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响应“双减”政策,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自2021年10月13日起,御泉湾小学开启了为期两周的听课活动篇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听课周活动由各教研组推荐,教务处制定活动方案和安排,其中低中年级语文、数、英开展研讨课活动,高年级语文、数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利用了录播教室的设备录制课堂教学过程,共享教学资源。</p> <p class="ql-block"> 王香老师的《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这节课让学生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以及三线之间的关系,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徐老师大胆让学生展开想象、画一画、比一比、讨论等方法来感悟这三种线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漆伟绵老师执教的《浪淘沙》(其一)上课之初带着同学们积累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热爱。通过“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引导学生把握关键文眼,创设情境,借助相关资料链接,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品析诗句,达到共情,进而感悟诗人的高尚品质。</p> <p class="ql-block"> 黄晓琳老师执教的《一封信》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合理整合教材进行学习,这篇课文是写信,对于低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存在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给老师的教和学都带来了难度。黄老师能精心设计整合设计,把难变易,<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文结合起来,同时结合课后的题目,让学生重点讨论前后两封信的不同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 邬思云老师执教的《这些事情我来做》,从头到尾讲得很自然,流畅。教学语言亲切,对学生提问有吸引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课堂。</p> <p class="ql-block"> 李林老师执教的《There is a big bed》一课,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地发掘自我,尽情地、自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能力。在组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具等客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获得感性的经验。</p> 语文同课异构 <p class="ql-block"> 王洁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在这节课中,感性与写意并举。随王老师穿越时空,畅游于昔日辉煌的皇家禁地圆明园,又似乎一下子经历了圆明园毁灭的整个过程。这一前一后的强烈对比让人真切地体会到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强盛,才能够让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这沉重、屈辱的一笔永远成为历史。</p> <p class="ql-block"> 刘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同样将讲解和多媒体的短片播放有机结合。简洁明快的条理,一板一眼的引导语言,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p> 数学同课异构 <p class="ql-block"> 谢金员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注重让学生探索数学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生成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p> <p class="ql-block"> 汤建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设置了符合学生实际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从多个方面对对“圆的认识”这一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中体现了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注重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p> <p class="ql-block"> 在课上他们的轻松自如,都离不开他们背后的挥汗如雨;课上他们的胸有成竹,都离不开他们背后的字字斟酌、句句揣摩。</p><p class="ql-block"> 听课结束后,教务处、各教研组组织老师们展开了评课教研活动。大家共同对每节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指出优点,共同学习,同时也找出了不足之处,及时反思。通过本次听课周活动,听不同的课,看不一样的课堂风采,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指出,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次听课周活动已经顺利结束,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扎实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好学足。今后我们将不断深入持续开展教研活动,推动高效课堂的建设,促进我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常态课的优质化,从而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