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1月13日,尼山小学五(2)班8位学生8位家长,在班主任谢丽芳的带领下,来到余东村尼山小学学农基地,开始认菜、浇菜。</p> <p class="ql-block"> 尼山小学在校长杨根银的倡导下,在余东村建立了学农基地,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劳动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技能和习惯。这不,他们一到劳动基地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浇菜。瞧,他们干得多认真啊!</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家长代表——朱姝畅的爸爸朱友良进行了相关知识讲解。首先,他介绍了田里一块块的叫“畦”,田字旁,因为是田里的,右边两个“土”,因为畦都是泥土。孩子们一边听一边观察:浇过水的菜,叶子上有好多水珠,晶莹剔透,像珍珠。有的水珠在菜叶上滚来滚去,孩子们联想到了荷叶,想到了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p> <p class="ql-block"> 在诗境中,孩子们认识了萝卜的幼苗。它们长得这么密,将来怎能长成大萝卜呢?这时,朱姝畅爸爸开导说:“这就需要间苗了,就是在长得密的地方,把弱小的苗拔去。”谢老师心有所感,她教育孩子们说:“我们只有从小认真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才不会成为弱者被淘汰!”孩子们听了,心有所动,个个若有所思。</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 来到一畦芥菜边,朱姝畅爸爸介绍道:“这是九头芥的幼苗。我们人只有一个头,为什么这种菜叫九头芥呢?因为这种菜在长大一点后,就会从根部再长出一株。再长大一点又长出一株,就这样,长到后来,多的一棵菜竟长出了九株,甚至更多,每株一个菜芯,所以叫九头芥。”孩子们听得一惊一乍的,谢老师一听,来了个三句不离本行:“这里的九,是虚指,表示多。孩子们,我们汉语里有好多带有数字的词语是表示虚指的,如:千军万马,九牛二虎……”没等老师说完,孩子们抢着说:“万水千山,九牛一毛……”多好的语文综合性实践课堂啊!若有心,人生处处是课堂啊!</p> <p class="ql-block"> 在一畦豌豆前,孩子们被豌豆的品质感动了:豌豆把自己的果实献给人后,还把自己的身躯埋入地下,成了腐殖质,让再种在上面的植物有更多营养,长得更茁壮!这种死了也要奉献的品质,使孩子们顿时想到了落花的品质,一句诗脱口而出:“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既有劳动知识的学习,又有劳动技能的培养,还有语文知识的渗透,更有对学生品德的熏陶,多有意义的高效课堂啊!</p> <p class="ql-block">爱护环境,让河流更清澈,也是本次活动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为孩子们认真、开心的行动点赞!</p> <p class="ql-block">实践任务完成了,孩子们和家长、老师进入了“游”的环节。瞧,在这座七彩吊桥上,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孩子们故意把吊桥晃得太剧烈,谢老师都被吓跑了!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向中国农民画展览馆冲去!</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外,农民墙上的这只大公鸡画得真好!看,它真是威风凛凛!</p> <p class="ql-block"> 馆外,古老的水碓不停地诉说着它曾经的任劳任怨。那时,它日夜不停地为人们把稻谷打制成大米。遥想过去千万年,它真是功不可没啊!</p> <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功臣”,人们为它立了木碑以示纪念与感恩。</p> <p class="ql-block"> 村游第二站:中国陶瓷村碗东村。一进村口,我们的想象就被颠覆了:自古都是碗比人小,人比瓶高,这倒好,碗比人大,瓶比人高!瞧,小朋友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冲进大碗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碗东村真不愧是美如画啊!每家每户的墙上瓷器画、瓷器街画得栩栩如生。瞧,这户人家墙上的画,你若不十分仔细,还以为那半墙是一条瓷器街呢!</p> <p class="ql-block">墙上美如画,房前屋后是菜园,多美多科学的农家搭配啊!</p> <p class="ql-block">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试!走,去体验体验怎么做瓷器!</p> <p class="ql-block">啊哈,手心湿湿的,滑滑的,痒痒的。根据老师傅的教导,我们一会儿就把一堆陶泥变成了瓷器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 你看出奥妙了吗?看似不动的手,其实有一个大拇指必须轻轻地扣着内壁,手型必须稳定,并按你想要做的瓷器的形状而作细微的变化。手型不稳定或手型变化稍微一快,瓷器就变形了!</p> <p class="ql-block"> 带着满满的快乐,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去。而那被间出来的萝卜菜,与芋头一煮,也成了我们美美的晚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