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div> 如是专家级之老,则是社会之福、宝中之宝?</div><div> 曾经的厦门博物馆馆长、著名的历史人文专家龚洁老师的口述,就像是一座无穷无尽的历史人文宝藏,不可多得的活字典,等待着有心人去聆听去记录。</div>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13日下午3点,“走寻老厦门”之“我听龚老讲厦门”工作小组,正式登门拜访龚老,向龚老征求意见,并一起协商确定如何开展这项“口述历史”的工作,从内容、结构、版块,到对象、时间、进程等问题,进行充分交流和当场模拟。</p><p class="ql-block"> 如何才能探索出一个,厦门历史人文的崭新的、有趣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焦点,也是一直在苦苦追求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还没正式开始口述,也来不及让龚老事先准备,叶少军群友关于“同安文化与厦门文化之关系”的话题,一下子打开了龚老的话匣子。于是,本是准备工作阶段的宏观抽象交流,开始了滔滔不绝的细节讲述节奏。</p><p class="ql-block"> 考虑到年过九十高龄的龚老,大病初愈仍需静养,我们不敢也不忍打扰他老人家太久。但是,二个小时左右的请教学习,我们已经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放几个视频片段,以飨读者,大家一起感受一下,龚老的浓浓的历史人文情怀、直爽的表达观点方式、超强的搜索记忆能力!</p><p class="ql-block">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模拟演练篇,正式的口述还没开始,粗糙疏漏甚至是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请诸位看官诲正!</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说的是,岁月催人老,比起“走寻老厦门”初始发韧的2015年8月,龚老的听力,眼见着是明显下降了不止是一点点。尽量提高音量的我,声音都严重走形了,还是觉得无法及时传递我的话语。整个访谈过程,尽管龚老心情愉悦,我们的内心,一直有点小忐忑——唯恐消耗老人家太多体力的忐忑。</p> 龚老大方签赠文集,勉励后学,把美女、帅哥美的笑不拢嘴,我只能在一边默默地流着口水,认认真真地拍照。 <p class="ql-block"> 正如龚老一再强调的,“我自己所说的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口述历史,百家争鸣,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来才好啊!”学习和研究历史人文,我也一向主张:心平气和地讨论,取长补短的交流,携手互助的进步,开放包容的心态,希望集体的共勉![玫瑰][玫瑰][玫瑰]</p> 1864,应为1684,这应是作为大陆与台湾的唯一通航港口,厦门与台湾正式通航并持续百年的第一年? 口述历史,跟时间赛跑,抢救式记录,这是目前我们所能想到的,留下沧海桑田似水流年之岁月流痕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div> 如果主人公愿意,如果各种条件允许,我们还奢望能听取更多人文历史文化专家的口述。何丙仲老师、陈耕老师、郭坤聪老师、彭一万老师...... 一位位曾经或未曾为走寻老厦门群讲解过的老师,都是我们心心向往的老师。</div><div> 记录口述历史,留下城市记忆,一条小得不能再小 众的公益之路寂寞之路,不知还有多少朋友,愿意与我们同行?</div> <p class="ql-block"> 有时候,听点历史故事,拉长时间视野,可以让自己顿时静下心来,忘却眼前烦恼,仿佛禅修了一下下一一离开马云,走近星云,神马都是浮云,不如故乡的云。</p><p class="ql-block"> 人生需要童话,生活渴望故事!你有钱你可以走进电影院看故事,虚构的人和事,没有的事;咱没钱只好寻请老专家讲故事,真实的人和事,历史的事。总之,我们都是时间的朋友,《故事会》的粉丝!</p> <p class="ql-block">【本篇制作:陈福阵,厦门灌口人,家乡记录人,“走寻老厦门”创始人,笔名“梦田农夫”,美篇昵称“守望厦门湾”。主业为法律民工(盈科律所高级律师),副业是码字工(集美区作家协会、厦门市作家协会、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陈耕老师说:</p><p class="ql-block">《关于“古同安,今厦门”的商榷》</p><p class="ql-block">有三个方面值得商榷。</p><p class="ql-block">一、古同安是农村,今同安还是农村,还仅仅是在城市化的开始。今厦门是城市,古厦门自明初中左所始就是城市。无论是工业时代还是农业时代,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等是两个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概念,怎么会自然转化呢?</p><p class="ql-block">二、明代屯田养兵,设立兵户,归于军政体系。我们至今在贵州还能看到有兵户之屯。中左所归永宁卫管,同安县属民政系统,怎么管得着呢?</p><p class="ql-block">三、明代卫所之兵,在所属府县三丁抽一。中左所在永宁卫中较晚了几年设立,所属之兵由永宁卫派了一千多来。这1000多兵及其眷属的兵户,就是最早的厦门人。他们来自泉州府所属的同安、晋江、南安、惠安、安溪五县三丁抽一中的一部分,并非都是同安人。</p><p class="ql-block">第二批厦门人来自明中叶浯屿水寨内迁的兵户。他们来自漳州府龙溪、漳浦、南靖、长泰、龙岩、平和、绍安七县和泉州府五县三丁抽一的水寨兵户共2千多。其中漳州府略多几百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形成了厦门话和台湾话一样,不漳不泉、亦漳亦泉。如果厦门最早的居民都来自古同安,厦门话就一定是同安音。但我们听到现在的厦门话,即使和同安管辖的郊区禾山话都音差许多。</p><p class="ql-block">从以上几点,与其说“古同安,今厦门”,不如说“古泉漳,今厦门”更符合历史事实,更准确表述厦门人文的起始,也更有利于厦门未来的发展。</p> 本篇作者:陈福阵,厦门文创协会副会长、老厦门研习社社长、“走寻老厦门”活动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