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往事不堪回首。有时不想再回忆那些下乡的日子。但是想想今天的我们,脱离不了那个时期的磨砺和锤炼留下的痕迹。“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那是我们的芳华,那是我们成长的历程,记下来,给自己一个留念吧。</p><p class="ql-block">1971年2月8日,是我们初中毕业下乡插队的日子。这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日子,它影响了我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刚刚过完年,正月初十。天还很冷。早上五点多,全家人都起来了。我在昏黄的灯光下捆好行李,外加还有一个白木头茬的箱子。这是母亲医院给家属每个下乡知青钉的。这个白木箱陪伴我度过了五年的时光,在乡下时要写字都是爬在箱子上面写。</p> <p class="ql-block">学校事先通知七点到校集合。吃完饭,天还是黑乎乎的,我们在附近住的几个同学就一起出发了。我们都不让家长送,不想临别哭哭啼啼的。</p><p class="ql-block">从老三届的经历大家都明白,下乡插队是谁也逃不掉的。你愿不愿意都得去。既然如此那就自己主动走吧。</p><p class="ql-block">“少年不识愁滋味”大家像平时上学一样,虽然心里很沉重,还是有说有笑地走了。没有人想到这是大家最后一次一块上学,是学生生活的结束,“当时只道是寻常”。</p><p class="ql-block">到了学校,天刚亮,各家送去的行李已经按不同的村子堆在一起。有少数几个家长在那里抹眼泪。</p><p class="ql-block">老师让大家排队去市体育场参加上山下乡誓师大会。那些家长就请回家吧。</p> <p class="ql-block">全体同学排队步行一个小时到达市体育场。体育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大喇叭里放着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语录歌。全市各个中学的学生都打着红旗一队队陆续进场。会场一片欢腾的景像。</p><p class="ql-block">一会儿,大会开始了。市领导讲话,家长代表发言,下乡的学生代表发言等等。也没有同学认真听。</p><p class="ql-block">大约将近十一点,大会结束了。老师又指挥大家排队向郊区进发。很多同学都问,“没有车吗?”老师说,“各村子派来的马车已经把你们的行李拉回去了。我们大家要去农村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你们都是下放到郊区,走这点路算什么呢?今天全市下乡知青都是步行走到村子里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听了也无可奈何,只能按老师指挥排队出发了。所幸我们在学校都经过几次军训拉练,对这次长途跋涉也应该是毫无畏惧了。</p><p class="ql-block">在学校军训拉练时,每个同学都背着三横两竖捆成方块的被子,再斜着背个挎包水壶,书包里装着必需品,就出发了。一天走几十里路到县里,第二天再走回来。路上还组织有各种活动。夏收秋收时经常去农村参加学农劳动,也是这样背着行李步行十几里走到村子里去。(那时正经上课学习知识的时候并不多,初中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东西)</p><p class="ql-block">经历过这样的锻炼,现在我们不用背行李空着手走十几里地,也就觉得不算什么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前进,队伍最前面还有人打着红旗,有的同学兴致很高谈笑风生,那一定是分到了好地方。多数人沉默不语,只是机械地跟着走。陪我们一起走的有去送我们的学校老师,学校工宣队给每个知青点派了一个工宣队干部,还有我们不认识的各村子派来接我们的人。</p><p class="ql-block">我们学校这次有五个村子是下乡的知青点。分到各村的名单昨天才宣布。我们还没有走出市区,第一个村子就到了。这是最富裕离家最近的村子,就是现在说的“城中村”。村子已经没有什么土地了。分到这里的知青名额很少,大概是市里硬塞给他们的吧!</p><p class="ql-block">分到这个村子的同学欢天喜地跟着队长走了,背后印上无数羡慕嫉妒的目光。。</p><p class="ql-block">又向东走了很远,走过熟悉的街道,走过了卫河大桥,就进入郊区了。不见了高楼大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空旷的土地,枯枝在风中摇曳,一派萧瑟景象。这时,第二个知青点——丰乐村到了。这个村子紧邻市区,主要种菜搞副业,村子很大也很富裕,据说劳动日价值很高。分到这个村子的知青就很多了,他们也都带着心满意足的神情,很高兴地离开队伍跟着村干部走了。</p><p class="ql-block">穿过这个村子,队伍一下子冷清下来。已经是午饭时间了,村子里顺风飘来饭菜的香味。大家都饿了,情绪越来越低落。因为剩下的三个村子是最远最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又向前走了很久,到了一个路口。队伍停下来,带路的村干部说,去前后河头两个村子的人要从岔路口顺着河岸向北走,而去我们村还要沿着大路向东走。就在这里分手吧!</p><p class="ql-block">又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要离开了,我的几个好友都要在这里分别。大家的心情很低沉,依依不舍。相互握手道别,嘱咐早点到各自村子里来玩,有几个女同学终于忍不住哭起来。</p><p class="ql-block">看着他们的队伍荡起的黄尘渐渐消失,我们心里也若有所失一般。剩下的100多人继续向东走。寒风刺骨,阵阵旋风狠狠地向我们冲过来。风越刮越大,行走很吃力,路似乎永远走不到尽头。已经过了吃饭时间,大家饿得肚子咕咕叫,前心贴后背。但是只能一步一步向着目标前进。心里想着,家里这时已经吃完饭了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边走,一边想着这几天学校里的事情。每个班的同学,都被分成五组,对应下乡的这五个知青点。至于谁分到哪个村子,就不知道依据是什么了。直到下乡前一天,老师才宣布了分到各村的名单,当时就有同学哭起来。</p><p class="ql-block">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响起了锣鼓的声音,前面村口上一群人敲锣打鼓,红旗飘扬。小孩子跑来跑去。我们的村子终于到了。</p><p class="ql-block">在村头,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我们最后一次分开。这是个很大的村子,从南到北有二里地长,共有六个生产队。我们年级六个班,一个班分到一个队。我们班14个人分到村子中间的四队。</p><p class="ql-block">我们跟着队长走到了生产队的牲口院。村子最东头的一排土坯房圈成了一个院子,是喂牲口的地方。几匹马在院子里拴着。最南边的一间房子是粉坊,有口大锅是下粉条用的,现在就做为我们的厨房和饭锅了。生产队的干部都在这里等着我们,要陪我们一起吃忆苦饭。</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听见吃忆苦饭,心里叫苦连天。脸上也不敢露出来。到厨房每人盛一碗白菜汤,拿两个红薯面窝头。厨房太小了,大家只能在院子里露天找个砖头坐下,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寒风一吹,菜汤和窝头马上就凉透了。太饿了,也顾不上品尝味道,觉得这忆苦饭也没有那么难以下咽。</p><p class="ql-block">趁着吃饭,队长介绍了全体队干部,只有妇女队长一个人是女的。我很惊讶地看到她还带两个孩子来吃饭,一个二三岁,一个七八岁的样子。难道,这忆苦饭还属于难得的好饭吗?</p><p class="ql-block">吃完饭有三点多了,大家的行李运到后都堆在院子里,老队长带我们抬着行李到宿舍去。六个女生分别住在两家老乡腾出来的房子里,八个男生住在另外两个地方。</p><p class="ql-block">铺好床躺上去,啊,太累了。从五点起来,不停歇地走到现在,天已经快黑了。</p><p class="ql-block">今天是进入社会第一天。今天的经历似乎是当头一棒,是给我们一个下马威!</p><p class="ql-block">队里又穷又远,看来今后的日子很难熬。思想上刺激更大的是委屈,不公平!</p><p class="ql-block">今后又会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一切都要自己去面对,去努力了!</p><p class="ql-block">下乡插队的日子从此开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