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厨房

与向日葵共舞

身为职业女性的我,平日因为工作、家务、孩子皆不敢误,总是过着“才下讲台,又上灶台”的日子。所以,每逢周末,除了对家进行一周一次的大扫除外,想方设法地远离“庖厨”,远离“烟火”,任由先生在厨房重地反复实践、一次次刷新他厨艺史上的“成功榜单”。 可是,每当我看着朋友圈的各种传统美食图片,想着那些记忆深处的美味佳肴,口水总是不自觉地被诱惑得飙了一地。也曾试着“打卡”一些所谓的“网红食品”,可是不同的饮食习惯和不同的做法,总是让我期待越高,失望越大。<br>这个周末,按捺不住对芋饺的思念,我开始亲自“操刀”。<br> 一大早,我就嘱咐先生把前几日买来的芋子用高压锅煮熟,并用破壁机搅碎待用。然后,将从同事婆家买来的正宗地瓜粉碾成面粉状,将二者按一定的比例和成面团,置于案板醒上一会儿。 醒面的当儿,我把先生一大早买的里脊肉洗净、切块,扔进破壁机,然后把黑木耳用开水焯了一下,一同放进破壁机搅碎、盛入大碗,加入:红酒、生抽、耗油、白糖、鸡精、胡椒粉少许,搅拌均匀后静置待用。再将五花肉放入锅中熬成油渣,接着用破壁机将油渣打碎,盛入小碗等包芋饺时洒在馅上,给馅儿添香增酥。接着,我在五花肉熬出的油中打入两个鸡蛋,用筷子迅速搅碎,炒熟后盛碗晾凉,倒入静置的馅料儿中,再次搅拌均匀,洒上碎油渣,馅料即大功告成。 当然,如果你喜好油香,也可滴上几滴麻油,或者直接将五花肉搅碎入馅……自己动手制作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爱好自由发挥,不必强行跟着别人的嗜好勉强自己的味蕾。<br> 等调馅这个精细的工程完毕,面团也基本醒好,可以开始包芋饺了。<br> 我先将面团揉匀,搓成长条,切成一个个大小均等的小剂子,然后拿起一个小剂子,放在手掌心搓圆、压扁,再把边缘用双手捏薄,舀一小勺馅料放在面皮中间,用右手捏紧一角,再把另一半面皮对准第一个角的两边捏紧,一个三棱锥型的芋饺就包好了。 当然,这是传统芋饺的制作手法。如果你觉得三角棱锥的包法有困难,又喜欢芋饺的爽滑Q弹,还可以像包饺子一样对折着包,只要你能将馅料装进地瓜粉和芋子和的面皮里,无论是下到沸水里捞,还是隔水蒸,都不用担心它会破裂。因为,地瓜粉和芋子遇水后粘合性很强,不像面粉那样,手法稍欠火候,料馅和皮就容易脱离,个个饺子都跳进锅中“洗了个澡”,吃起来寡然无味……这或许也是芋饺吃起来特别香的一个原因。 芋饺包好了,传统的吃法是上笼屉蒸熟,然后蘸着自己调制的蘸料汁吃。而我则喜欢把它们放进沸水里,用滚水捞熟盛盘,撒上葱花,然后另起油锅,放些葱白炝香,加入酱油、红酒,小火煮沸,加些许鸡精调味,最后淋上芋饺,一盘鲜香扑鼻、Q弹爽滑的油泼芋饺便热气腾腾地呈现在你面前,诱惑得你馋虫蠢蠢欲动…… 此外,芋饺还可以就着汤汁吃。可以是筒骨高汤加些青菜、葱花,也可以纯粹地葱白炝锅加清水,搁些许酱油、酒、耗油、鸡精、白胡椒……再根据自己喜好加些青菜、葱花……无论煮法如何变,留给唇齿的永远是Q弹爽滑的口感…… 小时,我们由于家境贫穷,又居住在偏远的山区,美食于我们这些乡村孩子而言,真的是太过遥远了。但手巧的母亲常常就地取材,把满地滚的地瓜、芋子等这些孩子们嫌弃的粗粮,通过一道道繁复的工序,摇身一变,变成地瓜粉丝、芋饺等这些精致的美食,既解了孩童的馋,也在我的记忆深处烙下了味蕾记忆。 以致多年以后,我远离了家乡,还是忘不了记忆中妈妈的味道;那些躲藏在味蕾深处的记忆,会在某一瞬间倏忽跳出来,让人“剪不断、理还乱”,于是,不管多么疲惫,多么想逃离“庖厨”,为了记忆中的美味,都愿意去“复制”“再现”童年的味道……并把浓浓的爱嵌进食物里,把动手的乐趣镶入烹饪中,把每一个烟火的日常过得像童话一样快乐! 难怪有人说:“精湛的厨艺能让人拥有一个富足的人生,而热爱美食的人,往往是快乐的。”或许,这正是烟火厨房真正的魅力所在吧!也是我既想逃离“庖厨”,又割舍不了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