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p> <p class="ql-block">核心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p><p class="ql-block">70多年前,《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后,毛泽东同志发出号召:“一切同志,要在这个历史决议案下团结起来,像决议案上说的团结得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p><p class="ql-block">40年前,《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后,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决议“真正是达到了我们原来的要求。这对我们统一党内的思想,有很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通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无比豪迈——</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侧记、“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新华社评论员:深刻理解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侧记</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侧记</p><p class="ql-block">来源:新华社</p><p class="ql-block">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这是一次注定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册的重要会议——</p><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p><p class="ql-block">全会重点研究了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p><p class="ql-block">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p><p class="ql-block">一次次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勇气,一次次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p><p class="ql-block">以一次中央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p><p class="ql-block">刚刚经历了入冬以来第一场瑞雪,8日清晨的首都北京,阳光明媚、碧空如洗。</p><p class="ql-block">9年前的这一天,党的十八大在京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进入新时代。</p><p class="ql-block">9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p><p class="ql-block">位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的京西宾馆,大厅内悬挂的巨幅标语格外醒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奋斗”。</p><p class="ql-block">连日来,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家集团汇聚到这里,出席本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p><p class="ql-block">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两次会议,分别确定了这次全会的议程、时间等。随着会期临近,世界的目光日益聚焦中国,聚焦这次全会的主题: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p><p class="ql-block">海外观察家纷纷评论:“会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分量和历史分量”“将宣布开始新的发展阶段”“引领中共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p><p class="ql-block">回望百年,每在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总是在对历史的全面回顾、深入思考、系统总结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在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关头。</p><p class="ql-block">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迅猛前进和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1981年6月,改革开放大潮正起。</p><p class="ql-block">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激发起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全心全意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 class="ql-block">现在,距离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已经过去76年了,距离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也过去了40年。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向前发展了。建党百年之际,第三个历史决议呼之欲出。</p><p class="ql-block">此时的京西宾馆会议楼一层大会议室,气氛庄重而热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在这里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p><p class="ql-block">300多名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会议。不是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的中央纪委常委,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金融机构和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党的十九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列席会议。</p><p class="ql-block">9时许,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步入会场,到主席台就座。全场起立,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p><p class="ql-block">根据会议议程,习近平总书记首先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p><p class="ql-block">在全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央政治局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了“三件大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筹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p><p class="ql-block">“三件大事”都聚焦同一个主题——历史,都指向同一个目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p><p class="ql-block">这一年,通过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振奋,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作用;通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力促进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通过认真筹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p><p class="ql-block">这一年,从红军长征血战湘江的战场,到党中央转战陕北的山村窑洞;从点燃红色火种的北大红楼,到丰泽园毛泽东同志故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访历史故地,倾听历史启迪,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全党掀起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潮。</p><p class="ql-block">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才看得更加清楚,才更加具有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伟力。</p><p class="ql-block">“党中央认为,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p><p class="ql-block">在随后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说明时,习近平总书记详细阐释了关于此次全会议题的考虑。</p><p class="ql-block">“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p><p class="ql-block">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p><p class="ql-block">当前,我们正面对着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面对着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繁重任务,迫切需要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p><p class="ql-block">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刻,党中央决定以一次中央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充分体现了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p><p class="ql-block">审议通过决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p><p class="ql-block">从看到决议稿的那一刻起,每一位与会同志都感到沉甸甸的分量。</p><p class="ql-block">百年风云激荡走过的壮阔征程,百年不懈奋斗铸就的世纪伟业,百年上下求索积淀的宝贵经验,浓缩进了这份3万多字的重磅文件。</p><p class="ql-block">“大家有一种共同的突出感觉,就是感到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次全会通过的决议必将载入党史国史,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一位中央委员说。</p><p class="ql-block">正是本着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与会同志认真研读文件,深入学习思考,精心准备发言材料。京西宾馆房间里的灯,经常亮到深夜。</p><p class="ql-block">这次全会思想含量、知识含量十分丰富。</p><p class="ql-block">从8日下午到11日上午,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分10个小组,列席会议人员编入各组,对大会文件进行分组讨论。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各小组听取意见建议,同大家一同交流探讨。</p><p class="ql-block">小组会上,大家争先发言、气氛热烈,有时发言席上的同志话音刚落,就有好几位同志同时起身准备发言。散会后,大家仍意犹未尽,三三两两边走边讨论交流。</p><p class="ql-block">百年党史,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需要研究的问题多。如何处理好新的历史决议同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关系,是与会同志十分关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在作说明时指出,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这两个历史决议基本都解决了,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p><p class="ql-block">他强调,这次的决议,要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p><p class="ql-block">对此,大家普遍认为,党中央的考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决议贯通历史、现在、未来,既呈现全貌又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既接续传统又映照现实、指引实践。”一位来自中央机关的中央委员在讨论时表示,决议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有利于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p><p class="ql-block">一位在地方工作的中央委员也认为,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对于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扎实实做好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具有重要意义,指明了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的前进方向。</p><p class="ql-block">决议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p><p class="ql-block">这一点令与会同志印象深刻:“决议重点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个领域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令我们倍感自豪。”</p><p class="ql-block">大家在参加讨论时一致表示,这些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回望百年,历史进程与思想进程,总是交相激荡;时代大潮同领袖人物,总是相互造就。</p><p class="ql-block">决议中的一段表述,引起与会同志强烈共鸣:</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p><p class="ql-block">大家纷纷表示,这“两个确立”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历史幸运、时代幸运,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p><p class="ql-block">只有从历史中看清成功的必然逻辑,才能从历史中提炼克敌制胜的法宝。</p><p class="ql-block">决议以宏阔的历史视角和深厚的历史智慧,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五条历史意义和十条历史经验。</p><p class="ql-block">一位来自国家机关的中央委员表示:“五条历史意义,既立足中华大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p><p class="ql-block">一位候补中央委员注意到,从“七一”重要讲话的“九个必须”到此次决议的“十个坚持”,进一步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比如,其中的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等,都凝结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启示和现实内涵”。</p><p class="ql-block">深入思考、深入研讨,聚精会神、集思广益,与会同志形成共识:决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将激励全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取更大荣光。</p><p class="ql-block">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继续考出一个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p><p class="ql-block">11日下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p><p class="ql-block">大会堂二层宴会厅内,灯光璀璨。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会标,帷幕正中金色的中国共产党党徽熠熠生辉,十面红旗分列两侧。</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与会同志身着正装,早早来到会场。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等待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刻——</p><p class="ql-block">在即将举行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将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草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p><p class="ql-block">放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时间坐标上,这次全会无疑是一次向历史致敬的盛会,更是一次向未来出发的盛会。</p><p class="ql-block">下午3时,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步入会场。</p><p class="ql-block">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下,会议首先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p><p class="ql-block">“通过!”</p><p class="ql-block">与会的全体中央委员高举右手,一致通过了这份决议。掌声如潮,响彻全场。</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p><p class="ql-block">一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文献诞生了!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坚定、清醒、自信,必将有力推动全党团结极大巩固、党心民心极大凝聚。</p><p class="ql-block">由此再出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主动精神和政治智慧,深刻而鲜明地回答了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未来之问,吹响了开启新的历史征程的号角。</p><p class="ql-block">随后,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p><p class="ql-block">根据这份决议,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p><p class="ql-block">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p><p class="ql-block">由此再出发,已经走过一个世纪征程的中国共产党,将向着执政一百年时所应达到的更加宏伟的目标继续奋进。</p><p class="ql-block">在完成第三项议程,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后,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就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发表重要讲话。</p><p class="ql-block">——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p><p class="ql-block">一百年前,我们党刚刚诞生时,很少有人能想到我们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p><p class="ql-block">“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p class="ql-block">——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p><p class="ql-block">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的生命所在,是我们党能够成为百年大党、创造千秋伟业的关键所在。</p><p class="ql-block">“这次全会《决议》特别强调了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就是要求全党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p><p class="ql-block">——坚持担当责任,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p><p class="ql-block">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p><p class="ql-block">“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p><p class="ql-block">——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p><p class="ql-block">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了“窑洞对”:</p><p class="ql-block">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p><p class="ql-block">“我们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赞扬声很多。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全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闭幕,深沉的旋律在人民的殿堂久久回荡。</p><p class="ql-block">历史如潮、大道如砥。过去、现在、未来,从未如此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70多年前,《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后,毛泽东同志发出号召:“一切同志,要在这个历史决议案下团结起来,像决议案上说的团结得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p><p class="ql-block">40年前,《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后,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决议“真正是达到了我们原来的要求。这对我们统一党内的思想,有很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通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无比豪迈——</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p><p class="ql-block">(新华社记者张晓松 朱基钗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 桂从路)</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p> <p class="ql-block">新华社评论员:深刻理解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p> <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p> <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p><p class="ql-block">“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p><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25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面对中外记者,习近平引用元代诗人王冕咏墨梅的名句,以诗言志,让全世界看到了大国大党放眼全球、面对未来的自信。</p><p class="ql-block">当今世界,要说自信,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这份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是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嘉峪关关城,登上城楼察看关城整体面貌,听取河西走廊长城、关隘历史文化情况介绍。(图源:新华社)</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自知者明,自信者胜。综观古今中外,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p><p class="ql-block">自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我们的人民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由于一直受人欺负,很多地方不如人家,许多人民族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了“全盘西化论”的极端论调。</p><p class="ql-block">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站起来,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富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然而,一段时间里,不少中国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洋节”,冷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许多地方的楼盘、酒店、街道等风行“洋名”,“曼哈顿广场”“罗马家园”“香榭丽都”等比比皆是;年轻人以衣服上有外文装饰为时髦;影视剧、综艺节目也把追跟国外潮流当成“吸睛”诀窍……</p><p class="ql-block">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冲击下,社会上出现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以洋为尊”“崇洋媚外”等心态。</p><p class="ql-block">可见,经济的强大并不必然带来精神的强大。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习近平看得很透彻。</p><p class="ql-block">精神力量不像物质力量一样看得见、摸得着,我们从哪里寻找滋养当代中国人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p><p class="ql-block">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中华文化灿烂夺目、举世无匹。</p><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澳门大学参与“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题沙龙时,对学生们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本人也是一个中华文化的热烈拥护者、忠实学习者”,他鼓励学生们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色。</p><p class="ql-block">他曾自述,五六岁时,母亲就带着他买《岳母刺字》的小人书,“精忠报国”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p><p class="ql-block">在国内国际许多场合,习近平经常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在发表的演讲和文章中,他巧妙引用中华古典名句,时常阐述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话题。</p><p class="ql-block">到地方考察,习近平经常会去当地的文化遗产地、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走走看看,北京玉河、西安城墙、广州永庆坊、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武夷山朱熹园……所到之处掀起了“文物热”“非遗热”“国学热”。</p><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28日,考古这一冷门绝学走进中央政治局课堂。习近平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进一步明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化发展和进步的灵魂与动力。</p><p class="ql-block">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前往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习近平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得益于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局面为之一新。</p><p class="ql-block">文明探源持续突破。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向世界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不断刷新“中国之最”,揭开中国最早王朝都城的神秘面纱;神木石峁遗址的横空出世、三星堆遗址的石破天惊,为中华文明版图再添光彩。</p><p class="ql-block">遗产保护成绩斐然。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5000余处,大小博物馆5800多家,每年参观博物馆人次超过10亿。以故宫、国家博物馆等为代表的热门博物馆往往一票难约,“博物馆热”成为当下中国的文化新景象。</p><p class="ql-block">传统“活化”蔚为大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等传统文化节目登上热搜;国风音乐、故宫文创、老字号出新等“新国潮”逐渐升温;一些中国风博主频频“出圈”;日常生活中,穿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自信满满,汉服经济造就百亿蓝海……</p><p class="ql-block">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中国价值。从“民贵君轻、政在养民”到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p><p class="ql-block">一百载风华正茂,五千年弦歌不辍。14亿多中国人民,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累积的文化养分,找回了泱泱大国的自信。</p><p class="ql-block">习近平说:“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巨变!(文/郑娜 张鹏禹)</p> <p class="ql-block">新华社评论员:深刻理解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p><p class="ql-block">来源:新华社</p><p class="ql-block">作者:新华社评论员</p><p class="ql-block">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以史为鉴,方能开创未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五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为我们深刻理解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p><p class="ql-block">“五个方面”的历史意义,全面、深刻、系统阐述了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既立足中华大地,又胸怀人类文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深刻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p><p class="ql-block">百年不懈奋斗,神州换了人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百年来,我们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经过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p><p class="ql-block">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从饱受欺凌到自立自强,从啼饥号寒到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的路走对了,就要坚定不移走下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实践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p><p class="ql-block">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具有重要意义。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中国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人类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p><p class="ql-block">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在历史大潮中砥柱中流、百炼成钢,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新征程上,赓续红色血脉,加强党的建设,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必将进一步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抵达光辉的彼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