我说白色就好,母亲选粉色;论鞋子,我说运动鞋就行,母亲选凉鞋;论服饰,我说舒适就好,母亲选择了一堆亮片;就连选择洗发水的香型,我想选木质香,母亲挑挑拣拣,最终选了一瓶甜到发腻的花果香。极致命的是,我不能与她理论,母亲认定的事总是很难改变的,一旦开口,母亲就会以各种理由从多方面对我进行思想教育,最后以一句叛逆将我定罪。这种理论强压在我身上,只要是我与她的思想发生冲突,都可以归结为叛逆,都是青春期的“并发症”。</p><p class="ql-block">到家时天色已见晚。一晚相顾无言。</p><p class="ql-block">临睡前,母亲才悠悠开口:“我给你讲个事儿吧。”母亲声</p><p class="ql-block">音平静了许多,自顾自地开口:“我小的时候喜欢破洞牛仔裤,可是我妈总觉得那是不良少女的标配,我也曾与她讲过道理,可是她不听,认定这是我叛逆。可是我就是喜欢啊,我把完整的牛仔裤画图勾勒,剪成了我理想的样子,精心刮出毛边。”母亲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几分。“后来啊,被我妈发现了,我自然是挨打了。”我突然开口:“那你后悔吗?”</p><p class="ql-block">母亲似是没料到我会这么问,陷入了很长很长的回忆,许久她才缓缓开口:“后悔吗?”她重复咀嚼着这个字眼:“不后悔啊……那也曾是我最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思绪飘回,我猛一眨眼,指尖触碰到了金属质感的冰冷,一阵声响后,我缓缓打开了门。</p><p class="ql-block">出乎意料,家中无人。</p><p class="ql-block">我走到房间,在打开灯的那一瞬间,眼中突然噙了泪花——那件素版衬衫,正平整地铺在我的床上。</p><p class="ql-block">多少年来,叛逆在师长口中都是一件离经叛道,不可思议的事情。人们对于叛逆的认知一直是错误的,导致连坚定自我主张都成了一件大不敬的事情.叛逆期关乎一个人的独立感,这是社会个体成长中的一个客观存在的时期。叛逆是分离、个体化的过程,我们该明确,在这之前,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一直是共生,彼此不分你我。人走向独立,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这个时期是无比重要的,人生来具有自我实现的动力。追求胜利感和独立自我是一个自然过程。这个时候,要求父母对于这种行为给予 “理解性的回应”,而不是粗鲁的打断,尤其不能够采用道德评价性的斥责。不正当或缺乏的引导都可能导致孩子压抑自己,成长的愿望可以被压抑,但不可能磨灭。孩子以一句“青春期、叛逆期”为由无理取闹,和家长,把所有与孩子思想和观念的冲突都归结于叛逆,都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我始终坚定自己的喜好,但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也不是所有答案都分得出对错,只不过是年龄的跨度和思想的冲突罢了。偏偏这一点是最无法改变的,拉锯战总要有一方先示弱放手,如若再有一次机会,希望扮演这个角色的人是我。</p><p class="ql-block">日暮途远,破云乍现,橘黄色的日暮里,斜阳似散,晚风轻拂。</p><p class="ql-block">高楼林立,有一扇不起眼的窗户淹没在无数灯火里,随之,那一颗泛起涟漪的心被点燃……</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