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冬的海南,温沐如春,好研的人儿们隔着疫情防控,跨过遥远的省际,通过腾讯会议视频连线,两地实时会议的形式,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1年11月13日下午</p><p class="ql-block">【地点】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p><p class="ql-block">【参加人员】工作坊全体成员、西秀中心小学校及兄弟学校全体数学教师</p><p class="ql-block">【活动主题】探究课堂教学的新路径和新模式</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杨萍萍</p><p class="ql-block">【活动流程】</p><p class="ql-block">1.名师课堂展示《解决问题的策略》(徐斌);</p><p class="ql-block">2.专题报告:《<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痕教育的实践策略之一:不知不觉中开始</span>》(徐斌)。</p> 前期工作部署 <p class="ql-block"> 我们早在十月底已把这次教研活动部署好,但十一月初全国疫情出现轻微的反弹迹象,徐斌老师所在的江苏省出现新冠病例,无法出省亲临现场。于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时连线,观看录播课➕聆听讲座,开始了这一场特殊的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但凡计划赶不上变化时,应变会生成更多的美好。也正因为疫情防控,让我们荣幸地观看到徐斌老师在自己所教班级的教学,一堂数学无痕教育研究的常态教学课。</p> 名师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徐斌老师在自己所教的五(7)班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录播课。</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在课伊始,直接出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跟学生聊“我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既然学过策略,策略是什么?”“用策略能更好地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再复杂的问题都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我们来玩一个游戏(飞镖游戏),你可能投中几环”……徐老师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地和学生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新内容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在“飞镖游戏”中,和学生说着说着,就生出了新知“一一列举的策略,要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紧接着给木偶戴帽子的例题情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按顺序更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习悄然进行,过程轻松愉快。</p> <p class="ql-block"> 在例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教学中,徐老师先让学生选择画图的策略或列表的策略,动手画一画有几种不同的围法,再在交流中让学生提醒列表要注意什么,“怎样来列表,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经历了“一一列举”的过程。到此,我惊叹于徐老师的导入铺垫,有趣、有层次性且精妙!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是在用策略了。然徐老师又通过“你觉得王大叔会选择哪一种围法?”让学生说面积,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羊圈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同时小结了课上到现在我们学会了“一一列举的策略,要做到不重不漏,可以找到规律”。学生设身入境地选择中,从实际情况出发的思考中,感受知识的必要性。</p> <p class="ql-block"> 接着解决订阅杂志的问题,徐老师让孩子们同桌讨论“全班同学每人至少订一本,有几种订法?”“说一说怎么订,是只订一本的还是订两本的还是订三本的?”学生按顺序说出不同的订法,引导学生分类列表一一列举,做到不重不漏。紧接着徐老师带领学生全面地回顾小结“一一列举的策略,最关键的是要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像刚刚看到同学们有的是画图的,有的是列表的,通过我们学过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列举,为了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有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如果能找到规律,像刚刚王大叔那样,找到规律更好地解决问题;还可以先分类”。</p> <p class="ql-block"> 在 “用学过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在用数字组三位数的游戏中应用“一一列举”<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策略</span>;在音乐时钟情境中按顺序列举应用策略;在两辆公交车同时发车的问题中进一步列表找出规律应用策略;最后回扣导入“飞镖游戏”的问题“投中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让学生按类列举应用,再改一改“投了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考虑分类再列举)给学生回去思考,把一一列举的策略应用推向高潮,留下思考,学生回味无穷地结束课堂学习。</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这堂课的整个过程,组织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应用,循序渐进中掌握了策略。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课结束了,孩子们在课上经历了,收获了,深刻了。</p> 专题报告分享 <p class="ql-block"> 徐斌老师这次与我们分享的专题报告主题是《无痕教育的实践策略之一:不知不觉中开始》。</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在进入报告主题之前,跟我们分享备课评课关注的四个要素:“需要”“过程”“价值”“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中要先引发儿童对策略的需要;策略必须由学生探索、发现,在参与过程、经历过程、探索过程中形成;让学生感受策略的价值,并通过策略的学习感悟数学思想,通过策略实现思想的渗透。</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说,今天的这次教研活动,围绕【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策略:一、不知不觉中开始的策略。二、潜移默化中,理解的策略。三、循序渐进中掌握的策略。四、春风化雨中提升的策略。】中的第一个策略进行的专题报告分享。</p> <p class="ql-block">一、读书带来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对一种教育理论加以筹划,是一种庄严的理想,即使我们尚无法马上将其实现,也无损于它的崇高。——康德《论教育学》</p><p class="ql-block"> 寻找一种与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帕尔默《教学勇气》</p><p class="ql-block">寻找最合宜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在他降生时就准备了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周国平《最合宜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理想是心中的明灯,是崇高的目标,即使不能达到,也在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徐老师在读书思考中找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无痕教育。</p> <p class="ql-block">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杜威”</p> <p class="ql-block"> 当教育被狭隘化为一种专门职业,被置于有目的有意义有组织的逻辑拘囿时,它的很多意义已经消遁无形了。——徐光《教育无痕》</p><p class="ql-block"> 数学教师有三个层次,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是教书匠;能够体现数学思维的,是智者;而能进行无形的数学文化熏陶的,则是真正的大师。——郑毓信</p><p class="ql-block"> 朱光潜《无言之美》:“精进的程序”疵境—稳境—醇境—化境。</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从论语的启示、教育名家之言、自然界的现象的思考与发现中,更夯实研究无痕教育勇气,坚定前进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二、无痕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p> <p class="ql-block"> “无痕”的三种样态:</p><p class="ql-block"> 本来无痕迹(雁过无痕)</p><p class="ql-block"> 看不出痕迹(踏雪无痕)</p><p class="ql-block"> 不留下痕迹(润物无痕)</p> <p class="ql-block"> 无痕教育的基本含义:</p><p class="ql-block"> 无痕教育是指隐藏教育意图,遵循教育规律,通过间接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得到更好的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p> <p class="ql-block">三、策略之一:不知不觉中开始。</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借助这几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渐渐的就这么开始了;大雁已经飞过,天空没有留下一丝云彩。”说明看似和学生谈话聊天做游戏,学习已经开始,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引出不知不觉中开始的策略。</p> <p class="ql-block"> 徐斌老师根据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结合课例,具体地和我们分享如何做到“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的四种做法。</p> <p class="ql-block"> 1.故事情境中引出新知</p><p class="ql-block"> 徐老师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说明如何通过故事情境引出新知,同时列举了两个课例示范做法:《9的乘法口诀》(二年级)用动画片的主题曲《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创设故事情境关联新知学习;《鸡兔同笼》(二年级)创编“老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故事情境让学生想到面对同样的情况怎么处理,进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一化</span>”学习新知。</p> <p class="ql-block"> 创编故事情境,可是一种创造性教学。</p><p class="ql-block"> 创造性教学的一个特征是,教师尽量关怀学生的学习,努力使自己返回到学生阶段,也就是开始一个倒回的过程,这样他才有可能把自己与学生看成一致的,并使学生把他视为同一。——海纳特《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2.游戏活动中带出新知。</p><p class="ql-block"> 徐老师联系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采用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种方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p><p class="ql-block">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苏霍姆林斯基</p><p class="ql-block"> 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陈鹤琴</p><p class="ql-block"> 用四年级《平均数》课例的“套圈比赛”,说明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平均数,学生更能切身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整体水平。</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还很及时地与我们普及“读图时代”需要“读图能力”和广义知识分类,我们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重视策略性知识教学。</p> <p class="ql-block"> 3.复习铺垫中长出新知。</p><p class="ql-block"> 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p><p class="ql-block"> 徐老师提出了这个做法,并举了一年级《9加几》和二年级《认识乘法》两个课例,说明如何在复习铺垫中长出新知。还教我们根据数学知识的来源判断什么时候用复习导入,什么时候情境或游戏导入。</p> <p class="ql-block"> 4.谈话交流中生出新知。</p><p class="ql-block"> 徐老师的这一做法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堂是一门语言的艺术,<span style="font-size:18px;">语言是课堂的润滑剂。</span>精心设计的教学,必须是具有恰当准确的教学语言设计,师生谈话的质量也取决于老师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用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和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两个课例使我们明白怎样在谈话交流中生出新知。</p> <p class="ql-block">四、小结专题报告内容,呈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关课标内容及教材内容编写结构。</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的专题报告小结和课堂小结一样精准深刻。不知不觉中开始,我已能深刻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大忌照本宣科,传统的讲授法无异于将学生的思维,策略思想桎梏在某一单一的线路上,对学生多元思考、创新意识培养的棒杀。双减后,我们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努力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乐于组织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经历知识来源的过程,探索过程,体验知识的价值,感悟数学思想。不知不觉中开始的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必定高度集中,乐在其中,潜移默化,将会更高效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p><p class="ql-block"> 期待徐斌老师的下一场数学无痕教育策略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策划:梁彩娥 梁玉花 王玉萍</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韦小丽</p><p class="ql-block">审核:梁玉花 王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