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才俊巨保铭】朴拙随记选编

王中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插图: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書声</span></p> <p class="ql-block">  太原碑林公园始建于1990年,位于汾河东岸,整体布局为北南两园。北园是目前中国第一个气势宏阔、古朴典雅的大型个人书法碑林—— 傅山碑林。</p><p class="ql-block">  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芳草萋萋,一派古朴典雅的园林风貌。最大的特点是,掩映其间的石碑随处可见。碑廊、碑亭、碑阁、碑殿,依托园林的造景艺术,这些镌刻有书法的石碑构成了一片凝重、庄严的书法林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傅山行楷鉴赏:性定慧心自远 身闲乐事偏多</span></p> <p class="ql-block">  傅山,名鼎臣,字青主。汉族,山西太原人。明清时期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p><p class="ql-block"> 先生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在一些武侠小说里,还被描写为武侠高手,是著名的道家学者。其对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p><p class="ql-block"> 傅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清史稿》卷五百一有传,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插图:傅山碑林公园之碑廊</span></p> <p class="ql-block">  碑林公园内,那些石碑或登于假山顶端,或立于绿草丛中,或倚于长廊两侧,或负于兽石之上,错落有致,掩映成趣。在幽静的碑林深处,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傅山先生书法的气场神韵,正如傅山先生对自己生活的真实描述写照:“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p><p class="ql-block"> 游人至此,无不感到心神愈加宁静,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的仙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傅山草书鉴赏:春日华飞满四邻,不须酤酒漫醺醺。酡颜偏称西螺紫,纳入桃林佛顶云。</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初识巨保铭就在碑林公园,这话尚需从二十多年前说起。</p><p class="ql-block"> 时年,我回省城参加培训,历时三个多月,课程也不算紧张,吃住都在父母家里,感觉比较轻松。于是相约拳友就在新建成开园的碑林公园晨练研习太极。</p><p class="ql-block"> 因为其中赵水莲、景雅等几位拳友大都是省城太极名人,故而每当出手演练自然招引游人眼球,围观叫好者甚众。一天,一个清瘦文雅的年轻人腼腆地走到我面前问道:“请问王老师练过傅山太极拳吗?”</p><p class="ql-block"> 这个当年的年轻人就是现在誉满书坛的金石书法大家、傅山研究学者巨保铭先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巨保铭书法鉴赏:草书《龙》</span></p> <p class="ql-block">  巨保铭,字丑三,号博山、青山、太清子、清漳书童。山西左权人,1956年生,现为傅山碑林学者,主要从事书法创作,研究、教学、傅山作品鉴定、古汉语、古文字学、傅山医学研究以及艺术交流、社会活动等。执笔编著《傅山书法作品碑刻转》、《太原碑林楹联书法集》,中国书法家,楹联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巨保铭行草鉴赏(左笔):1、天下真色独牡丹 2、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span></p> <p class="ql-block">  保铭从小酷爱书法,特别仰慕傅山先生高风亮节的人品和博学多才的文化学识修为。1990年,碑林公园建立,他就被调到这里,从此与傅山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他自己介绍说:“因为来到碑林公园工作,与傅山先生的作品(碑刻)有了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先生的真、草、隶、篆、行样样精通,其楷书笔法清劲,隶书古劲刚健,尤其是草书,笔翻墨飞,酣畅淋漓,运笔迅疾有力,呈现出豪迈不羁、大气磅礴之势。站在这一座座的碑书面前,我的心天天为之震撼,为之激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傅山碑林文化传承守护者巨保铭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  保銘回忆道,自幼酷爱书法的他曾经拜会书法名家徐文达先生欲拜师学艺。徐文达先生对他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你日夜守护在傅山真迹旁,还拜什么师!”</p><p class="ql-block"> 徐文达先生接着感慨道:“与傅山同时的大书家黄道周曾说傅山书法为晋唐以下第一家,后于傅山的赵执信说傅山书为国朝(清朝)第一,王士祯说傅山画入逸品。我们若真能学到傅山学识之万一,就不愧为传承华夏文化尽一己之力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于是,保铭尊“师”傅山,持之以恒地临摹傅山书法,终于形成独特风格,遂另辟山门自成一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朴拙行草清赏: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span></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日子直到我培训班结束离开太原,保铭常跟我们一起研习太极拳,也常带领我们参观并为我们介绍傅山碑书,我们自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朋友……</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p><p class="ql-block"> 十年多后,我又回太原开会,在《纯阳宫》举办的全省书法展览会上又与保铭重逢。其时,保铭已是傅山碑林研讨会常务理事、知名书法家(主攻傅山书体研究)、傅山碑林公园办公室主任。</p><p class="ql-block"> 正是:习拳碑林未能忘,书展纯阳又逢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朴拙书画清赏:水墨淡彩《幽蘭》</span></p> <p class="ql-block">  观赏了几幅保铭的参展作品,令我感到震撼,看着这位当年的“年轻人”,为他的成长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交谈中还得知,保铭在专门研习傅山书体的同时,还学习赵孟頫、颜真卿等名家书法,博采众长,终于独创了别具一格的“巨氏傅体”。</p><p class="ql-block"> 字如其人,保铭的书法中蕴涵着博大精深的学识、修养和高尚的品格、气节和自然洒脱的美学思想,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座光辉四射的历程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朴拙隶书清赏:愿持山作寿 常与鹤为群</span></p> <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十余年,我早已退休成翁。</p><p class="ql-block"> 前些时偶在一本书法杂志上看到有关保铭的介绍,在其大名后,学者、专家、理事、馆员、客座教授等一大串光环,令人眼花缭乱。估算着保铭也该过了退休年龄,却依然在书法研究的一线拼搏。当然,这也足以说明,保铭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朋友,我为保铭攀登书法高峰取得的成功而高兴,更为书坛涌现出这样的才俊而欣慰,也为有保铭这样的忘年交朋友而感到自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京城夫子庙掠影:金秋黄叶树 古稀白发人</span></p> <p class="ql-block">  写至此,兀自搁笔叹曰:在傅山碑林,来自海外、全国各地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留下了无数感誉的赞叹和留言。可是人们很少知道,这里矗立着傅山先生一生中有代表性的二百余通书法石碑,都是山西省内学者费尽心血,收集散失在海内外的傅山书法真迹,然后摹勒刊刻而成的珍品,这些碑刻必将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于后世。</p><p class="ql-block"> 而巨保铭就是一位傅山碑林文化的传承、守护者,其所为不仅仅只是为了仰慕学习傅山书法,更是为了传承华夏文化而付出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物欲横流的世风裹挟下,像保铭这样尊傅山为“师”的书法爱好,不甘寂寞,坚守华夏文化的传承者到底还能有多少人?咦!微斯人,吾谁与归。</p><p class="ql-block"> 时在辛丑初冬,朴拙。</p>