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华夏文明,讲好偃师故事” ——偃师作协组织骨干会员赴府店镇开展文旅故事采风

刘暮春

文/寇俊杰 暖风和煦府店镇,艳阳高照采风行。11月13日,为“传承华夏文明,讲好偃师故事”,深入挖掘偃师文旅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按照偃师区文联要求,偃师区作协认真落实创作责任,组织作协骨干会员,继赴山化镇采风后,又深入府店镇开展文旅故事采风。 府店镇历史文化深厚,古代遗址众多。旧时为府兵制的轘辕府,为偃师向东南方向驿路上设的站(店),故名府店。它地处偃师区东南部,东与巩义市鲁庄镇接壤,东南、南与登封市大金店镇毗邻,西南连大口镇,西、北接缑氏镇,行政区域面积121.93平方千米,是偃师区面积最大的镇,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滑国故城、唐升仙太子碑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滑国故城、元先天宫碑等三处,另外红色文旅资源尤其丰富,还有海拔1302米的偃师最高峰——香炉寨。 区作协文旅故事采风团一行十余人,目的明确,主要瞻仰考察了碾道湾歼击日寇战场旧址、抗日十三无名烈士纪念碑、滑国故城(即玄奘家祠)、九龙角水库、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队部旧址、大葡萄峪、五佛山、八路军抗战医院旧址、褚遂良墓苑等历史文化及红色教育遗存,通过实地考察、参观、游览、聆听当地人讲述故事等,直观真实地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府店的文旅资源有了深刻的认识,为写好府店镇文旅故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站八路军抗战医院) (参观当年的医院窑洞) <div> (窑洞迎门的桌子摆放着当年窑洞的主人照片,墙上是这家后代用十字绣绣的毛泽东主席的像。窑洞的主人把自己的院子让出来,做临时抗战医院,救助了六七十名伤员)</div><div><br></div> (各位领队和八路军抗战医院现任的主人合影) 第二站——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队部旧址 大家在八路军豫西抗日战争独立支队司令部院内合影 在抗战司令部旧址的门口合影 (这老爷子今年86岁,是抗战司令部院子主人的侄子,他在向大家讲述他叔叔当年的故事) 采风路上的同志们 大家边走边谈论自己的心得感悟 李向阳老师在讲述抗战历史故事 采风路上——个个雄姿英发 大家在柏峪村口合影留念,开启新的行程 就是在这个纪念碑所处之地,一个不足十五岁的少年用鈔子枪杀死了罪恶累累的日本军官梅协 这块纪念碑背面详细叙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故事。侵略者最终没有好下场。 村党委书记李书记给大家讲述当你的战斗详情 这里青山绿水,溪流潺潺,适合做旅游开发。当年英雄的事迹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来这里做旅游开发策划的人员加入了采风队伍,认真聆听着李书记讲的故事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缅怀先烈 展望未来)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第四站:大葡萄峪,当年抗战的场所,现在那里的村民已经搬迁,仅留下少数人家还不肯搬离旧宅。鸡鸣、鹅叫、默默尾随着人的狗,给这份破旧的村落增添了几分原生态的生机 (大葡萄峪的村口) ( 石头垒成的建筑物记述着这里的人们靠山吃山的原始念想) 这是1985年新盖的门楼,门楼的装饰显示着这家人曾经的富庶 这家门楼上砖雕的”东方红“几个字展示着时代的色彩 这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标准建筑 几只鸡在村口草丛中悠闲散步,预示着村中还有人居住 拜谒无名抗日英雄 这十三名无名抗日英雄的墓,一直由一个叫裴麦闹的老人守护着,他去世后他儿子接替了这份责任,近年来偃师政府为这些无名英雄修筑了陵园 愿烈士们安息! 古滑城的城楼重修于道光十七年三月,一座古城见证着许多历史故事 走进古滑城 (今年大雨后,干涸的滑成河又蓄满了水) (环绕九龙角水库的大山) (常景周老师正在给大家介绍偃师九龙角水库周围的大山以及与大山有关的民间传说) (返回的路上,拜谒褚遂良墓) ( 墓园周围的葡萄地) <div><br></div><div>(褚遂良墓园东南的亭子)<br></div> 本次采风活动由区文联安排部署,区作协组织实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李向阳带队,区老促会副会长、作协顾问常景周精心安排线路,府店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并安排和冠平同志全程陪同,所到村的党支部书记热情服务,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此表示衷心感谢!<br>通过此次活动,采风团成员对府店镇的文旅资源有了详细了解,大家专心聆听,或拍照留存,或记录整理,对写好府店的文旅故事充满信心,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抓紧时间,精心创作,写出能反映府店历史风貌、抗战精神的精品力作,向偃师文旅产业发展贡献区作协的力量和担当!

文旅

偃师

采风

作协

故事

抗战

八路军

旧址

滑国

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