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故居内的明星们……》刘建军文/图

刘建军

<p class="ql-block">(本篇背景音乐,选自刘晓庆,陈冲主演的电影《小花》,演唱者韩红。)</p> <p class="ql-block">影视明星张莉(刘建军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清烟缭绕、香客如云的成都文殊院径自东去,不远,便到了成都北门一条僻静小街,正通顺街,从街面门牌数到九十八号,这便是著名文豪巴金故居所在。在巴金小说“家”中,这里是高家的府院,现在的主人是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巴金曾说过:“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巴金《家》的《后记》)。在一个春日里,巴金和他的弟妹们用拾来的茶花、玉兰花瓣,在家中庭院摆出一个偌大的“春”字。这落花拚成的“春”字,分明表达了少年巴金对美好青春的赞美与憧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度花开花谢,旧的制度终于崩溃,巴金走后的家,也成了一块舞影翩跹,歌声琴音悠扬的艺术天地。曾在故居内生活过多年的我,亲历并目睹了故居中那七彩斑澜,富于传奇光环的一个个明星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誉冠影坛的刘晓庆,当年也是这个团的一名普通演员,那时文工团的京剧队排演样板戏《红灯记》,《杜鹃山》,她有时也演演李铁梅,柯湘,甚至偶尔也操起她音院附中的老本行——扬琴,到歌舞队这边来客串演出。可以想见,心气甚高,不甘沉寂的刘晓庆,自那时起便刻苦习艺磨砺自身,做着未来的明星梦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北影厂来川选演员,那个下午,当她咋咋唬唬,风风火火地闯入北影导演的小屋,几位导演的双目不由得同时一亮,似乎在那个不经意的瞬间,便决定了刘晓庆一生的命运,她因拍摄《南海长城》而被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后自电影《小花》、《芙蓉镇》而《红楼梦》、《垂帘听政》,一路成功终至夺得影坛皇后的桂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影视明星刘晓庆(陈振戈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刘晓庆几年进文工团的舞蹈演员中,有位娇小清秀的成都女孩叫张莉,天性聪颖的她,很快成为学员中的佼佼者。习舞之余酷爱文学,书法,对影视表演艺术尤心向往之!1983年,张莉被选入电视剧《红楼梦》剧组中,由于其显露的过人才艺和名角气质,被导演相中,并由原饰演普通丫环改为饰演《红》剧主角之一的宝钗。《红》剧之后,张莉又在电视连续剧《家》中饰演鸣凤,一时间,名气如虹,许多对张莉表示倾慕爱意的信件,如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到成都,飞到这座曾是巴金故居的院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最后见到张莉,是1987年她回来办理离团手续,正式调往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时。人,清瘦了许多,不过看得出,正是艺术和人生的历练,使她成熟不少,更平添几多魅力!之后几年,听说深圳大学毕业后的张莉,已移居加拿大,敛声息影,隐名他乡,再未听说过接片演戏,让熟悉她的人,只能在记忆中永远定格她当年荧屏中的青春靓影。 后我在新浪网上意外搜索到她的个人博客,见这位当年的影视红星,仍是星辉熠熠,狂热的粉丝好一大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战旗文工团舞蹈学员时的张莉(刘建军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起韩红,歌坛宿将,红遍大江南北,,几乎无人不晓,却无几人知道,她也生长在成都的这座巴金故居院中。母亲雍西,战旗文工团著名藏族歌唱家,六十年代周总理曾亲自为她修改歌词,由一首风糜全国的歌曲《北京的金山上》而成名。父亲韩德江,当初也是文工团的一位相声演员,七十年代中期病故,韩红便先后由母亲和北京的奶奶抚养长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或因遗传了歌唱家母亲的基因,或因秉赋了雪域高原儿女天生高亢园润的歌喉,在文艺世家和艺术团体内长大的韩红,后来成为了全国观众最为青睐喜爱的歌坛明星。但当年故居里到处玩耍的小韩红,却是一个完全不惹人关注的“丑小鸭”,当初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成后,京内几家文艺团体还慧眼不识珠将她拒之门外,她老妈在成都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天天电话不断,托战友找熟人的。然老天眷顾,一路坎坷风雨后,韩红凭着坚仞的努力,终于攀上了自己歌唱艺术的珠穆朗玛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歌星韩红(刘建军摄)</p> <p class="ql-block">韩红母亲,藏族歌唱家雍西(刘建军摄)</p> <p class="ql-block">影视明星张勇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0年代未,为拍摄一批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央决定向全国各地挑选一批特型演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特别是战争年代,除了领袖人物,红色军队中诞生的十大元帅地位尤为突出,比如贺龙元帅,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筹拍的多部电影中,都有贺龙元帅的身影,有的还是戏中主角。八一厂便把目光首先瞄向了军队文艺团体。特型演员首先得从外貌身形上进行筛选,再从所扮演角色的举止语言神态上严格训练,要求不但形似更要神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文工团唱队有个男高音歌唱演员张勇汉,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毕业后分到战旗文工团,本是名院科班出生,小高音嗓子也极其漂亮,在团里除独唱,合唱还出演过好多戏的主角,如《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沙家浜》中的郭建光……某日,团里突然都在传,说他要调到北京,到八一厂去拍电影而且还是演贺龙,等大伙儿回过神来一琢磨,咦!还真是,以前咋都没看出他象贺龙,怎么现在是越看越象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舞台“转行”到银幕,从以唱为主到以演为主,从一个普通文艺战士到饰演一位共和国的元帅,张勇汉全身心投入到这个巨大挑战中并成功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他先后多部影视剧和话剧中饰演贺龙,如《一代英豪》,《贺龙前传》,《大决战,《中国革命之歌》等,其中,他主演的大型传记电视剧《贺龙》,《中国革命之歌》获1986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第六届解放军文艺奖。《风雨下钟山》获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巴金故居是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所在地,五十年代,有一首流行全国的歌曲《毛主席派人来》,就是从这里传唱开来,歌的曲作者郭科会,于1979年赴九寨沟创作采风途中,遭遇车祸身亡。其爱子郭峰,自幼受父熏陶学习音乐,从四川省艺校毕业后,一边从事钢琴演奏,一边潜心钻研音乐创作,其后竟也一鸣惊人,成为歌坛创作,表演的双栖明星,其成名作《让世界充满爱》,不仅唱响神州,还超越国界传遍了世界。</p> <p class="ql-block">流行乐坛双栖(创作,演唱)明星郭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饰演《山城棒棒军》中毛子、《康熙微服私访》中三德子的赵亮,大慨要数从巴金故居走出的明星中,最年青的一位笑星了。其父赵景山是文工团话剧队的老演员,从艺术到艺德严谨不苟,对其子赵亮不无影响。赵亮从诞生那天,职业生涯似乎就注定与舞台和表演紧密联糸在一起。象文工团里的叔叔阿姨们说的:这是一群深夜不睡觉,等着吃大人们演出后夜宵长大,打着光屁股边淘气,边在一旁看大人们排练.演出,还时不时象模象样的模仿一段戏文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亮不过要算这众多孩子中,最灵醒,更有表演天赋的一个。戏台下.侧幕旁,他常常痴迷入神于戏中的人物和情节,而后维妙维肖还带发挥的复制表演,足以令在场的导演和演员们捧腹不已!好几次老爸拍着他屁股,怜爱有加地对他吼道:你这娃看起来丑乖丑乖,还真是块演喜剧的好料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笑星,影视演员赵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集天地万物灵秀之气,巴蜀大地历来盛产美女,继张莉走后不久,文工团舞蹈队又一位影视明星脱颖而出。舞蹈科班出身的程希,也是位俊俏水灵的成都女孩,在团里从事了几年舞蹈专业后,也于1983年调到峨嵋电影制片厂,从此弃舞从影,并在影视表演事业中成绩斐然,拍摄过数十部影视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最早听说,是她在著名导演凌子风执导的电影《狂》里,饰演一个风月女子刘三金。后来她侨居美国多年,只时不时地才有她的影讯。近年,在央视热播的大型连续剧《东方》中,她成功塑造了钱学森夫人的形象,细心看过此剧之后,竟然完全颠复了我原来记忆中,一个灵秀小姑娘的印象――如今的程希,已然端秀雍容,成熟稳重,却又不失她与生俱来的那一副冰雪聪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影视演员程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战旗文工团从众多应试者中,遴选了一位新的节目主持人,这个来自四川重庆,当时刚十来岁,略显青涩的毛丫头叫张晓雪,因为原来的节目主持人项姐,其时在舞台上还正红火着,所以,刚入伍的晓雪,不免常常坐冷板凳,或被领导安排上一些小演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年后,这位来自重庆的辣妹已出落的婷婷玉立,周身透出一股典雅秀美的气质,在舞台上也自然成了当之无愧的报幕皇后。后来她被总政歌舞团调去,做了一号女主持。离川后,张晓雪改名张澜澜,仿佛要跟自己的名字一样,也来个脱胎换骨,张澜澜的艺术人生,也由舞台转到了荧屏,成为&lt;&lt;贞观长歌&gt;&gt;,&lt;&lt;江山风雨情&gt;&gt;,&lt;&lt;春花秋月&gt;&gt;等一糸列大型电视连续剧中的女一号,逐渐成了全国观众熟悉的影视明星。听说在互联网上,她还享有一个"军中第一美女"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战旗文工团节目主持张晓雪(刘建军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世纪以来,从巴金故居中走出的明星艺术家们,一如夏夜天空,星汉灿烂!如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著名配音演员吴俊全,曾为数百部电影,上千集电视剧配音;曾在电影《苦菜花》等多部影视剧担负主要角色的影视演员万仓;剧作家金乃凡创作了《刘伯承血战丰都》,《结伴同行》等多部影视剧和大型话剧; 著名二胡演奏家,金唱片奖获得者,六十年代创作风靡全国二胡曲《北京有个金太阳》的蒋才如;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李开祥;中音提琴演奏家樊三立;著名指挥谢忆生;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霍勇;舞蹈家黄启成;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企善;女高音歌唱家郑玉华;女中音歌唱家沈惠琴;男高音歌唱家张惠冬;藏族女高音歌唱家郭瓦·加毛吉;著名词作家杨笑影、张东辉;著名舞蹈编导苏冬梅;舞蹈家徐燕; 原<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川电视台当家花旦,著名女主播卓蕾(现现侨居美国为某华语电视台副台长</span> )以及现天津电视台电影译制中心,曾为数百部中外国影视片配音的孔祥爱及她女儿张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常想,成功的后面,或是因为他(她)们丽质天成,秉赋聪慧过人,或是因为他(她)们自身付出的坚仞努力,以及个人种种机遇...... 但我总以为:是他(她)们曾经生长.生活过的那座大文豪巴金的故居,赋予了他(她)们艺术上更多的悟性和灵气,才使得他(她)们一个个最后走向成功,且星光璀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著名二胡演奏家蒋才如与女儿蒋倩竹双人四手联奏二胡(刘建军摄)</p> <p class="ql-block">小提琴演奏家李开祥(刘建军摄)</p> <p class="ql-block">男中音歌唱家霍勇</p> <p class="ql-block">男高音歌唱家吴企善(刘建军摄)</p> <p class="ql-block">女高音歌唱家郑玉华(刘建军摄)</p> <p class="ql-block">男高音歌唱家张惠冬(刘建军摄)</p> <p class="ql-block">藏族歌唱家郭瓦.加毛吉(刘建军摄)</p> <p class="ql-block">舞蹈家徐燕(刘建军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注:上文全文《“家”的坍毁》,《“春”字庭院明星梦》,《“秋”叶黄落故人归》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刊载于《青年作家》,《今日四川》,《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报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01.6.25于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专职小提琴教师;自由摄影家。川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原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小提琴演奏员,军队生涯30多年。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小提琴教育研究协会会员;四川省社会艺术(音乐类)考级考官。从事摄影多年,曾任西南军事摄影学会会员;四川省政法委法制宣传中心特约记者;华西都市报文化新闻部特约记者。现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企业家摄影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民族影像艺术协会专家委员;新华社图片库及成都经典汇文化公司签约摄影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