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坑乡:“党建+非遗文化”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黄坑故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年来,黄坑乡党委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打造“党建+非遗文化”新模式,以党建带动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培育壮大油纸伞特色产业,走出一条“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建引领产业兴”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在政策扶持上“用实策”。</b>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乡党委通过走访调研,按照群众发展意愿和市场需求,从技术培训、政策引领、资金扶助、销售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把黄坑油纸伞打造成实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采取“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建遂川县黄坑乡康铭农村民间油纸伞工艺专业合作社,扩大党组织在特色产业的覆盖面,探索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促进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带动全乡4村21户通过油纸伞脱贫致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是突出资源整合,在基地建设上“下实功”。</b>黄坑油纸伞的制作的主要原材料是毛竹。为创新“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资源高效变现,黄坑乡党委引导群众在龙口村、大沙村、昆岗村、太坪村等地建设毛竹生产基地1200亩,积极扩大竹制品的生产规模和篾匠技艺的传承,让毛竹不仅成为黄坑油纸伞的原材料,更是通过篾匠发挥更大的空间,让竹制品成为现代人环保生活的必备生活用品。助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吸纳了劳动力稳定务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是突出技术支撑,在培训服务上“出实招”。</b>黄坑油纸伞的制作、销售,原材料的提供以及竹制品的制作等都需要专业化人员。为加强对油纸伞传承的保护力度以及篾器产品制作工艺的传承,黄坑乡党委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服务跟踪到哪里”的思路,建立以油纸伞坊为中心的销售、培训基地,聘请黄坑油纸伞第二十五代传承人胡海华为特聘讲师,传播以油纸伞文化为中心的工匠文化,全力抓好技术服务,帮助群众培训人才,为油纸伞产业壮大发展培养了一批产业发展明白人和技术能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是突出品牌效应,在开拓市场上“见实效”。</b>乡党委坚持走以产品质量特色的发展路子,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油纸伞知名度。在黄坑乡新建集加工制作、观摩、销售为一体的油纸伞加工作坊。目前,该作坊包括一个300㎡油纸伞展厅,展示黄坑油纸伞制作底蕴深厚的文化,一个1000㎡的传统手工业加工基地。今年10月份,第十届红博会在吉安举行,黄坑油纸伞惊艳亮相吉安国际会展中心遂川馆,成为遂川县“十三五”成就与“十四五”展望专题展上的代表性产品,“黄坑油纸伞”已成为党建引领的知名品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使党员聚在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黄坑油纸伞”产业迎来了新高峰,毛竹种植由原来的不到3000多亩,发展到5000多亩,蓄积量30多万根。“黄坑油纸伞”由零星加工发展到规模化生产,真正体现了“党建+非遗文化”的蓬勃活力,实现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领航作用。</p>

油纸伞

黄坑

党建

乡党委

非遗

传承

制作

发展

产业

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