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哈尔滨被称作冰城,很容易疼冰冻、霜雪一类的词汇联系到一起,但这冻雨实属罕见。生活在冰城50年,遭遇到冬雨还是头一遭。</h3> <h3>央视新闻频道循环报道着冻雨的消息,并有专家不厌其烦地讲解其形成的原因。一言以概之,就是因为天气还不够冷。记得从前兆麟公园的冰灯游园会,想要将枝条也做成这样的效果,还要人工将热水浇上去。冰城冬天的降水形式应该是下雪,结果气温不够低,雪在空中融化了,成了冻雨。</h3> <h3>骤然的冬天仿佛对自己的不速而至心怀歉意,便兀自把还没有做好离去准备的秋色包裹了起来,以便人们可以在冬日里继续观赏。粉色的花瓣,红色的果实,黛青的枝干,或黄或绿还不曾落下的秋叶。他们还不曾退去秋的颜色,显然对陡然的冬雨有些措手不及,虽仍然与行人们呆呆对望着,却已经被冰做的橱窗隔开了。</h3> <h3>这本是个不折不扣的灾害性气候现象,对于交通电力等民生活动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城市也因此进入应急状态。还好,这个城市足够达观,人们在困境中欣然地采摘着风景,本文的图片大都来源于此。有人在冰柱中解读出了冰糖葫芦,有人在雪地上看到了鲜香的大鹅。朋友圈里最有意境的联想来自一位不苟言笑的文静女孩儿:冻雨下的脚感特别好,像是踩在脆皮巧克力冰激凌的脆壳上。疫情下的灾害天气,竟然引出潺潺的口水。</h3> <h3>在阳光明媚的次日,干冷的天气才是冰城冬天的常态。窗下的公园由于安全原因暂时封闭,月下满园的树木傲立在寒风中。树冠上交映着雪絮和冰凌,在日光下泛着钻石般的吉光,随风簌簌闪动着,还不时晃出多彩的散射。几经尝试,可惜拍摄的水平和手机的功能都不足以支撑对这玄光幻影的记录。只好将这逆光下的珠圆玉润印在脑中,来纪念这经年不遇的冻雨,可被冻住了一天的冰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