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踏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高二地理组“一人一节公开课”圆满结束。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探讨,共同参与,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抓好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手段,以能力为目标,指导学生提高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阐述事物的能力和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景乐老师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课,教学目标明确,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菊娥老师所授《海—气相互作用》一课,教学思路设计清晰,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丽芳、赵志强、穆晓斌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讲授《气候类型复习》一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丽芳老师讲授时, 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志强老师,板书清晰,结构合理,课堂教学环节紧凑,重点讲解细致,难点能够化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穆晓斌老师,图文结合体现学科特点,体现教材特点,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课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总结及改进措施如下:1、板书,注意板书的设计、书写和运用; 2、走下讲台,教学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实现师生同“学”; 3、提问,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同时也是一种监督方式; 4、检查,注意作业的批改和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加强学习与经验的积累,希望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升华,携手并进 ,共同成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