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好,我是佳木斯市“361”工程王盛青名师工程室成员那娜。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宁静的课堂革命》中“直言‘不懂’的课堂”和“和谐交响的课堂”这两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宁静的课堂革命》这本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span></p> 直言“不懂”的课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以“不懂”的儿童为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师往往把边缘化的儿童作为课堂沟通的中心来对待。要进行以边缘化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尊严有深切体验和共鸣,首要的是教师要有对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期待与意志。这里介绍了一个以边缘化儿童为中心展开课堂教学的案例。这是在黑条小学,小林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比例”。学生用了四种方法求解。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在交流了这四种方法之后,理解“比”的量的意涵与运算的意涵。小林老师询问道:“谁来解释一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静静地举起了手。突然,坐在第一排的健治面带困惑地向小林老师说道:“我完全不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直言“不懂”的妙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观摩过众多的课堂,但“不懂”的时候能够直言不讳的课堂并不多见。如同此景一样,当大家都能够接受,正准备继续推进时,能够直言“我完全不懂”的健治是好样的。听了健治的话,决定以健治的疑问为中心展开教学的小林老师也是好样的。“哪里不懂呢?”—这个问题也必须同这个儿童一起来探讨。通过儿童们的合作交流,终于跨越了障壁。当然,健治也不再疑问了。</p> 和谐交响的课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从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构筑合作学习的关系,就得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倾听的教学不是只要告诉儿童“好好听”就可以实现的。众多教师无论怎样进行“倾听”指导,仍难以培育课堂中相互倾听的关系。这是因为,教师所进行的倾听教学,多半是让儿童倾听自己的话语的一种教学,而不是在儿童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教学。在儿童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个要件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要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在教师创造教学的力量中,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不过是占了三成而已,剩下的七成就取决于教师能够在何等程度上尊重每一个儿童的思考与感情;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引发每一个儿童潜在的可能性。观摩了山崎先生的课之后,我懂得了:教学创造的七成与教师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从儿童出发开展教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川崎老师入职第三年冬天的一节课。教学观摩课的题目是“至爱”。儿童们一如往常,热切的眼神里没有丝毫的羞怯。他们捧起教科书,按照自己的读法开始朗读。这是同一的时间、同一的空间,在同一间教室里汇聚成的一股声音的交响。观察每一个儿童之后,山崎老师确信每个人都读好了,于是他让孩子们轮流读。然后,他顺次点评了孩子们的朗读。捕捉到从慢速朗读到快速朗读,从流利的表情性朗读到细嚼慢咽的内省性朗读的变化。山崎老师的深思熟虑与洞察力,在这样的教学组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个课堂教学的进展都是根据山崎老师的指导展开的,却没有一句命令式的话语,所有的话语都是恳请与感谢。而且,这种话语绝不是讨好学生,这是形成每一个人自己的阅读逻辑所需要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交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大家来说说。”—山崎先生的这句话,引发了交流每一个人阅读心得的讨论。几乎每一个人的发言都说道:“在某某的地方,我认为——”从中可以发现,虽说是一年级学生,但他们已经明确了根据教科书的话语来发言的规则。学习是同教科书的对话,是同他人对话,是同自身的对话。山崎老师的课堂所采取的策略是:让每一个儿童充分的同教科书对话,借助同伙伴的切磋来发展自身的阅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些在学科学习中有困难的儿童、不能融入课堂教学的儿童、难以参与课堂学习的儿童。从这些边缘化的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学习的可能性。要进行以边缘化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尊严有深切体验和共鸣,要有对每一个儿童成长的期待。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只有认为每个学生的思考或挫折都是了不起的,并且认真倾听每一个儿童的低语或沉默,才能获得教学的立足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