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踏秋行(四)

简单🍀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卓克基土司官寨</b></p><p class="ql-block">在阿坝州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红原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甘孜州丹巴、康定部分地区居住着嘉绒藏族。</span>嘉绒人一直到1954年都被认为是一个独立民族“嘉绒族”,讲嘉绒语。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将“嘉绒族”识别为藏族,从此,为方便称呼便叫称“嘉绒藏族”。</p><p class="ql-block">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号称“嘉绒圣地”,是以原嘉绒18土司中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的,亦称“四土地区”。</p><p class="ql-block">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马尔康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地处梭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的高地上,也是马尔康至成都、小金两条公路的交叉点,依山傍水,景色秀丽。</p> <p class="ql-block">村头有座石桥,1935年7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率领红军北上,经此桥跨过梭磨河,人们将之命名为“红军桥”。</p> <p class="ql-block">桥头大树上端坐着一只猴子,似在欢迎我们到来。</p> <p class="ql-block">现存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于1918年,1936年毁于大火,1938年由末代土司索观瀛在原址上进行重建。土司官寨外部并不奢华,内部装饰色彩艳丽,颜色搭配虽五彩斑斓却又极为协调,特别是位于四,五层的佛殿佛堂,丝毫没有因为色彩过于丰富影响其庄严神圣。</p> <p class="ql-block">在官寨主体和大门之间,是一座正面绘老虎、背面绘麒麟的藏式风格照壁。卓克基这个地名除了本身的含义外,还有‘藏龙卧虎之地’的说法。而背面的麒麟则是正义的化身,警示历代土司在处理日常政务时需秉持公心。</p> <p class="ql-block">官寨主体由四组高大的石木楼房组合而成,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总体来看是个四合院,院内中心部分为天井。</p> <p class="ql-block">官寨楼层自下而上,体现着农奴制下森严的等级制度。一楼是土司家的农奴居住、工作的地方;二楼是土司的客房;三楼是土司及其家眷的住所,土司办公也在这层,除大管家、贴身侍女、侍卫外,一般奴仆是不能上来的;四楼和五楼则是宗教用途,不仅供奉着佛像,还居住着土司家的家僧。</p> <p class="ql-block">一层有茶房、轿子房和为下人做饭的土司大伙房。 藏区饮用的茶因茶马贸易而得名“马茶”。马茶是当地嘉绒藏族非常喜爱的一种饮品。</p> <p class="ql-block">官寨二层楼完整地保留了在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一周的居室和卓克基会议旧址。1935年6月30日前后,中共中央军委率第一方面军主力离开两河口北进,翻越长征途中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7月1日到达卓克基镇。7月3日,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人参加了会议,并在此休整一周。此间,土司及其家眷等人弃寨逃离。</p> <p class="ql-block">蜀锦楼:土司索观瀛的书房。索观瀛熟读四书五经,能讲流利汉语,精明好学,收藏有大量的藏文和汉文典籍。当年,毛泽东等入住官寨后,发现“蜀锦楼”里居然有如此丰富的藏书,大开眼界。毛泽东在此住宿一周,并认真阅读了《三国演义》等土司的藏书。</p> <p class="ql-block">从官寨楼上望去,对面就是嘉绒藏族最典型的村落——西索民居。它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p> <p class="ql-block">土司议政厅:专供土司和各地头人商议重大事宜、研究制定重大决策的场所。其座位等级排列严格,首位土司,厅内两侧的左上位是第一大头人,右上位是第二大头人,以此类推,排完为止。</p> <p class="ql-block">官司厅</p> <p class="ql-block">土司套房,除了迎接达官贵人,解决重大事情或者进行决策的的这间小客厅,还有耳房是土司的小经堂、卧室和储藏室。</p> <p class="ql-block">土司餐厅</p> <p class="ql-block">四层集中展示嘉绒古藏戏、嘉绒语言、藏医药、服饰等传统文化和土司大经堂。嘉绒古藏戏是土司时期民间教育后人,传递生活正能量,寓教于乐的有效载体之一。藏医药则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官寨五楼楼层为土司家寺。藏族全民信教,在圣地马尔康的灵山秀水间容纳着藏传佛教宁玛、噶举、觉蘘、格鲁、萨迦以及苯教等教派。</p> <p class="ql-block">官寨外广场的刑具,使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p> <p class="ql-block">离开卓克基,我们的下一站本是丹巴县的甲居藏寨,却节外生枝,因疫情改变了后续行程。</p><p class="ql-block">在丹巴县界防疫检查站, 因北京丰台区发现感染者,我和老公被要求返回阿坝做核酸检测,否则不得进入甘孜州。无奈,只好调头金川县。</p> <p class="ql-block">于是,在我们的旅行版图上又多了一个金川。既来之则安之,金川梨可是有名的哟。</p> <p class="ql-block">次日上午,拿到核酸检测报告,再奔丹巴。沿大金川河一路随行随拍。</p> <p class="ql-block">广法寺</p> <p class="ql-block">有了核酸检测报告,终于顺利进入丹巴。</p><p class="ql-block">途径一座嘉绒藏寨,身穿民族盛装的人们三五成群朝一个方向聚集,这是有什么重要活动吗?</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里即将举办婚礼,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幸运呀,昨晚的回头路是因祸得福啦。</p><p class="ql-block">这个村叫木尔洛,是新娘的家乡,亲朋好友及周围村镇乡亲欢聚一堂,祝福新人,我也沾沾喜气。</p><p class="ql-block">从新人好友处了解到,如今这里藏民婚礼习俗已经简化了许多,特别是像新郎新娘这样在外工作的新人。婚礼一般<span style="font-size:18px;">委托专业婚庆公司负责,</span>在双方家乡各举办一场。</p> <p class="ql-block">新人入场时,绕煨桑炉三圈,想是敬神祈福之意吧。</p> <p class="ql-block">德高望重长者致辞,并给新人戴上祝福的哈达。随后是新人互赠戒指、亲友送上祝福的哈达、新人向家中长辈敬献哈达……</p> <p class="ql-block">嘉绒民族服装服饰色彩艳丽,穿在美丽的新娘、伴娘身上,真是漂亮极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郎、伴郎是典型的康巴汉子;</span>主持人一口标准普通话,嗓音不亚于央视新闻主播。</p> <p class="ql-block">身着盛装的花童在婚礼T台上一刻也停不下来,学着模特的样子走来走去。</p> <p class="ql-block">老人的目光深情凝重,是在回忆?或是满含期望?</p> <p class="ql-block">门前桌子上放着一个漂亮的水壶,原以为是给客人敬茶用的,后来在藏寨民宿也发现了同样放在门口的水壶,才知道这是嘉绒人敬神的,水壶里的水不能干,且需每天换新,不能断。</p> <p class="ql-block">婚礼仪式进入尾声,宴席即将铺开,我们也该告辞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甲居藏寨</b></p><p class="ql-block">甲居藏寨距丹巴县城约7公里。只有预订藏寨内民宿,私家车才能开进去。否则只能将车停在服务中心停车场,乘观光车进入。</p><p class="ql-block">因为在通行行程卡上北京带“*”标记,防疫检查、购门票须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幸亏我们在金川测过了。</p> <p class="ql-block">寨子很大,从大金川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的意思,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隐匿在绿树丛中,与山谷、溪流、雪峰一起,绘制成一幅田园长卷。</p> <p class="ql-block">古石碉楼,最初我们猜想它应该是瞭望、守寨用的,还奇怪为什么不在高地上。后来咨询当地村民才知道它是土司客栈。</p> <p class="ql-block">丹巴,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留驻时间最长的藏区之一,红军于1935年6月中旬和10月中旬两次到丹巴,于1936年7月离开丹巴北上。</p> <p class="ql-block">红五军驻防丹巴,建立丹巴革命根据地,作为南下红军的中转基地。军政治部就设在离县城约7公里的甲居二村村口,紧邻碉楼。</p> <p class="ql-block">甲居藏寨是独特的藏式楼房建筑,一户人家住一幢寨楼。一般寨楼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远离群楼,孑然独立。</p><p class="ql-block">寨子里多数人家都是民宿,但原始的乡村气息还是很浓的。家家户户有林间石径小道相连;密林中野生梨树、山核桃树挂满果实;房前屋后是绿油油的菜地,随吃随摘;牛儿在草地上悠闲觅食;每到饭点,空气中就会飘来袅袅炊烟、阵阵饭菜香。</p><p class="ql-block">甲居民宿虽多是近些年翻新或新建的,却完整地保存了嘉绒民居的基本特征。如:使用原始的石木结构,<span style="font-size:18px;">木质构架部分和屋檐均为红色,在二层以上的墙体刷白色或墙体原色与白色相间;整个建筑物外形犹如虔诚的佛教徒盘腿正襟危坐颂经姿态。每年春节前夕,寨房主人们还会依照传统习俗,以当地的“白泥巴”为主要原料制成白色染料,精心涂染寨楼墙面,使整个藏寨披上洁白的盛装。</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住的民宿,在甲居算比较普通的,我却喜欢它的原汁原味。内部装饰更是秉承嘉绒传统,象征吉祥祝福的图案精致和谐,艳而不俗。正午时分,阳光从天井射进来,围坐在漂亮的小桌旁,喝喝茶、聊聊天、看看一路随拍的美图,快乐就是这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沐浴午后暖阳,面朝田野发呆,惬意享受。</p> <p class="ql-block">这位年逾八旬的阿妈告诉我,她们家是寨子里最早接待游客的,现在八个儿女都在开客栈,一号观景台周围几家民宿就是她家的,她每天在儿女家的客栈里转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聊聊天,日子过得自在而满足。</p> <p class="ql-block">驱车上山,藏寨美景尽收眼底,不愧是《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p> <p class="ql-block">三号观景台,贡嘎雪山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这是寨子里位置最高的酒店,五号观景台就在酒店旁边。</p> <p class="ql-block">五号观景台最佳拍摄时间是早上。</p> <p class="ql-block">全国疫情形势紧张,各地防疫措施日趋严格,北京也接连更新返京规定,思虑再三,为避免节外生枝,不给同伴添麻烦,决定提前结束旅行,从丹巴直接乘车去成都,飞回北京。原计划新都桥、云南迪庆德钦、香格里拉只好另择机会了。</p> <p class="ql-block">此次川西踏秋行,虽只走了半程,却幸运的遇见了东川天光、毕棚沟初雪、丹巴嘉绒藏族婚礼……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爬最高的山,走最远的路,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我喜欢路上的风景、路上的偶遇、路上所见所闻的故事……我喜欢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