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美学观念受到“趋利”的辐射,使得中国画的传承、演变和发展出现了许多乱象:有的人搞中西画组装“嫁接”,有的人夸大某种因素弄出什么所谓的“当代水墨”……这些画作的突出表现就是重视光影或色彩的效果,而忽略了中国画的核心要素——线。</p><p class="ql-block"> 宗桂民是当今写意花鸟画坛中“线”的坚守者,同时,他也是一位主张“移步不换形”的创新者。</p> <p class="ql-block">九月太行一树金</p><p class="ql-block"> 宗桂民早年师从于河北花鸟画名家王恨庚先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他十分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绘画题材涉猎宽泛,特别是他的写意花鸟画以“线”统领,追求书写性,尤为引人关注。他中锋骨力深厚,笔走龙蛇,章法架构严谨、中正博大,作品内涵丰富、重意境、尚情趣,笔墨酣畅淋漓,整体给人一种厚重、阳刚、大气且富有生机之感。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水技法的灵活运用,水晕墨章,气韵生动。他钟情于柿子、葡萄、石榴、玉米、芭蕉和藤萝等绘画题材,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渐画出了自己的面目。宗桂民崇尚潘天寿先生的“大花鸟”主张,他的创作理念取中庸之道——狂放恐其恣肆无度,细微忧于拘俗守常,追求“远看气韵,近看笔墨”的效果。他还特别强调国画写生的重要性,非常注重笔墨的基本功训练,力求把笔、墨、水技法的练习和笔墨结构结合起来。</p> <p class="ql-block">紫气东来</p><p class="ql-block"> 宗桂民十分喜欢葡萄题材,面对国画中表现葡萄果粒越来越立体、越来越光感化的现状,他提出了“藤是形而上”的艺术主张,强调藤蔓的线性、书写性和意向性。他画中的葡萄已经不是明代徐渭笔下“凄风苦雨”中的“野藤野果”,呈现出了充满生机、勃发向上的时代特征。他把藤条当作绘画主体,努力去彰显“线”的魅力,行笔纵横恣肆,水墨气韵传神。通过多年的不断摸索,他舍弃了葡萄果粒高光留白的画法,同时注重加强整体体积的塑造,晶莹剔透的葡萄是点,集点成面,趣生意足……他甚至舍弃了叶子,或者只把葡萄叶当成点缀。此外,他在葡萄画中常常营造一种大场面,体现大气象,彰显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创造出前人所没有过的意境,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p> <p class="ql-block">又是好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柿子是写意花鸟画中很受大家喜爱的题材,在传统表现中大多以“折枝”形式去表现,寓意“平安”。宗桂民多次深入太行山区写生,之后尝试将山水技法融入花鸟画的创作中,以黑、白、红为主色调,通过沉稳的水墨和热烈的朱砂、朱磦的明显颜色反差,营造出一种宏大的场面,在展现大气豪放的冀西北风貌的同时,热情讴歌了太行山区人民坚韧质朴的品格。近年来,宗桂民在玉米、高粱、芭蕉等题材的创作中努力拓展传统笔墨技法,重视笔墨结构的研究,以写塑形,“一笔现结构”。他从齐白石的画虾技法中得到启发,在自己的作品中强调“笔结构”概念,阔笔大墨,笔笔是写,不拘泥于形体,不受困于墨迹,师古而化今。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宗桂民在这些题材的创作中非常看重每一笔的“筋、肉、骨、气”,并努力使自己的笔墨宣扬出时代精神,传递给观者满满的正能量。 </p><p class="ql-block">(附图为宗桂民作品)宗桂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石油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石油画院一级画师、河北省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涿州画院副院长、保定市中国画学会理事、保定画院花鸟工作室画家。</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FoRx-EtpQsAGpsjPtV9e0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