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通运通南北,一桥三拱张家湾

京郊王海春

<p class="ql-block">通州的张家湾是个故事特别多的地方,是北京与南方水路货运的集散地。这通运桥自然也是交通要道,看看这桥建的如此坚固与漂亮,就知道它的重要性了。</p><p class="ql-block">北京最知名的古桥就是卢沟桥了,而这通运桥的重要性也不低,而且每个桥栏柱上也都有形态各异的小狮子,生动可爱,宛如小号的卢沟桥。</p><p class="ql-block">因横跨萧太后河上,通运桥俗称萧太后桥,原为木桥,明神宗时建石桥。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月建成,名“通运”。清咸丰元年曾重修。桥南北向,两边设石栏,每边各有22根望柱,望柱上雕着神态各异的小狮子。望柱间有浮雕宝瓶荷叶栏板,荷叶纹各异。</p><p class="ql-block">通运桥北就是张家湾故城,桥南就是张家湾村,城只剩一小截城垣和复建的南城门,村子道还有些曾经繁华的景象。</p><p class="ql-block">通运桥也是国保,两边均已封闭,车不能行,但人可以过。我把车停在桥南小巷,当走到桥头瞬间就被青石桥面上深深的车辙所吸引,这几百年来,有多少粮食、特产等货物从这里源源不断输入北京城。</p><p class="ql-block">通运桥为南北向,为三孔石券洞结构。中券宽9米,券洞两侧上方雕刻着镇水兽,券洞壁上据说镶嵌有1方碑记,“大明万历三十三年建,清源陈进儒监造”,可惜这碑记从岸上根本看不见。这陈进儒好像还同时监造了旁边另一座桥。</p><p class="ql-block">桥头四处桥栏顶端各有一个戗栏兽,只有西南角这只保存最为完整,应该是一只麒麟,昂首挺胸,鬃毛飞扬,目视前方。以前从没注意过麒麟是否分公母,但这里的麒麟显然都是雄性。</p><p class="ql-block">从桥头下望,有钢管搭的架子,看样子是整修石桥留下的,架子下赫然可见河岸上趴着一个石兽。小心从桥侧跳下,近观石兽。纵目、宽鼻、巨口,后背至尾全身披有鳞片。似乎趴在河边要将河水吞入肚中。</p><p class="ql-block">这家伙有叫镇水兽、吸水兽、戏水兽的,应该和京城后门桥的石兽一样,学名叫蚣蝮(gōng fù),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龙生的九子之一。好水,又名避水兽,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感觉这个蚣蝮要比后门桥的肥硕些,也许离皇帝远,日子过的安逸吧。</p><p class="ql-block">通运桥中间的桥拱比较大,上面依旧有个趴在桥洞上的石兽,这个古桥上一般都会有,据说应该是饕餮。饕餮不是贪吃的那个吗?其实在《菽园杂记·古诸器物异名》中提到的“饕餮”却是:“性好水,故立桥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好吧,就当他能吃能喝。</p><p class="ql-block">桥上两侧各二十二根望柱上都有石狮,每个都不一样,虽然有很多残损,但依然甚是可爱。尤其是那些母狮子,爪下的小狮子或仰或趴形态各异。</p><p class="ql-block">还有好几只断腿的石狮,虽身残但气势依旧,可谓狮坚强。仔细观察这些狮子,不止表情各异,就连身上的项圈、绣球和尾巴也都各有不同。石狮下雕须弥座,束腰饰以连珠纹,上下浮雕仰覆莲瓣,精致的很。</p><p class="ql-block">桥北侧就是复建的张家湾故城的南城门。而城门内曾经的繁华都已变为一片荒草。旧城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城墙随河岸地势而建,基本的呈刀字型。如今只剩桥头不远处一点,据说出土过成化年制的文字青砖。</p><p class="ql-block">城门西侧还有一块螭首方趺的石碑,碑额刻篆“通运桥碑文”“敕建通运桥碑记”。碑文有“敕建通州桥福德庙碑记”。福德庙是一进的院落,这里原来供奉的天地水三官,一般称为三官,现在庙已毁,只保留下这块碑。</p><p class="ql-block">碑上开头就是,“京师之路,西则卢沟,东则潞湾,为水陆绾毂。”这潞湾就是张家湾。看样子真把此桥的重要性与卢沟并提了。碑文主要介绍了老家通州的慈圣李太后捐帑[tǎng] 建桥建寺的事。</p><p class="ql-block">太阳西斜,几位老人带着孩子来到桥上,老人们斜倚在桥栏晒太阳聊天,孩子们则在这古老的石桥上奔跑嬉闹。愿古桥屹立千年,愿岁月永远静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