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从“茅江口”到“老闸河”</p><p class="ql-block"> 长江大堤新堤老闸西侧立了块巨大的石碑,上刻“永固”二字,寄望大堤千年永固。大堤老闸里边小河是老闸河。系内荆河的分支,古称“夏水(今内荆河)南折支河。”来于小港,经张大口、河岭,穿过新堤城区至老闸汇入长江。河长15.6公里。老闸口历史悠久,内荆河一支由小港经此出江,此口称茅江口,为荆江左岸“九穴十三口”之一,逐渐形成市镇,称作茅埠。此乃新堤镇的前身。”由于不断发生大洪水,堤防崩塌,不断退挽修筑,屡筑屡决,故茅埠兴衰不定。直到明嘉靖中“增筑新堤五千三百余丈,自是江堤称巩固矣,”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茅江口溃口,敞口32年,直至万历十一年(1582年)才又将茅江口堵复,复筑新堤。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茅江口建闸,名曰茅江闸。因其河在长江大堤内,故称内河。而滚滚东去的长江,新堤人称之为外河。新堤濒临长江,在汉口岳阳之间,背倚洪湖,百货转运,商业繁荣,清初已是沿江重要市镇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我心里,内河之于新堤,如同一场亘古的对话。一城繁华,对着一河幽静;现代红尘,对着古老夏水。对话讲些什么?洪湖人听了几百年!</p><p class="ql-block"> 不管你是不是见到老闸河的河水在流淌,也不管你是否身在洪湖新堤城中,内河就在那里,仿佛整个洪湖市就安定了,所有的“心”安顿于斯,所有的“气”蕴积于此。从此,城市浮华的日子忽而就有了一份笃定、从容与沉着。洪湖人就多了份水的润泽!洪湖新堤这座小城也就有了灵魂。</p><p class="ql-block"> 老闸河就像一条蓝色的流云,停在我们的念想里。我有时候想,假如有那么一天,老闸河就象她远古的母亲云梦泽一样消失了,你想啊,失去老闸河的新堤,或许,这座城里雄伟的建筑还在,新堤依然是新堤。然而,失去了灵魂,那将陷入怎样的平庸、肤浅和空空荡荡啊。《庄子》说:“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天德之象也。”水的润泽让城市有了深刻的文化意象!</p><p class="ql-block"> 这么多年,我也曾见过大海的辽阔,在长白山天池见过我国最深的湖泊。混在观光的队伍里游历过飞流直下和“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这些“水”面前,我从来都是一个匆匆过客。唯独这“老闸河”不一样。我熟悉这河里的每一个波纹,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p><p class="ql-block"> 我家门前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街,新堤人称之为“东岸正街”。屋后就是这条老闸河,我们也称作“内河”,到以后才知道这条河的官名叫“内荆河”。</p><p class="ql-block"> 门前的石板街是一条典型的明清老街,整条街明清建筑相接,多是天井小院,厢房旁列,斗墙翘脊,外观古朴,风格迥异,静寂的青瓦灰墙外几株翠绿的古柳在小镇的风雨中诉说着东岸正街的苍桑与繁华......!</p><p class="ql-block"> 入夏的“老闸河”最是繁忙,从湖里.从乡下来的大小木船载满菱角莲蓬,活鱼鲜虾,大米青菜,汇集在“老闸口”进行交易,“老闸”背上的“黑市街”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我们这一党的小玩伴成天如泥鳅泡在清澈凉爽的小河里。</p><p class="ql-block"> 如今老闸河已经经过人工修葺,河,平平整整、流水也平铺直叙,老闸河口是荷花广场,“东岸正街”变成龙街。成为洪湖市新的商业中心,一道道的桥梁让大家距离更近。老闸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得让那些曾经变得不是很真实,但依稀间夜晚的风还是那个风,天空还是那个天空,老闸河还是那条“老闸河”,不变的是昨天已成为今天的传说,今天也会成为明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进入现代城市的生活之前,老闸口被早期的新堤人称为茅江口。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又在老闸上游(距老闸2km)建龙王庙闸,因晚建于茅江口闸,故称新闸,后来的“老闸”字面之“老”,显然是相较于龙王庙闸。从“茅江口闸”到“老闸”的名称迁易,潜伏着洪湖新堤从农村集镇到新兴城市的转变脉络。</p><p class="ql-block"> 是“老闸河”之“水”让洪湖新堤形成特定的城市文化,而不是自然造物让旷野成为风景,对城市文化有所反思才会让城市居民拥有自己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灵魂可能先于物质进步。因而,新堤的城市文化一定是先于高楼大厦抵达“老闸河”。在“老闸河”两岸沉淀,升华,绵延至今!</p> (二)从“夏水”到“内荆河”<div> 河流,比不过大海的辽阔,但也有自己的胸怀,远方的远方是它永远的梦。它在用清幽的词章书写漫长历史的足音。<br></div><div> 内荆河是湖北省境内河床海拔最低的河流,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荆北区防洪排渍方案》载:“内荆河上游水源是以长湖为尾闾的,发源于江陵、荆门、潜江三县丘陵山区的溪流。内荆河自西向东流,沿途汇集两岸的支流,并串通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大同湖、大沙湖等湖泊和许多垸内湖,构成错综复杂的水道网。除通过螺山闸、新堤老闸分泄部分水量外,主流出新滩口注入长江,它是长江的一条支流。<br> 内荆河流域又称四湖地区,因干流穿越长湖、三湖、白露湖与洪湖而得名。全流域地跨荆门、沙市、江陵、潜江、监利、 仙桃、洪湖等县市,集水面积 10361 平方公里。<br> 内荆河前身即古夏水。《水经注》云:“夏水出江津于江陵县东南,又东迳华容县(今监利境内)南,又东至江夏云杜县(在今沔阳县东南)入沔”。南朝以后,夏水逐渐南移,与涌水下游合流。宋元之际,分江口塞,而称长夏河。因长夏河与沔水并行东流,地处荆江大堤内侧,后改称内荆河。 处于长江和汉水之间,两岸为广阔的冲积平原,大小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构成内荆河水系,河床依地势由西北向东倾斜,坡度小,水流缓慢,每到雨季,水域内水量大增,加之上游来水,渲泄不畅,至使中上游渍涝成灾。为了排泄县境积水防止涝灾,清嘉庆十六年(1811),汪制军开新河于福田寺,出白艳湖,历白公溪,至新堤,使之注入长江。<br> 《楚辞学论文集・楚郢都》一文中说:“江夏者,夏水也,夏水出江陵东南,江水夏汛而为流。”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夏水虽然支流甚多,但它仍为古代长江分支的单一河道,因而其流量很大,河床甚宽,并非是“夏水出江陵东南,江水夏汛而为流。”东汉应劭所谓(夏水)“始于分江,冬竭夏流,故纳厥称。”只能说明两汉时期的夏水河道随着人们对江汉平原地区的不断开发,夏水泥沙日益淤积,导致夏水流量逐渐变小,成为汉魏时季节性河流。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期,夏水恰恰是因水的流量甚大而得名。按《中华大字典》夏字条引《方言》说:“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谓之夏。”“夏”亦可作大解,战国时,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也曾感叹:“方仲春而东迁,”(笔者按:此时正值枯水季节),“江与夏之不可涉。” 这说明,当时的夏水确非季节性河流而是楚国郢都与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水运交通航线。<br> 简言之,夏水是长江向北分流的最大一支,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汛期,长江洪水通过夏水分流,因夏天水多,冬天水少,冬天时夏水就可能断流,故称为夏水(夏水古称沧浪水)。夏水的进口在沙市附近,流经江陵、监利、仙桃、洪湖等地,从新滩口入长江。自战国时期至1955年堵筑新滩口止的2000多年的时间内,夏水一直是四湖水系演变的主体。夏水接纳了南北许多支流港汊,后逐渐演变为内荆河。1955年后,经扩挖改造成为今之四湖总干渠,她是洪湖地区的母亲河。亦是新堤“老闸河”的活水源头!<br> 最喜欢河边的幽静与丰富。有时候,遇见一块石头,或邂逅一个涡流,都可能引发一份怀古与感发。涡流的洄还,石头的纹理,它们都曾是这条河远去的岁月。<br> 其实,内荆河的语言,远比我们更古老,也更深刻。每次行走河边,面对那靜寂的河水,总会收到无数细微的来自远方的生命启示。</div><div> 内荆河流经的戴家场1927年9月10日夜,由共产党人刘绍南、彭国材、贺闯等人率领,打响秋收暴动第一枪。戴家场暴动告捷后,成立了戴家场乡农民协会(内荆河岸第一个红色政权)与此同时,农民暴动风起云涌,席卷内荆河流域,随后组建洪湖赤卫队。<br>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评价道: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啜饮洪湖水成长的洪湖儿女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仅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洪湖就有留下姓名的烈士3144人和数以万计不知姓名的烈士为革命献身,他们用鲜血染红了无言的内荆河水,用生命铸就了“洪湖精神” 激励着后人继续奋勇向前。</div><div> 我不知道这内荆河边到底埋有多少忠骨,也不知道这河水到底载有多少英雄故事。我所愿意提醒的是,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流血者有着太多太多嘎然而止的青春。内荆河边英雄祭,何尝又不是内荆河边青春祭?<br> 新中国建立以后,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荆北地区防洪排渍方案》,将内荆河裁弯取直,沿线串连长湖、三湖、白鹭湖、洪湖等湖泊,联络数以百计的大小河渠、溪沟。几十万江汉儿女历时5年,挖出了这条从沙市区观音垱镇习家口至洪湖市新滩镇新滩口,全长185公里的四湖总干渠,从此结束内荆河流域内涝之苦。四湖总干渠是全省最大农田水利工程,堪称人类水利工程奇迹,内荆河因接纳了众多支流,水源丰沛,终年不涸,恩泽四湖大地,收排灌之利,舟楫之便,成为鱼米之乡。它让饱受洪水内涝之苦的内荆河流域成了全国有名的“天下粮仓”。<br> 从“夏水”到“内荆河”到四湖总干渠一条历尽千年演变见证荆楚大地人水共生共治的河流。 <br><br> <br> <br></div> <p class="ql-block">(三)岁月留痕“沧浪水”</p><p class="ql-block"> 在三千年岁月中,最能代表“夏水”底蕴、精气与格局者,当数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的河流中“夏水”是一条小水,历史上地位不重要。而“楚辞”在我国文化史上地位却十分耀眼。谈“楚辞”必谈“夏水”,夏水”古称“沧浪之水”。</p><p class="ql-block"> 郑玄注《尚书》“沧浪之水,言今谓之夏水,来同,故世变名焉”。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由此言之,水应由沔” 。屈原《哀郢》“遵江夏以流亡”之夏水,也是《渔父》中说的“沧浪之水”,后期也称长夏河,现在则称内荆河。</p><p class="ql-block"> “沧浪之水”亦指青苍色,多指水色。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p><p class="ql-block">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后来秦国和楚国结盟“黄棘之盟”,然而屈原反对这个结盟,再加上屈原一直被排挤,最终屈原被逐出了郢都。关于屈原此次变法的内容,《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非常简略,后人无法窥其全貌。幸好屈原给我们留下《楚辞 九章》哀郢。</p><p class="ql-block">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此章言己虽被放,心在楚国,徘徊而不忍去,蔽于谗谄,思见君而不得。故太史公读《哀郢》而悲其志也。”宋·朱熹《楚辞集注》:“此章形容邪佞之态最为精切就,读者宜深味之,则知佞人之所以殆,又信此语与孔圣之言实相发明也。”清·徐焕龙《楚辞洗髓》:“于《九章》中最为凄惋,读之实一字一泪也。</p><p class="ql-block"> 屈原遭到了放逐,沿着“沧浪之水”游荡。他在荒芜无垠的云梦泽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p><p class="ql-block">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p><p class="ql-block">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沧浪之水”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p><p class="ql-block">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p><p class="ql-block"> 自此以后,“沧浪”的内涵就丰富起来,不仅指那条河流。宦场仕途中的不少失意者,将它的清流来滋润自己荒芜的心田,作为精神的归宿,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实在没有什么差别,“沧浪”也就含有隐逸的主题了。沧浪之水正是失意人平静清澈的心态追求,歌之咏之,累累不绝于纸墨。然而就在这汩汩流水里,正映照着那些令人感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北宋庆历三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与枢密使杜衍及富弼、韩琦等锐意改革,时任集贤校理的苏舜钦,成为保守派的攻击目标。庆历五年春天,苏舜钦挈家南下,到苏州已是初夏。由于心情烦闷、天气蒸燠,他觉得租住的屋子褊狭低小,不能出气,半年里搬了三次家,还是不能满意。一天,他偶尔走过郡学,见东面草树郁然,崇阜广水,有一片弃地,三面皆水,森森古木相掩蔽,静落落的。问老人,才知道那是当年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的池馆,虽废圮已久,但遗意尚存。苏舜钦实在太喜欢这个地方了,就以钱四万缗买了下来,修葺亭园,想到自己遭遇,不由联想到那首渔父之歌,就在山上筑了个亭子,题名沧浪亭,还写了一篇《沧浪亭记》。</p><p class="ql-block"> 苏舜钦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梅尧臣《寄题苏子美沧浪亭》则写道:“闻买沧浪水,遂作沧浪人。置身沧浪上,日与沧浪亲。宜曰沧浪叟,老向沧浪滨。沧浪何处是,洞庭相与邻。”虽说“沧浪”两字悠悠入口,但是似乎只有苏舜钦才真正懂得它,于是也就被他占为己有了。</p><p class="ql-block"> 渔父之歌,唱了千百年,至此才在苏州落实下来,情景交融了,“沧浪”也成为古城的一个文化符号。人们说起“浪浪”,就会想到苏州,想到那清风明月、近水远山的地方。真实的“沧浪何处是,洞庭相与邻”的“夏水”倒被人忽略了!</p><p class="ql-block">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离开故乡而奔就远方啊,顺着长江和夏水流浪。<br> 屈原,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一生在外交上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追求圣君贤相的“美政”,力主改革以富国强兵。屈原为怀王起草改革朝政的宪令时,因拒绝代表保守势力的上官大夫要修改一些条文,而得罪上官大夫而被其谄害,怀王“怒而疏屈原”,屈原被流放。<br> 关于屈原的死,苏轼《屈原庙赋》有解释,体悟。“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死犹能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屈原的伟大之处,并非他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实践行为,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的进取模式!它激励着有识之士,为了理想,为了高尚的事业,舍身取义,上下求索。<br></p><p class="ql-block"> 在梦幻般的路灯影里我曾在“老闸河”整洁的人行道上缓缓踱步。有时,我会有梦一般的想像:当游人散去后,“内荆河”以至“沧浪水”的那些感人故事,诗章与文字,会不会乘着月色,从历史的那边泅渡回来,在这条河里发出清雅的回响,与今天洪湖新堤的城市文化碰撞溶合形成另一个崭新的开端!<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