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期,且国内新冠疫情时有发生。为做好校园常态化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疾病蔓延,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的传播,确保广大学生身体健康,保障校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希望家校密切配合,共同做到:</p><p class="ql-block"><br></p> 一、严格执行防控要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无特殊情况不离开本市,确需离开居住地的,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变化,避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并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出行路线安排,填写外出报备单。</p><p class="ql-block"> 2.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聚餐。少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场所,倡导使用公筷公勺。</p><p class="ql-block"> 3.强化个人防护措施。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p><p class="ql-block"> 4.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不适症状时,立即就近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如实告知流行病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p><p class="ql-block"> 5.有序接种疫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请符合接种条件且无疫苗禁忌症的家长朋友,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共筑免疫安全屏障。</p> 二、谨防秋冬传染病 1、肺炎支原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引起气管及支气管炎、喉炎、肺炎等。肺炎支原体也是小儿肺炎常见及易感的一种病原体,占小儿肺炎发生率的20%左右。传染源多为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病原体经过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长, 约1-3周。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发热、咳嗽是最常见的表现。初期为干咳, 后期有黄色或白色黏痰, 偶见痰中带血丝,部分患儿有喘息症状,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炎。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肺外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损害,如消化系统、心肌、肝脏。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是其迁延不愈或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预防措施:</span>(1)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传播途径;(2)身边有支原体患者的,要避免或者尽量不要接触等;(3)多喝温水。饮食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4)勤洗手。饭前饭后一定要洗手,避免病从口入;(5)冬季房间也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6)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及时增添衣服,以防受寒感冒造成抵抗力的下降。(7)建议每年接种肺炎疫苗,可有效预防肺炎。</p><p class="ql-block"> 支原体肺炎是可防可控的,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支原体肺炎,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p> 2.新冠肺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呈圆形或椭圆形,和2002-2003年的SARS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96小时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病毒潜伏期在14天内,大多数在3-7天就有发热、乏力、干咳等表现,如果有发现身边有类似的人敬请尽量远离。新型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在接触了感染病人或者感染病人接触过的地方也会造成感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请广大师生和家长要时刻注意个人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养成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活动时)勤洗手、勤通风、不扎堆、不集聚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p> 3.诺如病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12~48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通过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或与患者共用餐具、食物、饮用水等传播。被感染者虽感到严重的不适,但除了婴幼儿、老人和免疫功能不足者,只要对症支持治疗,适当的补充流失的水分,一般为2-3天即可自愈,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预后良好。</p> 4.流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潜伏期1-3天,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甚至是世界性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全身不适、咳嗽、流涕。有流感样症状,体温在37.5以上的同学,一定要回家休养,待至体温恢复正常48小时后方可归校。</p> 5.水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潜伏期14-21天,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以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皮疹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及四肢,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一般不留瘢痕,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确诊水痘的同学,一定要隔离治疗,隔离期不少于发病后14日,若疱疹痂皮未全部脱落者需隔离至全部脱落,方可让孩子回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接种两剂次疫苗的保护率可达95%以上,该疫苗属国家Ⅱ类疫苗,需要家长自愿、自费带孩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p> 三、家校共育 1、学校预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及时报告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要求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等制度,对于聚集性发热病例,严格按照集中发热有关报告标准及时进行报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定期监测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现发热或流感样病例,第一时间为患儿佩戴口罩并实施单独隔离,及时与家长联系,带患儿就医或回家休息,期间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开窗通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时、按要求对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开窗通风,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每日消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严格按时按要求进行清洁消毒,每日晚间学校自行消杀,周六日联系救援队全方位消杀,保持环境清洁,预防细菌滋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加强锻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日两次眼保健操;上午课间操时间广播操锻炼;下午大课间活动分年级锻炼;周六日督促家长陪同锻炼。通过多方位锻炼,增强体质。 </p><p class="ql-block"><br></p> 2、家庭预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合理饮食:少给孩子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多汁的水果,少吃反季的水果,更不要吃快餐及油炸等垃圾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适宜环境:室内灰尘大,空气不清新,过些日子供暖开始后,室内燥热,处理不好温度和湿度,孩子容易得病,尤其有过敏性疾病病史的孩子,家里要及时清理尘螨,室温控制在20-22度左右,湿度60%左右为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保持卫生:很多家长说我都没出门,孩子怎么也得病?大人上班回来后,鼻腔、口腔、包括手上都有很多细菌,所以如果不注意细节,即使足不出户也会让孩子得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主动配合:当孩子有不适症状时,一定居家治疗,待完全康复,再送孩子返校,避免交叉感染。到校建议携带湿巾,上卫生间或手部、面部脏污时,便可擦拭消毒。</p> 四、温馨提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克服松懈麻痹的思想,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做好家庭居室的清洁卫生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到人员密集和环境相对封闭的场所活动。外出时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皮疹、呕吐、腹泻等疑似传染病症状或有其它不适要及时就医;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检查治疗。不带病上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请家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家校携手,共筑生命安全保护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坚持做好健康监测,强化责任人主体责任制度。家长务必坚持做好自己和孩子的健康监测,落实防控措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坚持做好健康管理。如实填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旅居史、接触史等相关疫情防控信息。尤其是发现有新冠肺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接触史的情况,应第一时间通知学校,不得隐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配合学校做好“因病缺勤追踪”工作。孩子因病不能到校或需家长接回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请及时告知班主任孩子病情的后续发展、医院诊断结果以及治疗、隔离等相关情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配合学校做好传染病病例管理工作。如孩子确诊是传染病病例,请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和分管领导并根据要求配合做好隔离观察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孩子的健康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加强对孩子的健康教育,教育督促孩子养成多锻炼、勤保洁、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线,及时增减衣物的良好卫生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注意食品卫生安全。家长应加强对孩子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教育监管,引导孩子:吃熟食、喝开水,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暴饮暴食、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杜绝购买路边摊、“三无”小食品的情况发生,以防“病从口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请家长了解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配合学校开展的人员风险排查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发布负面、过激言论,相信科学,理性面对疫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